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我國已經走過十年的歷程,徐州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已經招生三屆。該文針對該方向的招生情況、培養方案和培養過程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該方向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以期將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工作做得更好。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碩士;培養;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論文編號】1009—8097 (2007) 12—0043—06
一 問題的提出
1996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14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置和試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報告》,同年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原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聯合頒布了《關于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學位辦[1996 ]25號文件),批準16 所院校開始試辦工作。至今我國的教育碩士走過了十年歷程,十年間,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從設置、試辦到進一步發展,充分展示了廣闊的前景,招生、培養、學位等在發展中得到不斷規范和完善,已經有一大批教育碩士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奔赴工作崗位,開始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基礎教育的快速、穩定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現設三個專業方向: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思想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英語、音樂、美術、體育)和現代教育技術[1]。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專業方向之一,可以充分看出國家對教育技術的重視,也體現了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也正是“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的制高點、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的體現。
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情況如何?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為此,我們就徐州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的培養過程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更好地培養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研究生。
二 徐州師大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招生情況
2003 年徐州師大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招收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英語)、現代教育技術等 5 個學科、專業方向,至今已經招收三屆學員。在本校的三個方向中,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生源嚴重缺乏,錄取人數最少。
1 現代教育技術方向錄取情況
(1)錄取人數
從2004年開始招生至今,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每年的錄取情況如表1所示。
學校招生計劃中,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的招生人數與其他幾個學科一樣,但從每年錄取人數看,現代教育技術方向遠遠沒有達到學校的招生指標。
(2)原因分析
我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不僅與學員們進行過交流,而且還對一些中學教師進行過訪談,主要原因有:1)基礎教育中搞信息技術或計算機教學的教師本來就少;2)報考條件是取得學士學位3年,或中小學高級職稱,這限制了一些年輕教師;3)既然已經是高級職稱了,很多教師覺得沒有必要再去花時間和精力學習了,他們覺得本科或者高級職稱在基礎教育中已經足夠了;4)教育技術或者說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在基礎教育中相對還是較低的,很多想考的教師,學校也不一定批準;5)經費問題。讀完教育碩士,取得碩士學位,可能需要花費2萬,很多學校根本不支持教師學習,更不用說報銷學費了;6)雖然我們進行了招生宣傳,由于宣傳沒到位,很多教師還不知道徐州師大招收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有的教師對教育碩士還不了解,在猶豫之中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2 錄取學員的工作單位及主要從事的工作
我們對三屆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所有學員的工作單位和主要從事工作進行了調研。
(1)工作單位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2004級學員在中小學較多,占76.92%,2005級占58.33%,2006級占53.85%。中小學人員逐年減少。而中小學以外的人數逐年增多,工作單位逐漸由中小學向中專、高職、電教館、教育局等擴展。這正充分體現了教育技術不僅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而且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
