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特許學校迄今為止在美國已開辦了15年,受到美國各界人士的關注。特許學校在美國究竟有多大反響,本文試從美國政界、教師工會、普通民眾、以及傳統公立學校幾個方面對特許學校所持的態度和評價,作一總結分析,并對這一新生事物的未來發展作一展望。
[關鍵詞]美國;特許學校;評價
[中圖分類號] G5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128(2007)11-0032-04
自美國明尼蘇達州1992年創辦第一所特許學校以來,至今已有15個年頭,到2006年底,在美國已有41個州區(哥倫比亞和波多黎各區)通過了特許學校法,實際開辦的學校數量達3625所,學生總數超過100萬人。① 特許學校發展迅猛,遍及全美,備受各界人士關注。
一、美國政界的態度:明朗并一貫支持
美國特許學校主要是為了改善傳統公立中小學學業成績和學校行政效率低下,是教育市場化浪潮和校本管理思想的推波助瀾下美國“重建學校運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在特許學校發展問題上,美國國會議員們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特許學校議案在1994年美國第103次國會對1965年《中小學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的再授權中獲得通過并得到首次撥款資助,并列入《法案》C部分第六個標題——“國家重要計劃”中。② 此后,國會對特許學校的財政撥款逐年增長,從1995財年的600萬美元撥款增加到2006年的近2150萬美元。在第103次國會上,同樣是提供擇校機會的教育券計劃(Education voucher program)卻遭到否決,原因就在于特許學校屬于公立學校范圍的擇校,資金不會外流到私立教育機構。另一方面,國會對特許學校在各州立法、申辦程序等方面也不斷施加積極的影響,正如明尼蘇達州議員賴伯曼(Lieberman)在特許學校議案獲得通過后所說,“……我們今天同意做的將有助于把特許學校在這個國家從一個新生事物變為一個規范的事物,從而支持了這臺最有希望的工作于當今美國教育改革發動機。”③
幸運的是特許學校自從產生就受到歷任總統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贊許,自詡“教育總統”的老布什1991年簽發的《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提出了創建美國新一代更負責任的學校策略。正是在這一綱領性文件指引下,催生了全美第一個特許學校法。
在克林頓執政期間,特許學校受到大力支持,獲得迅猛發展。在1995年的國情咨文中,克林頓總統極力主張各州以立法的形式支持特許學校的創辦,“我要求各州給予所有的父母為孩子選擇上哪所公立學校的權利,允許教師們根據他們能遵守的特許狀去組建新學校,只要他們能做好工作即可。” ④ 在總統的支持下,教育部更是雷厲風行,積極支持特許學校的改革。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泰洛齊(Gerald·V·Tirozzi)1997年4月曾為特許學校問題在美國眾議院作證,“特許學校在提高教育的學術性標準,給與教育者更多的自主權,吸引家長和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以及在公立教育的擴展機會和提高責任感方面是充滿希望的。特許學校是我們全部努力的一部分,它給美國許許多多的家庭帶來全方位的選擇公立學校的機會。”⑤ 此外,克林頓不僅公開支持特許學校,而且還親自深入到特許學校視察。2000年5月第一周,克林頓進行了他的學校改革之行(School Reform Tour),其中視察了美國開辦的第一所特許學校——城市中學。最后他總結說,“特許學校,如果行之有效,將有助于拯救美國的公立教育,因為它證實了優異能提供給各種背景的所有兒童,不管最初他們把什么樣的經歷帶到學校。”⑥
2001年共和黨總統布什上臺后,就拋出教育改革計劃《不讓一個孩子落伍》(No Child Left Behind),特許學校依然是其政策之一。“要給致力于績效責任和改革的州和學區創設一種特許的選擇。根據這一計劃,獲得特許的州和學區(特許州和特許學區)將免受資助項目要求的約束,而只需向教育部長提交一份5年級效責任的協議及嚴格基于績效責任的標準。”⑦ 可見特許學校政策不僅繼續貫徹,而且這一概念延伸到了特許學區和特許州,從而給特許學校以更大的發展空間。在2002年特許學校第四年度會議上,時任教育部部長的佩奇(Paige)說,“我認為特許學校不再是一個實驗,它們為擇校做出的貢獻是值得的。在特許學校開辦的十年中,它們的出現是全國家長們教育機會菜單上一份很重要的小菜。布什總統和我都親身看到了特許學校在加強社區居民和改變孩子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我們決定盡力加強全國特許學校運動的原因。”⑧
