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7年2月的時候,我28歲,但離婚了。為了盡快走出離婚的傷痛,離婚后不久,我便開始積極尋找合適的情感。讓我失望的是,對方普遍年齡偏大,最年輕的38歲,長我10歲,更過分的是,一位已經50歲、頭發已經謝頂的男人竟然也被介紹了來,而且還對我橫挑鼻子豎挑眼——嫌我兒子還小,將來會是個不小的負擔。氣得我拂袖而去。
此時,我才咀嚼出了一絲苦澀和凄涼。男人離了婚,立刻增值無限,人到中年又有一定的家底,再加上單身,簡直就成了香餑餑。可是,女人一離了婚,就好像成了過季的打折品,50歲的男人還嫌棄30歲女人臉上的皺紋呢。
在這以前,我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身材沒有走形,皮膚也保養得較好,不失為氣質高雅的知識女性,離了婚找一個各方面條件相匹配的人應該不是難事。可現實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天真,有幾個男人會等值看待一個不再年輕的離婚女人呢?
蘇偉的出現就像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離婚后不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就有了一個新的朋友圈,來往密切的幾個朋友都是清一色的離異女人。大家年齡相當、經歷相似,聚在一起就感覺特別談得來。
蘇偉就是圈子里的一個女友帶來的。他身材挺拔、外表儒雅,一派斯文。吃飯的時候,女友就安排他坐在我旁邊,還沖我別有意味地眨眨眼。我明白了她的意思,也就對他格外注意起來。這一注意,便發現他的殷勤——每個菜端上來,他都會先為我夾菜;杯子里的飲料沒了,他就給續上。他的殷勤恰到好處,既不讓我感覺他熱情得過了頭,又滿足了女人那淺淺的虛榮心。
聚會散了不久,女友的電話就來了,問我的感覺如何,說蘇偉對我有好感,想和我交往。她說,蘇偉是一家大型國企的中層干部,工作穩定、收入不錯,人也倜儻瀟灑,錯過就太可惜了。
周末的時候,蘇偉就來了電話,說他在離城不遠的鄉下有一處房子,問我愿不愿意去體驗一下田園生活。我明白他話里的曖昧,可是,面對這明明白白的挑逗,我卻緊張得無以言表,既說不出迎合的話,也沒有拒絕。
去還是不去——我問自己。蘇偉的話直指主題,一個自尊自愛的女人會和一個不熟悉的男人單獨出游嗎?轉念一想,為什么不去呢,他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那個周末,我和蘇偉去了他的“鄉間別墅”。夜幕降臨,蘇偉非常自然地擁住了我,竹板床吱吱嘎嘎地和窗外的蛙鳴此起彼伏。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和一個只見過一次面的男人上床。但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卻發生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在黑暗中詰問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因為我是一個離婚的女人,我非常寂寞,我受傷的心渴望溫情!
二
轉眼,和蘇偉的交往已持續了三個月。我在心里已經當他是未來的丈夫,而且在上過無數次床之后,我對他已經滋生出了依戀。但是,我幾次提出要見見他的父母和孩子,他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最后一次,我當著他的面給我的父母打電話,說要帶他回去讓父母看看。他非常不悅,問我什么意思。我說我們交往這么長時間了,不應該去見見雙方父母嗎?不應該給大家一個交代嗎?他說:“這本來只是我們兩個人的事,你又何必弄得那么復雜?結婚有什么好,何必非要弄個繩子把自己套上呢?”
我一旦表露出結婚的意愿,他就從我的生活里徹底消失了。說實話,和蘇偉的這段情感經歷給我上了非常生動的一課,我開始明白為什么那么多男人在離婚后便選擇單身。那我又為什么非要再婚呢?假如找個男人又像前夫那樣怎么辦呢?我曾經謹言慎行、恪守婦德,只因為我是某某男人的妻子,我的言行與他的聲譽息息相關。如今,我離婚了,成為單身女人,不再是某個男人的所有品,從此只為自己而活,既然婚姻可遇不可求,我為什么就不能隨遇而安呢?