(2)主要從事的工作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我們的學員中從事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教學的人數,2004級46.15%,2005級75%,2006級38.46%,但逐年減少。所有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情況是:2004級12人,占92.31%,2005級11人,占91.66%,2006級8人,占61.54%,總的趨勢仍在下降。
大部分學員來自教學第一線,從事信息技術或計算機教學工作的人數也很多,還有一些學員從事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從2006級非教學人員增多可以看出:教育技術在教育管理機構、教育行政機構和教學研究機構中逐漸得到應用,而且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這將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以上情況也讓我們看到: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在基礎教育系統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社會需求還是很多的。
三 徐州師大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過程分析
1 培養目標
我們針對國務院學位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制訂了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目標[2]。
本專業培養面向基礎教育、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具有較高水平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及教育信息資源開發與應用的骨干教師,基本規格:
(1)熱愛教師職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素質;熱愛信
息技術教學及教育信息資源開發與應用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
(2)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能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3)具有較為寬厚的信息文化基礎與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視野開闊,了解國內外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及教學信息資源開發與應用能力,能勝任本專業教學業務骨干的工作任務。
(4)較好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5)身心健康。
2 培養方式及學習安排
(1)方案的制訂
根據學位辦要求,學校進行了統一部署:利用寒暑假和學期中(或開學和期末)等來校集中學習,其余時間自學研究。前二年或兩年半主要學習公共學位課程和專業學位課程,最后一年或一年半開展教育實習和論文開題及撰寫、答辯。根據學分和論文完成情況學制一般為三年,最長不超過四年。
我們針對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的自身情況和特點,制訂了三年的培養方式與學習進度[3]。
1)培養方式:在職攻讀,即采取在校集中學習和在職研修相結合的方式。2)學習年限:在職攻讀學習年限為3年,主要利用節假日短期集中面授進行授課和指導論文。特殊情況可以延長一年,在職攻讀學習總時間不超過4年。3)學習過程:前一年半或兩年以課程學習為主,一年半以后或第二年年底開始學位論文工作,進行論文開題報告。其余時間為學位論文撰寫時間,完成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修改,在校時間不少于3個月。學位論文答辯在入學后第三年的10月份進行,11月底以前完成學位授予工作。
(2)實踐效果分析
從2004級的實踐過程看,在職攻讀的培養方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從學員的角度看,這種方式方便了學員,他們不需要脫產學習,既解決了單位工作問題,又沒有太多的經濟損失,只需要請很少時間假。從學習效果看,由于沒有一個完整的集中學習時間,很多學員覺得學習效果不太理想。加之節假日上課,有些學員思想沒有重視,學習效果很難保證。
3 課程設置
(1)課程設置情況
國務院學位辦要求是:課程設置根據培養目標和特定培養方向的要求,參照參考性培養方案來確定。既要開設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基礎理論課程,又要開設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方法論等方面的課程,以及外語、計算機等必修課程。教學安排既有培養規格的統一要求,又應體現不同培養方向的特點,重在加強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學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
我們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方向課程設置時,強調基礎性和實用性,注重基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素養提升。課程類型為:公共學位課、專業必修課及選修課。其中公共學位課5門,專業必修課4-5門,選修課每生選修2-3門,總學分不低于38學分(含必修環節)。具體情況見表4所示。
(2)課程設置效果分析
1)公共課
公共課程是由學校統一安排,統一教學的。經過我們對三屆學員的調查和座談,同學們認為:作為研究生教育,要求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是無可厚非的,但課時太多。因此,專業課就沒辦法花更多的時間,課后大部分時間也都花在英語學習上,加之很多學員在中學多年沒有進行外語學習,害怕考試不過關,帶著這種生怕過不去的擔心憂慮,很難更好地去學習專業課程、擴展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
2)專業課程
學位專業課程全部開課,非學位選修課程根據學員的要求進行開設,我們已經開過的非學位選修課程有《電視制作理論與實踐》、《教學軟件設計與開發》和《學習理論與實踐》。通過對2004和2005級2屆學員的調研,同學們對我們的課程設置還是比較滿意的。
4 教學方式和實踐環節
(1)教學方式
我們以集中的課程學習為主,采用講授、討論、自學、講座相結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學,強調學員自學,組織咨詢輔導。雖然來自中學教學一線的學員較多,但是,我們還是不間斷地邀請中學名師進行講座、報告,同時,也邀請高校專家進行報告,使學員理論和實踐水平同時提高 。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了解學員的薄弱環節,主動利用相關課程的理論進行實踐案例分析。比如,雖然大家學習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但是學員們對教育技術的研究還是迷茫,畢竟教育技術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針對這一問題,《信息傳播和媒體理論》課程教師利用信息傳播和媒體理論,與學員討論了如何進行教育技術有關課題的選題,如何利用媒體獲取所需要的課題信息,如何充分利用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課題研究等,得到了學員的認可。
