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資產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作了一些簡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高等院校;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7) 11—0097—03
最近幾年來,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都開始向辦綜合性專業的大學發展,特別是一些以自然科學專業為主的學校開始重視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發展,加大了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資金的投入,也加快了實驗室建設的步伐。
一 現狀
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儀器設備資產管理模式與其它學科資產管理一樣,即:儀器設備由學校資產職能部門統管、使用部門專管、領用單位(人)保管的三級管理體制和管理責任體系。[1]這樣一種分塊管理的體制,一方面容易造成管理上存在“真空”,學校的資產無法得到有效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同一塊資產,不同管理部門各有一本帳,而這些賬目互不對應,使學校無法掌握準確權威的資產數據。 [2]
隨著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投入的逐年增加,其實驗的儀器設備資產的規模也逐漸越來越大,這既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物質基礎,同樣在資產管理上也帶來了困難,諸如資產閑置、重復購置、資產流失等現象時有發生。[3]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資產管理與傳統的資產管理一樣是一個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過程,它的發展過程同樣存在著“重錢輕物”和“重買輕用”,產權意識淡薄,所有權與使用權混淆,資產歸屬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行為缺乏規范,資產多頭管理,同類資產不歸口管理。現實管理活動中表現為,部門所有、封閉運行、各自為政、或交叉重復、或形成死角遺漏,出現財產帳物不符、家底不清、重復建設、利用率低、無償占用和財產流失等現象,并在資產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組織、指揮、協調、監督和控制。[4]與此同時,有些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資產管理只有價值記錄,沒有管理內容,管理近乎流產,尤其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一些經濟管理專業實驗室的資產管理的現狀也如同是上述管理的復制品。
令人可喜的是,近年來,有些高校的資產管理實行了一些改革,如以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為代表,為加強實驗室管理,決定恢復實驗室與設備管理機構,將原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分離出來,他們認為原大綜合的資產管理模式削弱了學校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基于實驗室在高校的地位和重要性,在高校資產管理的運行機制沒有解決之前,盡管這種選擇還有待檢驗,但嘗試一下未嘗不可。儀器設備資產管理的技術改進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步,如北京化工學院研制的條形碼在固定資產中的使用,其管理非常方便。
還有專家認為:實驗室管理的三大基本問題是實驗室體制規劃、儀器設備、實驗室隊伍,如果實驗室建設只管自己一條線,那么行政、后勤、產業的儀器設備怎么管起來,雖然改革后實驗室的建設管理有了長足的進步,如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兩級管理體制、按功能建設大型分析測試中心、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評價等,然而實驗室歸口之后,由于經費渠道的原因,有的高校經費也還是教務處、科研處、研究生處、學科辦各管一塊,實驗室設備處顯得無能為力。[5]因此,高等院校資產管理是一個多目標、多任務、多層次的過程,而作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的資產設備管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我們應根據這個特點和規律,找出問題所在,并采取相應對策。
二 問題
隨著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發展,高等教育人文社會科學人才不同層次培養的需要,各教學實習課不同的要求以及教學科研活動手段更新的要求,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我們深深感到以上人文社會科學資產管理現狀難以適應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今后的發展,其主要問題是:
1 購置儀器設備針對性不強,配置不夠合理。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尤其是逐漸重視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使有關院校得到了大筆資金,但在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設備購置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論證和計劃性,出現了盲目采購現象。如有的院系不從教學、科研實際需要出發,追求大而全,高標準,相互攀比,隨意提高采購標準、淘汰更換設備,造成儀器設備的嚴重浪費。[6]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近幾年來購買計算機等設備比較多,而配置卻沒有根據教學、科研的需要,造成購買后的計算機配置不合理,管理混亂,使用上公私難分等現象。
2 資產管理心中無數。儀器設備底數不清,有些實驗室賬卡物嚴重不符。據某高校資產管理部門提供的資料表明,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僅儀器設備的賬面資產就高達1.74億元,但目前正在運用的實際資產只有 1 億元左右。[7]多年來,高校的國有資產管理實行的是以賬物分管為原則的分類、歸口管理模式。學校的國有資產管理缺少統一領導,也沒有一個統一協調部門,資產管理雖歸屬各職能部門,但使用卻主要分散在占有單位和個人手中。平時資產使用部門只管用,各部門間賬賬、賬物、賬卡很少核對,這不僅造成某些資產管理工作交叉重復,而且使資產的實物流動與賬務核算相脫節,資產管理與使用相分離。分散的管理狀況使得國有資產難以用科學、嚴謹的方法反映和監督。[8]這種管理模式同樣存在于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在目前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國有資產規模越來越大,來源和運用日益多元化、復雜化的情況下,也必然導致帳物不符、家底不清、資產管理混亂。
