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偶像與粉絲之間的“第三者”,甫一降生,就已經帶有貴族血統。人們不但不會用對新品牌慣有的懷疑審視她,相反會描著對偶像的滿心熱誠一擁而上。她能夠輕松獲得萬千寵愛,只是因為她與偶像深層掛鉤滿足了人們“追求與崇拜”的心靈需要。
如果你認為導演邁克·貝是因為熱愛《變形金剛》才將它拍成電影的,那么你就錯了。事實上,在接到斯皮爾伯格的電話之前,他甚至沒有看過《變形金剛》的動畫片。但這并不重要,成千上萬的《變形金剛》擁躉們如同曠野上空的繁星灑落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才是關鍵。
從邁克·貝接手《變形金剛》的第一天起,他就被一大群骨灰級《變形金剛》粉絲盯上了。他們一本正經地在網上對這項豐碑級的工作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用黑客程序把邁克·貝電惱里的劇本偷出來放在網上,于是每天都有無數條意見“砸”向邁克·貝。
迫于無奈,邁克·貝給喋喋不休的“評委會”放了一次30分鐘的電影片斷,才算封住了他們的嘴。如果邁克·貝當初知道有那么多對《變形金剛》忠貞不渝的熱血青年,他決不會再三推托這部電影。他們不就是市場嗎?
托他們的福,《變形金剛》在北美上映僅4天半,票房就突破了1億美元大關!一舉超越2002年上映的《蜘蛛俠》成為圈錢速度最快的非續集電影。
好萊塢單純地熱衷于拍攝動漫改編的電影嗎?當然不是,洛杉磯的電影商只對動漫迷們慷慨的市場回報情有獨鐘。
搭乘品牌宗教的“順風車”
我們經常聽到關于建立品牌宗教的探討:每個老板都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宗教,好讓消費者非理性地為自己的產品掏錢。然而建立品牌宗教絕非易事,很多企業在其巨大的成本面前望而卻步,抑或因為“路漫漫其修遠兮”而半途而廢。
其實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品牌宗教明星,卡通,名牌,設計大師……哪一個周圍不簇擁著一波又一波的狂熱追隨者?我們為什么不能搭個“順風車”呢?
乍聽起來,這頗有些明星代言的味道——請個大腕,擺個P0se念叨幾句廣告詞。其實不然,誰讓這招已經被用濫了?與其花上幾百萬雇一張名臉作秀,倒不如花些精力,深入挖掘現有品牌的潛力。
深度分享,此明星非彼明星
我知道你需要更具體的例子。
服裝品牌邀請名星代言實在不是什么新鮮事,也許連那些服裝品牌的策劃人自己也厭惡了這種方式,所以最近他們變了花樣。麥當娜與HM的設計總監瑪格麗塔·博什聯合設計完成了一系列夏季服飾“M by Modonna”。產品包括皮制風衣、金幣裝飾的連衣裙、奶油色七分褲和配套七分袖短夾克等。
接著影星米拉,喬諾維奇(Milla Jovovich)和佩內洛普,克魯茲(Penelope Cruz)與Mango合作設計個人系列服飾。在運動裝領域,Adidas Original請來hip-Hop皇后Missy Elliot為自己設計女裝;Reebok則相中了風頭正勁的女演員ScarcettJohansson,她參照自己的衣櫥,特別為羨慕自己身材曲線的姑娘們度身訂做了一套休閑風格的靚裝。
這就是服裝界的復制速度、堪稱神速、沒辦法、誰讓潮流的本質就是跟風的產物。
當Kate Moss為英國品牌Topshop設計系列服裝時,美國人毫不留情地批評Kate的設計只是自我重復。《紐約郵報》評論道:“看上去,Kate只是拷貝了許多她曾經穿過的衣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倫敦消費者的熱情。早晨7點45分,英國人民就成群結隊地守候在倫敦牛津街Topshop旗艦店門口,等待KateMoss和Topshop合作推出的KM for Topshop全球首發儀式。為了保證店鋪的秩序,瘋狂的時尚擁躉們需要排隊分批進入店鋪,并且只能在20分鐘內選購5件產品。
“許多晚裝的裙子都太短了,但還是有很多很酷的東西。”21歲的卡洛林·施沃琪(Caroline Schwartz)激動地說。
“能具體說說你喜歡哪些嗎?”
