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客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傳播形式,不久傳入中國并迅速滲透到教育領域。本文從播客的由來、播客傳播的特點及運作方式談起,歸納并分析了播客在教育中應用的四個主要方面,最后提出了播客在教育中應用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播客;傳播特征;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B【論文編號】1009—8097 (2007) 12—0071—04
一 播客由來
1 一“博”還未平息,一“播”又來侵襲
什么是播客?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播客”都會以為是“博客”。其實,播客和博客系出同門,播客是博客的升級版。作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博客是新一代的報紙,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廣播”。[1]就像博客的出現對其他傳統媒介是一個挑戰和沖擊一樣,播客的誕生對大眾和傳媒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從傳播學角度看,博客(blog)只是改變了人們被動地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播客(podcast)的出現卻顛覆了被動收聽、收看廣播的方式。所以有人說,根植于新技術平臺的播客將帶來大眾傳媒的又一場革命。
2 什么是播客
這要從podcasting說起,podcasting源自蘋果電腦的“iPod”與“podcast(廣播)”的合成詞,指的是一種在互聯網上發布音視頻文件,并允許用戶訂閱feed以自動接收這些音視頻文件的方法;凡是用此方法來制作和發布音視頻節目到互聯網上都被稱作podcasting。后來又引伸出podcast(音視頻節目)和podcastor(節目創作者)等詞。在國內比較流行的翻譯,把與此相應的行為和作品都意譯為“播客”(最早源自維基百科)。播客使用RSS2.0文件格式傳送信息。RSS以XML(可擴展標記語言)為基礎,用于為內容整合客戶端提供選擇性的、匯總過的Web內容的技術規范,它能夠用于共享各種各樣的信息。播客利用RSS技術可以實現每一個用戶把自己制作的“廣播節目”上傳到播客網上與廣大網友分享,實現任何一個人在播客網上點播自己喜歡的節目,甚至可以免費的將這些節目下載到便攜式音樂播放器中。播客節目支持任何MP3播放器的設備,包括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MP3、移動手機等。簡單地說,播客提供的是自由的上傳和下載個人音頻+視頻作品的服務。
3 播客發展
播客誕生的時間其實并不長,是2004年才在歐洲出現的。[2]2004年8月13日,亞當·科利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播客網站——“每日源代碼”(www.dailysourcecode.com)。亞當·科利因此被譽為“播客之父”。我國的播客和美國幾乎是同時出現的。2005年4月我國成立了第一個播客網站——土豆網(http://www.tudou.com)。播客隨后在中國經歷兩次“井噴式”發展,目前使用“Google”對“播客”詞條的搜索約有16,200,000個。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播客網站有:土豆網、播客天下、播客中國、菠蘿網、播客聯播、播行天下及播客寶典等等。
二 傳播特征
播客作為一種新的廣播技術,有著自己諸多的傳播特征:
1 零技術、低成本:有人認為播客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如網絡技術、錄制技術、編輯技術等。這種說法只是對于專業的播客制作者而言。作為一個普通的播客,他們不會對哪一個節目的質量有苛刻的要求。一個麥克風、一個攝像頭、一臺電腦和一個操作簡單的編輯軟件,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廣播站或電視臺,并且能夠通過RSS定制自己喜歡的節目。學會下載并使用Podcast的接收軟件(如iTunes4.9、iPodder),那將顯得更加專業化。
2 內容豐富、突出個性:播客能夠在發布文本的基礎上,傳播音頻、視頻和Fash動畫等多媒體資料,其中尤其以音頻、視頻的傳播交流交互為特色,并突出娛樂性。在內容上,國內傳統廣播的新聞服務歷來受到比較嚴格的管控。就是網絡上發布的信息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3]要求網絡傳播的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資質并履行相應的審核程序,方能發布和傳播新聞信息。許多播客們正是由于對這些規則的厭倦,聲稱他們的宗旨是“不裝蒜”、“說自己的話(方言)”、“在自己想說的時候就說給別人聽,在自己想看的時候看自己想看的”。因此,這個個性加時尚的播客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3 平等參與、共享信息:正如肯德基核心文化——平等參與,參與平等。播客沒有對任何身份進行限制。播客們在一個播客平臺上享有對等的權力,人人都可以將個人的想法、體會等制作成節目,傳到網上共享。同時也可以自由地欣賞別人的作品。
4 動態更新、訂閱自由:播客以日志形式發布,具有動態更新的特點。在客戶端,RSS具有簡單聚合的功能,用戶不需要點擊繁瑣的瀏覽信息便可以獲取自己訂閱的節目。在訂閱形式上,用戶“可訂/可不訂”“可選擇訂”,更突出自主性。
5 雙向交流、反饋互動:播客在傳播上雖然是單向的,但是播客的制作者一般都會把博客和維基與播客建立一定的聯系。這樣發布新的內容和接受信息的反饋幾乎是同步的。這種雙向交流和互動是以前所沒有的[4]。
6 構建共同體、積淀優秀文化:每一個播客人都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播客頻道或網站,發布類似的信息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播客群體必然形成一個固定的文化主題,擁有共同的認識結構。另外,播客還具有投票和“挖它”功能,使得劣質的節目將被人們所遺忘,積淀優秀的作品。
三 播客運作方式和播客用于教育的網絡結構
