教師節那天,A拿著一束鮮花來到學校看老師。幾年來,每年的教師節她都是第一個到學校來向老師表達感謝。看著她陽光般的笑臉,清澈純凈的目光,聽著同學們口中對她的夸贊,我感到那么欣慰、那么快樂!不由得想起了那一幕。
那天,有一名其他班學生的家長找到我,說A偷了她家里的100元錢。我當時非常震驚——A以前曾經偷過錢,但是經過我的教育就沒再出現過這種現象。沒想到她現在居然舊病復發。我找到A直截了當地詢問事情的真相,她卻一口否定,這令我更加生氣。
當我冷靜下來反思時,我發現自己忽視了教育的復雜性,忽視了學生良好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反復性。A的父母一個坐牢,一個遠在他鄉,她一直享受不到親人的關愛與呵護,小小年紀就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對她也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因為缺乏管教,才令A染上了惡習;因為缺乏關愛,才令A一錯再錯。A現在最害怕的就是老師對她失去信心,如果現在連我也拋棄她,那她就很有可能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第二天,我再次找到A,真誠地對她說:“每個人都可能做錯事,你是這樣,我也是這樣。不管你做了什么事,在我眼中,你依然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學生,我依然喜歡你!而我喜歡你不會因為發生任何事而改變!”
聽了這番話,A淚流滿面。次日,我在抽屜里發現了A寫給我的一封信,信中她難過地告訴我不敢承認的原因是害怕老師對她另眼相看,害怕因此而失去最好的朋友,同時還因為她已經花了60元錢,還在信紙上畫了一個傷心哭泣的女孩。
我沒有把這件事告訴A的家長,也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A,而是掏出了60元錢給她墊上,把錢還給了那位家長。我對A說:“每個孩子都想和真誠、善良的人做朋友,如果你不想失去朋友,就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
自此之后,A真的就沒有再拿過別人的東西。我欣慰地想:她一定感受到了我傳遞給她的那一種信息——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永遠都相信她是一個好孩子!永遠都希望她做一個好孩子!永遠都用期待的目光關注著她!那個人就是她的老師!
“愛”是教育中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認為有一種愛最難能可貴的——那就是在學生出現“反復”時一如既往地愛他,給他永不褪色的愛。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需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出現一次甚至是多次的反復,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對學生失去了信心,那么他就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而如果此時教師能夠正確對待學生的“反復”,把它看作是學生人格形成中的一條必經之路,把它當作是學生完善品德的又一級階梯,依然信心滿懷地鼓勵他們、依然真誠友好地關愛他們,那么,學生就又獲得了一次可貴的自我教育的機會,從而向真善美又邁進了一步!
讓我們真誠地對學生說——無論怎樣,我永遠都愛你!
我想,無論哪一個孩子,都一定會珍視這樣一份關注、一份期待、一份信任,從而盡力去做一個好人的!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紅鋼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