“思……我喜歡T恤,夾克……你看,對不起,我沒時間和你聊了,我真的要買東西了?!?/p>
沒有人關心衣服的款式是否有拷貝的嫌疑,人們不會用對待John Galolano(Dior的首席設計師)的標準去衡量初來乍到的Kate Moss,何況那些設計還不錯。不過真正在“發酵”的乃是粉絲們對Kate Moss本人的好感——好奇,贊賞,熱愛。
這種影響力是Kate從1988年出道以來積累的財富。傳統的廣告代言模式不能很好地發掘這筆財富。在以影像為主的廣告代言過程中,代言人(偶像)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十分有限,那些養眼的照片或者動感十足的廣告無非能讓消費者一飽眼福。這種淺層溝通很難捕獲消費者的心靈呢。坦誠地說,這些手段在營銷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因為它們已經變得越來越軟弱無力。
至于名人個人設計服裝系列的成功,恰是因為這種方式承載了粉絲與偶像之間更多更深層的分享。粉絲們買的絕不只是一件衣服,他們在分享偶像的個人品位。這些衣服本身是一種心靈交流的載體,在設計與購買者之間搭建了傾吐、聆聽、欣賞和認同的“橋梁”。
他山之石,第三者品牌的溫床
企業永遠不必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品牌宗教搭車,因為人的本性是宗教的。不拜神便拜人,抑或如馬克思所說“拜物”。反正總要“崇拜”些什么,并且很多時候人不止崇拜一個偶像。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明星來為你設計產品代言,不妨試試那些萬眾矚目的品牌:LV、Sony、Apple,Nike……到處都有它們敬虔的朝拜者。
自從精明的宏碁與法拉利“攀上親”之后,宏碁筆記本電腦立即身價倍增。正如法拉利跑車是汽車家族中雍容華貴的貴族一樣,宏碁的法拉利系列也成為筆記本電腦中的奢侈品。自從2004年宏碁推出第一款Acer Ferrari 3200以來,每一款宏碁的法拉利系列定價都在2萬元以上。對于當時在筆記本市場上仍是無名小輩的宏碁而言,2萬元實在算是天價了。宏碁哪兒來的底氣呢?當然是法拉利在全世界F1愛好者及跑車迷中的強大號召力。當宏碁推出第二款Acer Ferrari 3400的時候,索性把它拿到日本國際汽車大賽開幕式上正式發售,法拉利最狂熱的追捧者即是宏幕第一批俘獲對象。
在宏碁的全球化擴張中,法拉利系列筆記本可謂是一大功臣。許多人正是從法拉利筆記本開始關注宏基這個品牌的。在此之前,人們提起宏碁會說:“哦,是不是臺灣的牌子?”當法拉利的那股紅色旋風裹挾著宏基的名字呼嘯而過時,誰不抬起眼皮,振作精神,注足觀看呢?
起初,宏碁只是和“大明星”配戲的“新人”,如今宏碁也做了“大腕”,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筆記本電腦制造商。
華碩東施效顰
眼看著宏碁與法拉利合作,名利雙收,華碩也有些耐不住寂寞。2006年華碩聯手世界第三大跑車品牌蘭博基尼推出了靚麗的VX1筆記本電腦。從外形魅力而言,VX1絲毫不比宏基的法拉利遜色,但VX1在中國之路卻步履蹣跚。在中國,很少有人知道蘭博基尼是何方神圣。2006年蘭博基尼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在F1跑道上亦不見蘭博基尼的靚麗的身影。因此,蘭博基尼在中國根本沒有教徒。沒有了品牌宗教的光環,VX1只是一款華碩出品的漂亮優質的國產筆記本電腦,必須吃力地從Sony,IBM,APPLE,三星的盤子中奮力搶得一杯羹。
借勢“大明星”的目的是在第一時間被聚焦關注,降低游說成本。怎樣才能以最簡潔的方式,向消費者介紹一款特別為運動設計的MP3播放器呢?讓劉翔帶著它跑步,抑或苦口婆心地灌輸產品功能優勢?防震、防汗、防滑……NO,NO,NO,飛利浦只用“一個符號”就淘汰了以上所有復雜冗長的說服過程——Nike的Logo。無須任何介紹,人們一看見播放器上的那個“鉤”便能認出那是一款頂尖的運動型MP3播放器,必定品質非凡,忍不住打聽一下兩位品牌泰斗在一起能擦出什么智慧的火花來。
沒人顧得上打聽飛利浦在MP3領域中的實力,大家很自然地會將這些“品牌合作”的結晶當做“稀有動物”看待,忘記較真地將它與同類產品放在一起理性地比較。
失控按鈕,點燃消費者激情
嚴格地說,每一次合作產生的其實都是一個新的品牌。她有新的品牌名稱,新的品牌個性,甚至新的產品。這個品牌一降生,就已經有擁躉,因為她是個誕生在偶像與粉絲之間的“第三者”。她有傲人的親和力,人們不但不會帶著對新品牌慣有的懷疑審視她,相反會揣著對偶像的滿心熱誠一擁而上。她不必依靠硬件優勢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硬件滿足的是使用需求,而她與偶像深層掛鉤能滿足“追求與崇拜”的心靈需要。如果你沒有聽過明星出場時粉絲們失控的尖叫聲,如果你沒有感受過在足球看臺上球迷的震天吶喊,你可能無法想象這種全身心投入的愛戴有多么瘋狂。是的,這就是“第三者品牌”最好的溫床。看來消費者其實充滿了熱情,只有在挑選商品的時候,才變得過分理性起來。
在“購物理性”和“購物熱情”之間有一個臨界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失控按鈕”,它是打開營銷“瓶頸”的關鍵。不要懷疑,消費者當然可以非理性地為你的產品送上金銀,只要你能把他們的“失控按鈕”找出來。其實人并非完全理性的動物人有愛的需要,有追求和崇拜的需要,每個人都在尋找輸出傾慕與愛戴的途徑。“第三者品牌”的撒手锏在于,她恰好地出現在人們感性的世界中,輕松匯集萬千寵愛。所以消費者瘋狂了,他們不是為產品瘋狂,而是為自己的喜好而瘋狂。
宏碁的老板推出法拉利筆記本的時候說:“我們做這個系列產品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務消費者的熱情?!睂ζ髽I而言,消費者正在為什么事情燃燒熱情,你知道么?快去發現吧,因為他們正在四處尋找“燃料”。
(文章編號:2070906,收藏請編輯短信AA加文章編號發送至66556619)
(編輯:趙曉萌 myhouse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