二、教師工會的態度:暖昧且暗中設障
教師工會是影響美國教育的重要的非政府組織,其中規模最大的當數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和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美國目前85%以上的中小學教師都是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多年來這兩大組織在維護教師權益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對待特許學校的問題上,這兩大組織的態度要比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復雜一些。一方面兩大組織同意并接受特許學校這一思想;一方面在特許學校立法中又約法三章,對特許學校提出種種要求,以保持自己在公立教育中的重要影響和扮演的角色。以明尼蘇達州為例,該州教師聯合會(Minnesota Federation of Teachers )認為只有特許學校立法遵循由聯合會做出的四項決定時,教師聯合會才予以承認。第一,所有特許學校教師都應持有教學委員會認可的證書;第二,所有教職人員都應是當地工會集體談判組的成員;第三,學校必須遵守當地勞工組織的主協議;第四,只有地方區域有權舉辦任何類型的選擇或特許的學校。⑨ 顯然這是有利于教師工會組織的條件。因此,明尼蘇達州議員賴伯曼認為,“由于這些工會不可避免地參與特許學校立法,因而他們將努力保證特許學校與他們主張的學校不無二致。”⑩
此外,教師工會還是特許學校最大的監督者。他們利用本組織開展的對特許學校的多項調查向特許學校提出各種標準。在1996年,美國教師聯合會對通過特許學校法的25個州進行了評估,發現有17個州的《特許學校法》有要求特許學校使用與其他學校一樣的測驗來決定學生是否達到了州學習目標的規定。據此,他們認為如果沒有標準責任要求時,其他8個州缺乏可比數據的特許學校將不置可否。因此教師聯合會認為,采用統一標準進行比較對于一個學校的進步是很有必要的,并要求特許學校要注重績效責任制,增強辦學透明度。特許學校的極力倡導者喬·納森(Joe Nathan)在他的《特許學校》一書中寫道,“在多數州,教師工會極力阻止特許學校這一概念的實際試驗,這一思想威脅了他們的權力和他們對公立教育的理念。然而,由于兩黨的一些立法者站到了反對工會的立場和有些特許學校正取得真正的、指日可待的成功,有些教師工會領導和成員正在反思他們的反對立場。”{11}
三、美國民眾的態度:肯定且熱情日漲
最初,絕大多數家長對特許學校并不了解,更談不上對特許學校的支持。但近幾年的調查資料顯示,家長的支持率有所上升。最近在全美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到2005年公立學校家長支持特許學校的比例從2000年的40%上升到48%, 在沒有孩子的居民中,支持率也有所上升,在同期內由42%上升到49%。雖然如此,我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還是要看看特許學校的家長、學生和教師對特許學校的感受和滿意度。
“當他第一次被送進特許學校時,我想不定又會出什么新鮮事,但接下來我看到他欣喜若狂。教師們對他很感興趣。對于我,他們常和我通電話,于是我們就一起工作。特許學校給了我可以聯系的事情。通過這件事,我變得對學校有了興趣,并且這的確成了我愿為我們的中學管理委員會提供服務的部分原因。現在我感到它也是我的學校了。” {12} 這段話來自一位有兩個兒子(兩個都上特許學校)的母親對其中一個兒子從傳統公立學校轉入特許學校時的評論。說明特許學校更注重家長的參與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正是傳統公立學校所缺少的。除此之外,傳統公立學校大而混亂的班級、呆板機械的教學方式和脫離實際的課程都令許多家長感到沮喪和失望。這種情況在特許學校卻變得令人滿意。1997年2月,哈得森學院(Hudson Institute)對9個州,2978名特許學校學生家長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家長被問及對特許學校最滿意的幾個方面時,比例最高的五個方面是:班容量(75.2%)、學校課程(71.6%)、學校規模(74.5%)、教師對學生的關心(70.8%)以及家長參與(75.9%){13} 不難看出,家長中對孩子所上的特許學校的絕大多數方面還是非常滿意的,這說明特許學校已初步獲得了家長的認可。
