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后亞洲國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然面臨金融全球化、人口結構的改變、分配不公和貧困問題帶來的挑戰,這些挑戰當中也蘊涵著機遇。
十年前,亞洲主要經濟體經歷了由資本短期內大規模外逃導致的貨幣危機,此次資本外逃的規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危機暴露了金融業和產業界隱藏的風險,并造成了嚴重破壞。但亞洲國家最終成功走出危機。當私人部門的資本撤離亞洲國家時,國際社會通過IMF與包括日本的亞洲國家并肩戰斗,為亞洲國家提供了資金支持,而IMF在援助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亞洲國家今天能成為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應該歸功于國際社會、IMF的援助和自身成功的改革措施。
在IMF與亞洲國家分析未來挑戰的時候,我們應當從過去充分吸取經驗:
——我們已經認識到應該努力防止資本市場的崩潰。過去十年,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進程更加深入。受此影響,一方面,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限制大為減少,為各國帶來了福利;另一方面,資本流動帶來的風險也急劇增加。但是亞洲國家和IMF都已經能很好地應對這種風險。很多國家采取了更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并強化了宏觀政策框架。有些國家積累了充足的外匯儲備作為抵御危機的第一道防線。亞洲國家也積極合作,建立了清邁協議等政策機制。IMF認為這些政策行之有效,并樂于就這些政策與亞洲國家展開合作。為了給危機國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IMF已經采用了新的政策工具,并增強了自身的資金實力,在給各國提出政策建議時,也更加注重資本流動風險的問題。
——我們認識到金融體系的危機很容易擴散到其它部門,同時應該特別注意各部門間的傳導機制。這讓亞洲國家努力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優化監管框架并改善公司治理;也讓IMF更加注重全體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均衡,更加注重金融部門評估方案(FSAP)的建設,更加注重標準與法規倡議的發展。
——IMF對國家主權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在政策建議上更注重考慮政府自身的意見,支持國家干預經濟運行,并對貸款條件性進行了簡化,確保他們只涉及事關宏觀經濟穩定和增長的關鍵問題。
盡管近年來,亞洲國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金融全球化,人口結構的改變,分配不公和長久以來的貧困問題。但這些挑戰當中也蘊涵著機遇。
亞洲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匪淺,目前已經在世界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亞洲國家的GDP和貿易總額均占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印,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上述指標有望進一步提高。亞洲國家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應該和其在國際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權利義務相匹配。國際社會可以從亞洲國家的成功中學習經驗,讓亞洲國家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非常重要。就在幾個月前,IMF的理事們,就提高新興經濟體(包括一些亞洲國家)在IMF的代表權邁出了第一步。亞洲國家的政策不僅作用于本國國內,也會對區域和世界其他地方產生重要影響。中國的匯率政策可以對美元對歐元走勢產生影響,這一點亞洲其他國家乃至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必須給予充分考慮。亞洲經濟重要性已經大幅提升,這使得如何促進該地區發展,讓區內國家實現均衡增長,更好地通過多邊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性也大為提升了。
亞洲主要經濟體的金融一體化問題既是挑戰,也是一個機遇。貿易一體化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地區內貿易自1990年來增長了三分之一,這很好的體現了區域內部生產過程的一體化。但區域內部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才剛剛起步。貿易一體化與金融一體化程度的不匹配不只在亞洲存在,歐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金融一體化的制約因素在歐亞大體相同,主要是法律法規、市場基礎設施方面的差異。IMF將繼續與亞洲國家通力合作,推動亞洲金融一體化。因為這將帶來很多好處:它將為商業部門提供更好的金融環境,讓資本的配置更有效率,還能讓亞洲國家的居民更多投資于亞洲市場。如果亞洲的金融一體化進程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的金融一體化進程,亞洲國家將取得更大的利益。
同其他發達或新興經濟體一樣,亞洲也面臨人口結構的變化。日本已經感覺到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福利制度和國家財政帶來的影響。很多其他亞洲國家很快也將經歷日本目前的情況。IMF給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例如西歐國家的政策建議是盡量控制結構性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規模,以保持政策的靈活性,避免赤字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
亞洲地區的收入分配不公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亞洲特有的。全球化使受教育水平較高或技術較為熟練的勞動力受益更多,全球范圍內皆是如此。在新興經濟體,由此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在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進程中更加明顯。我知道亞洲國家對分配不公的危害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也清楚社會和諧的重要性。IMF和其成員既要保護生產的積極性,保證經濟增長,同時也應采取措施讓更多人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這些措施包括增加對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入,讓勞動力市場更具彈性,提高金融支持的可得性以及完善社會福利制度。
我認為,亞洲面臨的挑戰并不是亞洲獨有的,世界各國都在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對于我們來說,IMF正積極改革以期更好地幫助成員國應對這些挑戰。
IMF治理結構的改革就是我所提到的改革的一部分。改革的下一步,是討論實施新的分額計算公式以增加新興經濟體在基金的代表權,同時提高低收入國家的投票權,讓他們能在IMF更好地發表其意見。我認為這些措施對于基金來說至關重要。
接下來是要提高基金組織監督的有效性。我們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善監督體系?;鹨呀涢_始實施多邊協商計劃。該計劃可以讓基金組織和成員國實現資源共享,就共同關心的議題展開研究。這一計劃將被首先應用在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研究上。我們正在推進多國框架下的均衡匯率研究,并已經把新興經濟體納入到研究體系之內。我們把金融體系監督和國別監督結合在了一起。監督體系的另一項改革措施是更新監督的法理依據。該項改革措施的目標是讓當前最佳基金監督實踐成為員工必須遵守的規范。這可以讓基金的監督目標更加透明,監督措施更加公平。這還可以讓各國分享基金的先進監督經驗。在這個問題上,基金的大股東應該以身作則主動配合基金組織的監督。
亞洲國家和IMF有著長久的合作歷史,這種合作關系目前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無論是作為IMF的總裁還是作為一國的前財長,我都非常敬佩各國所取得的成就。各國迅速走出危機,并取得了更強勁的增長,這是驚人的。亞洲各國央行在反通脹上取得的成績也令人矚目,亞洲國家對迎接挑戰充滿信心。
(作者系IMF總裁)
(注:本文是2007年1月作者在日本銀行的一次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