為了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網絡教學與應用》課程安排在校信息網絡中心進行,教師和學員一邊進行理論探討,一邊進行實踐考察和操作,學員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2)實踐環節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動手實踐和科研實踐。
教學實踐安排在學員原單位進行,實踐活動結束時,學員須提交2份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并附相關教學評價材料。
經過對學員的調查發現:雖然這些學員都是骨干,但在中學里動手實踐機會非常少,教育技術專業實踐知識和能力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動手實踐方面,我們采取與本科生和在校研究生一幫一的形式。一個教育碩士研究生由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在校研究生幫助,主要輔助他們針對自己單位的網站、課件、網絡課程、教學管理系統等進行設計與開發,這樣既可接省他們的時間,又可以鍛煉了本科生和在校研究生的能力,一舉多得。
科研實踐主要利用每門課程的作業,進行小論文的撰寫練習,最后通過畢業論文進行綜合訓練。
5 畢業論文
(1)畢業論文要求
學員修滿規定學分后(含實踐必修環節學分),方可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學位論文課題以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實際問題為主,具有較大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實際工作進行研究,在第二學年內確立論文題目。學位論文工作包括以下環節:開題報告、論文檢查與評閱、論文答辯[2]。
(2)具體操作過程
1)導師分配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研究生少,基本上每個導師指導一人,具體分配方法是雙向選擇為主,個別調整為輔。
2)論文選題
在學校進行選題動員的基礎上,我們再針對本專業進行選題培訓,包括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論點的確立和論證、文獻搜集方法等。
我們強調根據學員自身特點和工作內容選題。比如:學員1在中學進行物理教學,選擇的題目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BIG6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實踐研究》;學員2進行教務管理工作,其論文選題是《徐州市區中學信息化教務管理的應用現狀研究》;學員3在小學負責教務工作,選題是《徐州市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的擇用研究》,學員4在職教工作,選題是《職教〈計算機基礎〉網絡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等等。
3)開題及撰寫過程
每位導師和每位學員都必須參與開題過程。每個學員不僅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要給別的學員提出問題。每個導師不僅要對自己的學員負責,而且要對其他學員的選題負責,做到重點突出、共同指導,確保每位學員選題合理、可行。
在論文進行半年的時候,我們集中所有學員和導師,對每位學員的論文撰寫情況進行中期檢查和討論,還是以討論問題和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為主,最后在預答辯的基礎上,進行最終答辯。對于送審論文沒通過的,不能參加正式答辯,如果最終答辯不能通過,推遲1年重新進行。
4)時間安排
導師分配安排在第二年5月份。接著進行論文選題,開題答辯安排在第二年10-11月份,中期檢查安排在第三年5月份,論文預答辯安排在第三年8-9月份,最終答辯安排在第三年11月份。
6 行政管理
(1)機構設置
學校針對教育碩士設立了專門負責機構,設有導師組總組長,每個方向又分別由各專業方向所在院系院長負責,同時設有一位該方向的導師組長和秘書。
(2)各自職責
學校總導師組長負責政策性問題和公共課程教學安排等,各方向所在院系領導負責與學校聯系、安排、招生宣傳等計劃性工作,各方向導師組長負責該方向的研究生培養的具體工作,包括入學教育、課程安排、導師分配、論文檢查、學員座談等,研究生秘書負責日常具體事務,與校研究生處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進行聯系。
四 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
1 學員方面
(1)提高學員到課率
學員上課的到課率還存在問題。當然了,這些學員在單位都是教學、業務骨干,都有很多的事情,但既然參加了學習,首先是單位領導應該支持,其次是學員自己要認真,重視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保證到課,提高學習效果。
(2)加強學員思想教育
從實踐來看,很多學員的思想意識不正確,抱著混文憑的態度。再加之是假期上課,思想上輕視了,行動上就放松了。因此,要加強學員的思想教育,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用真才實學去回報自己。
2 教師方面
(1)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
有些教師根本不了解教育碩士的情況,上課與在校研究生一樣,雖然很認真,但是效果卻不理想。另外,很多教師自己都沒有中學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講起課來還是注重理論,沒辦法進行與中學相關的實踐分析,因此,內容顯得空洞,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員卻覺得沒有實用價值。因此,教學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特別是將教育技術理論整合到中學的實踐中去。
(2)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
有些教師認為教育碩士就是來混學位的,要求不高,因此,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過程不認真,甚至不好好準備課程。這就要求任課教師改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教學態度,上好每堂課。
3 導師方面