一所學校辦得如何,最終要看學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明尼蘇達州的新鄉村學校(Minnesota New Country School)是一所設在鄉村、擁有135名學生的特許學校。該校注重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項目學習方法的運用和開設極具挑戰性的課程,與眾不同,效果更佳。11年級學生杰克·博韋(Jack Bovee)說,“在這里我做了那么多的事,這在傳統學校連邊也摸不著的。”{14} 9年級的安杰拉·阿那斯(Angela Aanas)寧愿每天乘車50公里到這所學校,也不愿意去當地的學校。她說,“當地的學校幾乎沒有挑戰,而隨大流的壓力卻咄咄逼人。”“與新鄉村學校相比,其他學生需要更多的條條框框。”“跟別人比起來我是個更獨立的人,而且我在這里要愉快的多。”{15}不僅個別學生對特許學校感到滿意,而且一份全國抽樣調查也同樣顯示了這樣的結果。在傳統公立學校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有16%,而到了特許學校學習后則上升到了20.9%;不及格的學生由10.3%降到了1.8%;對于學生來說,特許學校教師好;教到我會為止;不讓我落伍等是學生喜歡的教師表現,而不喜歡的項目比例較大的有學校開立的運動項目、學校活動和提供的食品。{16} 這表明學生在特許學校不僅學業成績大都有了積極變化,而且對學校有關教學內容和項目的滿意程度大大高于非教學項目,而前者正是美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為關心的方面,即提高學生學業質量和成績標準。
此外,學校的成敗,教師往往是關鍵的因素。特許學校比傳統公立學校對教師的依賴更強,因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著特許學校的命運。標準、測驗和結果是“新式美國學校”所承擔的責任核心,如果特許學校沒有產生它所承諾的結果,他就會被關閉(或特許狀就得不到續簽)。也可以說,如果它不是一個令教師和學生滿意的地方,他們就會拋棄它。{17} 因此,特許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很重視,盡一切力量為教師創造滿意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而教師對工作環境的滿意程度又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他們能否全心全意致力于教學工作。對10個州,36所特許學校,521名教師的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對學校下列項目的滿意率都達到了90%以上:教育理念(93.2%)、同事(94.4%)、學校規模(90.9%)、學生(91.1%),其他如新學校的挑戰、管理人員的滿意率都在80%以上。{18} 我們可以看出特許學校的教師對學校比較滿意,尤其是表中前四項涉及到師生關系和教學理念方面的項目都達到了90%以上。
同時,這也是許多教師為什么選擇特許學校的主要原因,學校的教育理念(94.8%)、想到新學校工作(89.9%)、志同道合的同事(87.3%)、學校管理人員好(84.6%)是教師選擇到特許學校工作的重要因素。{19}
四、傳統公立學校的反應:冷漠并心存擔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特許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時也遭到各種消極的評價。美國人原以為特許學校的出現會把競爭機制引入教育領域,打破傳統公立學校對教育的壟斷,使得學校能從平庸中清醒,重新樹立美國傳統公立學校在人民大眾心目中的美好形象。這種理想是美好的,但在實踐中卻還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傳統公立學校雄厚的根基。明尼蘇達州特許學校協調員比爾·艾倫(Bill Allen)認為特許學校對傳統公立學校的競爭效果還不太明顯。他說:“在特許公立學校和普通學校之間一直沒有太多的影響。”{20} 圣保羅市(St. Paul)助理督學賽·尤斯堅(Cy Yusten)則表示,“我們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即使是在明尼蘇達州,特許公立學校存在的時間也不夠長。”{21} 這說明有些傳統公立學校的教育行政人員在思想上并沒有很重視特許學校對傳統公立學校的影響。一份對5個州49個學區的調查報告指出,“在調查的49個學區中,只有15個學區傳統公立學校招生人數有所下降或持平,其余34個學區還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并且招生有增長的這些學區中,教育管理人員認為他們的學區傳統公立學校的財政沒有受到影響,對學區教育運營和教育體制也沒有什么影響。”{22} 這說明特許學校運動還沒有在所有地區全面展開。也就是說特許學校所進行的教育市場革命還十分有限。之前還有人擔心特許學校增加了擇校的機會,同時也直接抽走了為低收入家庭服務的城市和鄉村公立學校的辦學資源,使其雪上加霜。實際上目前一半以上的特許學校僅僅提供小學幾個年級的服務,不會對中間學校和中學水平的擇校產生重大影響。{23} 原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愛爾伯特·山克(Albert Shanker)曾撰文指出,“這是一項冒險的實驗,特許學校正像小型企業那樣倒閉率很高。與企業不同的是,學校倒閉了,損失的是納稅人的金錢,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他們失去了不可彌補的受教育時間。”{24}