1 運作方式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們認為播客節目的視頻化,可訂閱化就是播客的最大的亮點。為了更好的認識播客,下面我們對播客網站服務的運行方式進行簡要的示意。運作方式如圖1所示。
2 網絡結構
播客設計的初衷或許并不是出于教育的目的,就連播客的制造者亞當·科利也不曾想到播客會給教育帶來又一次的沖擊。在每一個播客網上,都不難得到各種各樣的科教節目,無論是設計的還是可利用的資源。在播客平臺上,我們可以搜尋自己需要的科教知識,并通過QQ,BLOG,BBS等傳統的網絡工具進行及時的交互。其隱含的教育應用模型如圖2所示。相信在一定的理論指導和管理制度下,專門的純教育的播客將整合傳統的博客更好地開展教育。
四 播客可應用于教育的幾個領域
國外用于教育的播客很多,開設有專門的科教、體育、醫療保健等站點。用播客開展教學比較成功例子也很多。如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的高級講師比爾·阿什拉夫(Dr Bill Ashraf)博士的微生物課,得州大學的David Sturges教授的《數字媒體在管理和營銷中的應用》。我國最早的播客網站土豆網從創建始就有科教頻道,現在的科教頻道擁有英語、學習、佛法、韓語、教育、日語及走遍美國等15個欄目,教育節目也豐富多彩。我們可以通過土豆網的一組數據來說明用教育的現狀:科教25756個;體育32445個;生活96258個;娛樂356445(節目數量統計于2007.3.7)。雖然占的比重還不大,但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工具正在和教育悄悄的結合在了一起,不能不讓人們對播客在教育中的應用充滿憧憬。
我們認為播客在教育中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為教師所用
教師利用播客可以開展以下四項活動:①教師開展教學:利用播客開展教學,有效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外。教師把制作的播客教學節目上傳到網上,學生可以自由訂閱、下載,可以支持移動學習。教師還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自己的教學計劃、電子檔案、多媒體課件及作業布置等。②用于校本研究:播客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反思錄。教師記下自己教學中的心得和體會,根據所了解的情 況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播客還給教師提供了實現同伴互助,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的平臺。利用播客創建數字校園,還可以發揮研究員在本校范圍內對教師的引領作用。這些都是校本研究的三個重要力量。③專業發展:當教師成為教研播客的成員之一時,就可以通過它把每一堂教研活動記錄下來,跟蹤教師在不同時期的思想變化,也可以通過播客與其它同行進行遠程合作與交流。在不斷的合作和交流中循序漸進的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④教育敘事:用于敘事研究的交流平臺,將過去以書面為載體的敘事研究架構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上,實現了敘事研究的新發展。你可以方便的把你的視頻音頻記錄片斷傳到網上,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也可以方便的獲得別人的敘事“節目”。這樣就突破了小范圍的局限性,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創造出更多的智慧,激勵出更多的智力火花。
2 為學生所用
學生利用播客可以做以下三件事:①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者可以通過他人的podcast開展學習、討論、研究,從而使學習者在群體的分享與交流中進一步提高認識;由于播客具有可下載、可訂閱、支持移動學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在課堂外進行自主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輔導的形式。②電子檔案袋:利用播客建立學生自己學習情況的電子檔案。這種播客可以方便地記錄學生對于教學的反饋、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資源收集整理情況。電子檔案袋可以讓教師和家長更容易了解和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③師生交流/提交作業:學生可以在自己或教師的播客上表達想法,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開展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有了播客,學生可以在播客直接提交自己的作業,不但可以讓老師評閱,同伴也可以談自己的評價和想法。
3 構建教學資源庫
播客支持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文件,可以實現教學設計的立體化。在播客平臺上隨時融合最新的資源,可以輕松地完成一本動態更新的教材的構建。運用播客技術可以針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建立不同的知識頻道,經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可以逐步建立專業的資源庫。播客的管理者也應該對優秀的教學資源不斷地進行搜集、保護、共享,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政府、學校和個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建立相應專題的純教育播客站點或教育播客頻道。只有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長期的積淀才能匯成優秀的教學資源庫。我們還可以整合其他網站上的優秀節目來充實我們的教學資源庫。現在播客上的很多節目都可以很好的應用于教學,如“系列兒童英語.No.21 Song-Baa,Baa,Black Sheep”[5]。
4 作為其它教學活動的工具