3資產中的帳、卡、物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中有些條款制定的標準要因物而異。一是管理程序復雜,其手工核查費時費力不科學;現有的標簽貼上去容易脫落(有些實驗室采取了每個標簽再用膠帶紙貼一層),極易造成帳卡物不相符。二是規章制度制定的標準要有針對性,有的實驗室制定的500元以上的儀器設備完好率的標準不能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和因物而異。如計算機有軟故障和硬故障,此時因內存條壞了,換一根就可以正常運行,而且不是人為損壞,這就應該算是計算機的100%的完好率;至于軟故障,如系統崩潰只要使鏡像文件還原或者重裝系統就可以了。
4現有的《教學實驗室運行日志》有關“設備運行情況”欄目設計不科學,反映設備運行狀況模糊。[9]如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一般使用計算機等有關設備比較多,“日志”不能具體到每一臺計算機設備的運行狀況,使其教學管理中的具體儀器設備在教學服務中沒有針對性。
5 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監督機制,規章制度基本上是形同虛設。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資產并不產生經濟效益,因而不少實驗室重購置、輕管理,平時很少進行檢查、監督、考核,缺乏相應的財產管理責任制和有效的約束考核機制。有些固定資產在購入時,雖然辦理了登記手續,但購入時簽字人不一定就是使用人。況且,高校人才流動頻繁,調出或部門間人員調動,很多高校沒有建立起固定資產移交變更制度,以致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登記在案的實物使用人與真正的持有人并不相符,或持有人與所在部門不符。由于對資產管理使用缺乏責任制,很少進行全面認真的財產清理,許多高校幾年甚至十幾年才進行一次,或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臨時抱佛腳,致使實驗室存在大量不實資產,賬外資產。一些完全失去使用價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儀器、設備仍掛在賬上,一些自制、捐贈資產及竣工的基建工程已使用多年卻未在賬上反映,這極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還有些院系只注重資金的申請和分配指標的下達,卻忽視了對資產使用效益的考核,現有資產的優化配置。更有些實驗室不按實際工作需要,儀器設備配置功能追求高、尖、全;實驗室儀器設備不重視日常維護保養,造成使用壽命的縮短。此外,有些課題組多頭重復購置相同或類似的儀器設備,一旦課題項目完成,即作為使用部門或課題組資產長期閑置。[10]
與此同時,有些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制定的倒是比較齊全,但實際上并沒有有效地執行和監督,還有些高校只有校一級的資產管理制度,院系一級有關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不全或者根本沒有,資產變動管理也沒有相應的手續管理措施,這些很容易造成“儀器設備有人用,壞了變動沒人管”的局面,人人用人人又不管還容易造成儀器設備丟失。因此,沒有約束機制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6儀器設備報廢管理混亂,制度不完善。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報廢制度,但有些高校的報廢程序不完善,設備報廢隨意性強,管理無章可循,如沒有形成制度化和程序化。其實報廢是一個很嚴格的程序,需要有關專家鑒定認可,報廢的儀器設備參考期限要因物而異。如品牌計算機和兼容機就不一樣,兼容機應該3-5年都可以。但大多沒有這樣做,結果就是籠統報廢,有些該報的沒有報廢,有些不該報廢的報廢了,還有的只需要修理一下,換個部件就可以用了。如有些實驗室把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購進的固定資產當作廢鐵賣了,而且沒有經過任何專家鑒定和審計部門審核。[11]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實驗室固定資產報廢處理得及時和準確與否,首先影響到固定資產的及時更新和及時投入,影響到整個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最終影響到教學科研工作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實驗室必須與學校財務、審計、資產管理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對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進行恰當的評估,并嚴格按照財務制度所規定的審批程序和有關完善的規章制度,及時做好固定資產報廢工作。[12]
7實驗室資產管理隊伍建設沒有引起重視。目前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技術管理人員的素質普遍低下,因為有許多高校把教師的家屬照顧塞進實驗室等部門(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更是如此),傳統觀點始終認為實驗室是一個安插關系戶和照顧的“福利”部門。他們不僅僅專業知識缺乏,就是大學畢業的人也廖廖無幾,管理實驗室儀器設備資產的專業人士更是微乎其微了,而且思想素質低下。[13]
學校及管理部門對實驗室運行效益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未有規章制度和配套激勵措施出臺,造成實驗技術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教師使用設備的積極性也不高。這支隊伍很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他們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的利用計算機管理資產的基本技能;[14]在資產管理中做出成績的實驗技術管理人員也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在所有的實驗室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中,只有責任、義務和處罰條款,而沒有相應的獎勵條款,因此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提高不了實驗技術管理人員的資產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責任心。