五、展望:機遇與挑戰并存
眾所周知,教育科學的生命在于教育實驗,而實驗的價值在于為擴大改革提供經驗,為類似改革提供范例。總的來說,特許學校在美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正處在改革試驗階段,關于它的是非功過只有用時間來驗證。特許學校創建的初衷是提高中小學的學業成績,注重教師和家長在學校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為學生打造一個安全、溫暖的學習環境。與傳統公立學校相比,特許學校在辦學經費短缺、學生成分復雜、辦學經驗缺乏的條件下,要整體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特許學校的出現,畢竟為美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模式,而且特許學校為少數民族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正如放到傳統公立學校中的一尾“鲇魚”,可以促進龐大而惰性十足的傳統公立學校之間的競爭,激活了美國僵化的基礎教育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
注釋
①http://www.ed.gov/programs/charter/index.html.2007-06-21.
②③Robert Maranto,School Choice in the Real World,Westview Press,1999,p.58,65.
④馬健生,孟雅君:《九十年代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新動向》,《比較教育研究》,1997年6期,第52頁
⑤劉杭玲:《特許學校:美國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杭州大學學報》,1998年3期,第115頁
⑥President Cliton,Announcing New Steps to Support Charter Schools,the White House at Work.. http://www.ed.gov/PressReleases/05-2000/wh-0504.html,2000-05-04.
⑦No Child Left Behind. http://www.ed.gov/nclb/choice/charter/edpicks.jhtml.2001-01-23.
⑧Http://www.conferencepros.com/conferences/charter/charter02/agenda2.PDF.
{9}{10}{11}{12}{20}{21} Danny Weil,Charter Schools:A Reference Handbook,Santa Barbra,Calif,2000,pp.143,139,139,19,41,41.
{13}{16}{18}{19} Paul E. Peterson,Bryan C.Hassel,Learning from School Choice,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p.194,196,188-190, 200.
{14}{15} Marjorie Coeyman:《公立教育面臨特許學校考驗》,《交流》,2000年4期,第40,45頁
{17} Bruno.V. Manno,How Charter Schools are Different:Lessons and Implications from A National Study,The Thomas B. Fordham Institute,1998, p.497.
{22}Paul Berman,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The Impact of Charter Schools on School Districts,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1,p.3.
{23}Donahod Sara,Perspectives on Charter Schools. Http://www.ericeece,org/pubs/digest.htm1,2001.
{24}史靜寰:《八九十年代美國教育改革述評》,《教育學》,1998年5期,第160頁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學院教務處
(責任編輯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