媒體作為工具可以優化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環節。除以上幾個領域的應用外,播客作為傳播交流的工具還可以開展微格教學、精品課程評選、教與學的評價、網絡調查研究等。微格教學主要應用于師范教育,就是將一些學生的上課動作及語言技能錄制下來,讓教師及他人反復觀看以開展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播客平臺既支持視音頻,還可以比較容易地開展教師評價、同伴評價。播客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對節目進行投票,又叫“挖它”,得到票數最多或經常被挖的“土豆”將會上升,這一特性可以實現精品課程的評選、教與學的評價,很好的反映集體的觀點。播客甚至可以作為一種網絡調查的良好工具開展教學研究。
五 播客在教育中應用的幾點思考
1 內容的發展和建設問題的思考
播客節目的內容質量對于其在教育中有效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否定播客理念對個性的張揚,我們也尊重大眾上網的娛樂需求,但如果我們不能把握這個度,播客的前景都令人擔憂,更不用說是在教育中的應用了。例如,“木子美自爆做愛錄音”之類節目的廣泛流傳給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還有什么庸俗之作,惡搞之作把播客推向惡俗化。我們不是完全極端化的否定調侃娛樂,而是對這些出了“格”的現象表示擔憂。
根據對Podcast已經收錄的幾千個播客用戶搜索關鍵詞的統計,發現最常用的搜索關鍵詞排序是:Porn(色情)排名第一;前十個詞中,六個與色情沾邊。[6]這實際上已對社會的文化底線、道德底線乃至法律底線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及挑戰。作為網絡傳播的新媒體之一,播客也應該實行自律和他律。國家新聞辦和互聯網管理機構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制度,做好“把關人”的角色,以便利用好播客這把雙刃劍。
2 播客在教育中應用規則的思考
我們在鼓吹“博客”、“播客”給教育帶來沖擊,帶來革新,改變教學模式的同時,敢問教育的應用在哪里?我們該怎樣的去指導教學?這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去探究,探究教育中應用的相關策略。如播客在教育中應用的微策略、組織策略,播客參與者之間的交互策略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開展有效的教與學,真正把理論用于實踐,讓每一個學習者受益。
3 開展播客與學科整合的思考
所謂播客和“學科”整合,是指通過將播客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學科”教學過程之中來營造一種將課堂、課外、家庭和社會融為一體的理想的教學環境。也就是說通過播客技術來營造理想的教學環境,以實現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以“自主、探究、協作”為特征的新型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習者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探究學習,支持真實環境的學習,從而逐步建立包括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模式。目前來說或許這只是一種構想,因為這種整和是以往新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一個超越,是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但將來在教師、學生、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努力下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在不是都在高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么,播客與“學科”的整合完全可以借鑒該領域的理論和經驗。
——————————
參考文獻
[1]劉毓潔. 播客的傳播特點淺析[J]. 當代傳播, 2005, (6):49.
[2]羅曼. 從博客到播客看大眾傳播回歸人際傳播[D].成都:四川大學, 2006.
[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DB/OL].
[4]張偉.播客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技術導刊,2006,(9):8.
[5]系列兒童英語.No.21 Song-Baa,Baa,Black Sheep[DB/OL].
[6]盧曉華.改變聲音世界播客革命進行時[EB/OL].
The Brief Analysis of Podcast and Thinking about Its Application for Education
ZHANG Bing-linYANG Gai-xue
(Schoo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ot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
Abstract: As a new network broadcast form, the podcast comes to China not long ago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quickly. After introducing the origin of podcas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podcast,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four main aspects about podcas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sforward some thoughts about podcas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Keyword: Podcast;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