這樣一想,我不由得豁然開朗,對離婚也不再那么耿耿于懷了。
離婚女人沒有了婚姻的束縛,無形中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和幾個離婚女友聚在一起,我慢慢地被同化,我學會了喝酒,和男人大聲地猜拳,會借著酒興將酒倒進男人的褲襠里;我學會了抽煙,在酒吧里把煙圈噴到年輕男人的臉上;聽到黃色笑話的時候我不再臉紅,而且我也會講,幾個女人互相講著黃色笑話而哈哈大笑。
我們的聚會并非全是女人,有時也有男人出場。彼此都心照不宣,那是某某的情人——與婚姻無關與好色有染的情人。其實,我們的心底也盼望著婚姻,只可惜,適合我們的婚姻可遇不可求,也只有退而求其次——尋求身體的慰藉和片刻的溫情了。
在這種心態下,我輕而易舉地做了第三者。對方是一個優秀的男人,我們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他說我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散發著誘惑,讓他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我。年輕的時候都不曾在男人面前媚笑、撒嬌,如今到了“奔三”的年齡我卻脫下了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衣服,學會了瞇著眼睛和男人說話,哪里還是當年的賢妻良母!想想,我不過是個離婚女人,攫取的不過是片刻的歡愉,我怕什么?
后來,我和一個同齡的男人非常秘密地走到了一起。他是我的一位同事,妻子到國外留學去了,是一個孤獨的留守男人。離婚女人走到哪里都讓一些心懷不軌的男人想入非非,對那些既想吃魚又怕刺的男人而言,離婚女人無疑是首選。或許就是基于這種心態吧,他不露痕跡地接近我,然后用目光傳達他的意圖。
我明白他的意思,妻子不在身邊,他又這么年輕,渴望尋求安慰,但他又不敢招惹年輕姑娘,怕遇上“強力膠”,有夫之婦吧又怕惹上麻煩。這樣一來,風韻猶存的我倒可以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對我而言,覓不到適合自己的婚姻,寂寞卻總是需要人來安慰的。更何況,他不失為一個幽默的討人喜歡的男人。我們心照不宣,各取所需地走到了一起,我們從彼此的身體上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有時候半夜醒來,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是那么努力地做一個有操守的女人,后半生卻在情欲里放縱了自己,恍然覺得如夢一般。假如沒有離婚,我仍然一如既往吧,還是一個謙和有禮、優雅得體的好女人、好妻子、好母親。可惜我在女人尷尬的年齡被生活拋出了正常軌道,在寂寞和傷痛面前,再也無法保持優雅的形象,輕易地就跨越了道德這道柵欄。
三
在這樣的凄涼寂寞中審視自己面目全非的人生,我的心在滴血。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卻身不由己地陷落,我繼續著這樣的游戲不能自拔,直到有一天,兒子突然從學校返回,撞見了我和他。兒子把生日蛋糕扔在桌上,扭頭走了。原來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昏了頭竟忘記了。兒子記住了,是特地從學校趕回來想給我慶祝生日想給我慶祝生日的。
第二天早上,我在學校找到了兒子。我試圖告訴兒子看見的只是一次偶然,是我沒有控制住自己。兒子說:“媽媽,離婚以后,你好像變了個人,從前那個自尊自愛、優雅自如的媽媽不見了。離婚真的能讓一個人徹底改變嗎?媽媽,你讓我太失望了!”我想說什么,張了張口,卻無力辯解。
我當然知道自己變了——和只見過一面的男人上床;充當第三者;行為舉止開始變得放肆;曾經不齒的行為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這一切只是因為我離婚了!
可是,我并不想成為兒子眼中的壞媽媽,我陷入了一場心靈的危難之中。作為女人、母親,我不應該有自己的情欲嗎?難道我就心甘情愿地沉迷在這情欲之中嗎?誰不想擁有健康的情感,可是這對打折品一樣的離婚女人而言是件容易的事嗎?
不久后,一位大學時的同窗好友路過武漢特意來看我。她和以前一樣,優雅自信,看到她,我好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而她審視著我,說我變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挑選不會傷害我的詞——浮躁、輕狂、俗氣、放縱。我苦笑,說:“你那位還好吧?”她慢慢地攪動著咖啡,說:“我們已經離婚兩年了。”
我無法置信地看著她,離婚并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跡。她說,剛離婚的時候她也感覺迷茫惶恐過,好像一下子找不準自己的位置了,可是她堅信自己的價值并不會因為離婚而縮水,她沒有放低自己的人生追求,終于活出了新的自我。
反思自己離婚后混亂的生活,我犯了離婚女人常犯的錯誤,離婚以后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縮了水。這次從好友的身上,我明白了自信自強的含義。
編后語:文中的傾訴者在離婚之后過了一段灰暗晦澀的日子,滿足了她作為“物”的低級渴求,卻忽略了她作為“人”的高級需求。可喜的是,最終她心存的善念拯救了自己。說到底,其實還是她對自己沒有全然放棄。沒錯,離婚,是一本很好的愛情教材,但它只能是令生活改變的一個方式,卻絕不能成為讓人淪落自棄的理由。
責編/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