(1)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型導師
從很多學校遴選導師的條件看,教育碩士導師的條件比在校研究生導師要低,這樣,教育碩士導師的專業素質相對來說就低了一些。另外,很多學校將在校研究生導師直接作為教育碩士導師,這也是不可取的。在某種程度上,教育碩士導師比在校研究生導師的要求更高。
教育技術學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它更強調實踐性。因此,在遴選導師的時候,注重導師專業素質的同時,要特別考慮理論與實踐結合型導師。
(2)實行雙導師制度
從實踐看,只有高校教師做導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采取雙導師制,每位學員配備1名高校導師和1名高校外導師-最好是中學名師。學員在高校導師和中學名師的雙重指導下,可以更好地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做好畢業論文的同時,提高教學水平。
4 論文方面
(1)把好論文選題關
教育技術只有整合到學科教學中,才有其價值,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現代教育技術方向學員來自不同學科,這正是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利條件,因此,現代教育技術方向論文選題是非常豐富的。
有很多學校對教育碩士論文要求低,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碩士學位都是一樣的。論文選題是論文質量的基礎,因此,要嚴把論文選題關。
(2)加強論文撰寫過程監控
論文撰寫過程中,在加強指導的同時,要及時進行論文進度和質量檢查,嚴把論文質量關。在要求學員必須到學校進行論文撰寫3個月以上的基礎上,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更有有利條件,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技術手段,通過網絡與導師、同學交流討論,做好畢業論文。
5 管理方面
(1)學校重視
有些學校本身不重視教育碩士,更多考慮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始終將追求經濟利益放在首位,這樣勢必影響教育碩士培養質量。因此,學校各級領導、各部門都必須重視教育碩士培養,每個參與教育碩士培養的領導和教師,都要認真仔細、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工作。
(2)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的招生宣傳
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生源嚴重不足。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我們還必須加強宣傳力度,深入到單位,深入到每個人,采取考前輔導等形式。當然,從成本效益來說,學員多一些,我們的經濟效益高一些;但如果從培養效果來說,人數少,培養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3)為指導教師提供必要條件
教育碩士培養質量的好壞,導師起到關鍵作用。學校和院系在重視教育碩士的同時,也要為導師提供必要的條件。比如與中學進行研究項目聯合,到中學進行實踐考察,將中學名師請進來等。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的導師,可以與中學合作開發網絡課程、網站等教學資源,還可以指導、參與中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課程或者其他學科課程的教學,以豐富指導教師的實踐經驗。
(4)對學員高標準、嚴要求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現代教育技術方向雖然學員少,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對學員高標準、嚴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培養目標,提高培養質量。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我國雖然經歷了10年時間,但它畢竟是新生事物,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方向,建立在教育技術學科基礎上,可謂新上加新。在辦學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改進與完善,努力做好每項工作,使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的培養更上一個臺階。
——————————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關于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學位辦[1996]25號,1996-06-10.
[2]徐州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方案.
Study of Practice on Training the Masters of Education for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YANG C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 Xuzhou,Jiangsu 221009)
Abstract: Professional Med Degrees has experienced ten years in our country. The masters in education for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ve recruited students for three years. Analyzing and thinking deeply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recruiting students, the plan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it, we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way of solving them to do the work of training the masters in education for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tter.
Keyword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sters of Education;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