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腦圖文設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通過觀察分析現有作品感悟領會設計規律,掌握制作技法,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從模仿走向創新。同時,平等的交流對話對師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起到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以廣告學專業《產品廣告圖片設計》一課為例,展現完整的教學過程,并針對整個課程的教學進行反思。
【關鍵詞】觀察,模仿,創新,超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7) 11—0036—03
傳統的《電腦圖文設計》教學都是以軟件講授為主,教師在多媒體課堂上制作實例,學生記憶操作方法,在上機操作時重現教師的操作過程。筆者在教學之初也曾采用這種方式,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后只是零星記得一些操作方法,不能自主設計、制作出滿足市場需要的作品,也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筆者反思其根本原因,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的自由思考和自主創新,教師的教取代了學生的學。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模仿中創新,在平等的交流對話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 教學內容
《產品廣告圖片設計》是廣告學專業《電腦圖文設計》自編教材中的一個教學單元,是一堂實踐課,時間3課時,目的是通過實例分析,使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Photoshop知識,熟練運用相關技能模仿商業作品,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運用設計規律自主設計一個產品宣傳單頁。
二 教學設計基本思路
本課分為三個階段: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作業。課前,教師挑選典型的圖片案例,同時要求學生們收集各種產品的廣告宣傳單頁(從商場收集紙質廣告或者網絡下載產品的廣告圖片);課堂上觀察、分析商業作品和高年級學生的作品,總結設計規律和Photoshop操作技巧,并從收集的廣告圖片里選擇一張模仿制作;課后要求學生們以月餅為主題,自主設計制作廣告宣傳單頁,并上傳到教師的論壇中(http://itc.qrnu.edu.cn/design/bbs)。
三 學習目標
認知領域:知道不同用途的廣告設計圖片的幅面大小、分辨率、色彩模式、文件格式等,并能夠領會藝術設計的理論,恰當運用設計規律。
動作技能領域:熟練Photoshop的操作,熟練使用數碼相機,熟練上網查閱資料、上傳作品,能利用Photoshop實現設計構思。
情感態度領域:激發學生對電腦作圖的興趣,從設計作品中獲得美的體驗。學會與他人交流溝通,彌補自身認識和技能上的不足。
四 重點、難點與處理策略
重點:Photoshop的使用技法的綜合使用,對設計理論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如何在熟練使用Photoshop的同時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處理策略:分析實例,模仿練習,自主設計,引導學生在繼承他人經驗的基礎上把握設計規律,激發靈感,形成獨特的個性和形式。
五 學習者特征
教學對象是廣告學專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已經學過了計算機文化基礎,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能夠熟練上網;已經熟悉了Photoshop的工具、圖層、蒙版、通道、色彩調整等用法;學習了廣告學的基礎知識。
六 教學環境
硬件環境:可以上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每名學生一臺電腦,多媒體課堂教學控制臺“New Class Control Panel”。
軟件環境:Photoshop CS和PowerPoint。
網絡環境:筆者個人的教學論壇http://itc.qrnu.edu.cn/ design/bbs,設計中國論壇http://bbs.chinaddu.com等。
七 教學過程
八 教學反思
1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促進者
讓學生從作品中發現問題,探索設計規律,體會藝術思想和方法,掌握軟件操作技巧,都需教師為學生提供實例、創設情境。因此教師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導作用,直接影響制約著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本次教學課例中,教師沒有一味傳授Photoshop操作,而是把事先準備的典型作品實例呈現給學生,引起學生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平面構成、色彩搭配、版式、表現技法、Photoshop制作等角度分析作品;而后提出明確的設計要求,由學生自主選擇作品進行模仿;在學生制作過程中隨時回答學生問題;隨之組織學生討論完成的作品;最后布置作業主題和要求,由學生自由創作。整堂課教師沒有處于一個絕對權威的位置,師生平等對話,采用啟發、討論等方法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設計、學會制作。
2 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模仿中創新
筆者經調查得知,廣大同學喜歡這門課程的主要原因就是這門課程的實用性,都希望能設計、制作出滿足廣告市場需要的作品,增加自己的畢業競爭力。幾乎在每一節課上,筆者都要針對課程內容選擇大量的設計作品,同時提供網址,讓學生們觀察大量圖片,多留意生活環境中的各種形式的廣告宣傳,從視覺上感悟什么是美,什么是和諧,什么是均衡,什么是統一,什么是節奏,什么是規律,圖片中用到了哪些創意表現技法和軟件制作方法。同時,結合相關的設計基礎理論作深層次思考,真正領會理論的內涵,掌握軟件操作的實現效果。觀察,并不是單純地用眼看,而是心靈的感知和領悟。
在模仿中,可以把思考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遷移。《電腦圖文設計》是一門藝術和技術緊密結合的課程,學生不僅要懂得“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怎么做”。具有較強藝術性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對熱愛學習的學生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誘惑,會引起學生制作的欲望。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大量模仿精美的設計作品,探究他人傳遞信息的手段和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技術問題,大量的模仿會對軟件的使用更加熟練,知道用什么樣的操作(用圖層?蒙版?通道?路徑?濾鏡?)來實現預想的效果。
然而,模仿是手段不是目的,創新才是最終的追求。學生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仔細觀察體驗生活,熟悉市場需求,參加社會實踐,在借鑒前人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為己用,從探求人類各方面需求的角度發現創新的閃光點,從模仿走向創新。
3 平等的對話促使師生自我意識、自我超越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交流對話至關重要。交流不僅在課堂上進行,QQ、論壇等網絡環境也是交流對話的新時空。同學之間的交流更容易暢所欲言,分享他人的觀點,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時改進,在促進本專業領域知識的積累和傳播的同時,實現自我超越和整體的共同進步。在作品分析、到模仿制作、評價、創新的過程中,教師都要認真聽取學生意見、和學生討論,尊重學生個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師來講,學生們非比尋常的創造性、青春煥發的朝氣會時時感染教師,給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生力量。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相對辛苦,要比過去的單一課堂講授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每天都是充實、快樂又富有激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