三 對策
根據以上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
1管理出效益。眾所周知,管理是一門科學,資產管理同樣能夠產生效益,同理,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資產管理也是提高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辦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一定要提高實驗室資產管理的水平,強化相應的管理職能,建立健全資產動態管理監控系統,尤其是要加強對實驗室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使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好務。
2建立健全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資產管理體系。即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內部監控制度,逐步形成對資產的采購、使用、維護和報廢全過程的管理體系。嚴格審批手續,形成資產管理的自控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資產管理中使用和核算的力度,在資產管理中,要加強實物管理和注重價值管理,要定期進行清產核資,使實驗室資產真實有效。
3在校一級資產設備管理機構統一領導下,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要經常接受學校職能部門的政策、業務指導,并主動接受監督檢查,明確自己實驗室資產管理的職責、權限和使用情況。與此同時,利用計算機網絡這一現代化管理手段,使資產增減變化信息流與物流同步。
4大力改進現有的資產帳卡物管理手段。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固定資產都是采用傳統的帳卡物管理,如固定資產標簽的制定、填寫(打印)、粘貼、資產狀態的跟蹤和盤查等工作依然是手工管理,輔之以計算機管理。令人可喜的是,有些高校已采用了了先進的條碼技術,可靠的標簽打印機和盤點設備,將手工標簽,人工資產核查,人工統計的資產管理轉變為標簽自動打印,自動核查,這已成為高等院校資產管理的一個先進模式和發展方向。[15]
5學校國資設備處、教務處等有關部門應該與院系教學單位一起設計和研究出科學、有效的儀器設備運行日志,制定針對性強的儀器設備完好率的標準和儀器設備報廢標準。努力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切實為教學、科研服好務。
6根據各個院系的具體情況,努力完善有關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妥善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并在今后努力杜絕資產管理不善等有關問題。
7資產管理中應提高動手能力。有些實驗室對儀器設備出現了故障要么就是要廠家來人維修,要么就變成廢物,這既耽誤了正常的教學和科研,也花了很多錢,更是使國有資產大量浪費。其實,設備有軟硬故障之分,軟故障一般都可以由實驗員自己解決,硬故障中的許多情況只是更換損傷的部件就可以了,如果我們實驗員能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及時保障教學科研的正常進行,防止國有資產的大量浪費,而且需要報廢的儀器設備還可以通過實驗技術人員的核查和鑒定,經批準后才能報廢。
8抓好資產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鼓勵他們針對資產管理和使用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學習和創新,并將自學和有目的的送出去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積極創造一切條件(物質和精神)解決資產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和有關待遇獎勵問題,不斷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并努力創造機會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走出去參觀學習,努力吸取校外資產管理的好經驗和做法,使他們具有較高的資產管理能力、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和管理創新的能力。 實行國有資產管理考核和獎懲制度。學校應對實驗室資產管理實行考核和獎懲制度,每1-3年考核一次,其它時間實行抽查,管理好的的獎,管理差的罰。這樣既能加強對人文實驗室資產的管理,也能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有主人公的責任感。
9加強院系實驗室之間的相互交流。這可以使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迅速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大有好處。
總之,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和利用比較科學高效,資產管理人才隊伍管理水平較高,能夠很好地為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較好的物質基礎和教學實習平臺。
參考文獻
[1]謝志勇等.高校資產管理的新特點與新舉措[J].科技廣場,2005,(5):85-86.
[2]張文利.改進高校資產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5,(2):55-57.
[3][8][10]劉斤影等.高校國有資產對策分析[J].事業財會,2005,(1):64-66.
[4][5]吳小奇.論高等學校資產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5):126-128.
[6][7]林雁雙等.對高校資產管理使用的幾點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5):28-30.
[9][14]尹發躍等.人文社會科學實驗室應用現狀、問題及對策——以華中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5(11):6-11.
[11][13]李志榮.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1):22.
[12]陳慧雄.深化高校資產管理改革,優化資源配置[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28-29.
[15]陸敏峰等.高校資產條碼快速核查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5,(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