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中小學班級組織中存在的病理現象主要是,班主任角色錯位、班級管理目標不明確、班級人際交往障礙、班級組織封閉等。構建民主型班級管理模式、制訂班級管理規劃、加強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預防是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診治策略。
[關鍵詞] 中小學班級組織;病理現象;診治和預防
[中圖分類號] G4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128(2007)11-0046-03
一、對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認識
“病理”是醫學科學的一個專業名詞。《辭海》對“病理”的解釋是,疾病(Disease)是指機體在一定條件下由病因與機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個損傷與抗損傷斗爭的有規律過程,體內有一系列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改變。①
教育研究者借鑒醫學病理現象得出“教育病理”的概念。教育病理,簡言之,是“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偏移(deviance)、失調(dysfunction or malfunction)狀態,即是教育內部和外部的異常條件使教育職能的實現受到嚴重障礙(教育功能障礙),結果派生出許多種脫逸行為(deviant behavior)的過程”②。
班級組織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如人的機體一樣,一旦存在也就有可能患病。所謂班級組織病理現象,是指因班級組織系統內外的異常因素,引起班級組織功能障礙,使班級組織偏離正常發展模式的一種失調狀態。
二、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表現
一旦班級組織發生病理現象,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心理表現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學生普遍缺乏關心他人以及文明進取等方面的品德,自私自利或實用主義思想偏重;有些學生紀律渙散、自控能力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分配的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告狀聲不絕于耳,同學間矛盾四起;班級內小團體現象嚴重、派別林立、分庭抗禮;學生感覺自己被拋棄,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和認可,游離于班級之外,只能通過博取贊賞、惹是生非,甚至自暴自棄等方式獲取必要的班級歸屬感。
三、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成因
目前學校的班級管理中,從管理的角度看,班主任角色錯位;從操作層面上看,管理過程混亂,這些都對班級管理形成了不正確的導向。此外,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班級組織系統封閉等,都是導致班級組織中病理現象的主要原因。
1.班主任角色錯位
當前班主任角色錯位現象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對班級缺乏適度管理,而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是班主任專制;另一種則是自由放任。現在的學生不喜歡“讀死書,死讀書”的“老古板”;不喜歡習慣說教,嚴厲有余,活潑不足的修道院里的“嬤嬤”;不喜歡像老母雞呵護小雞那樣小心有余,大膽放手不足的“保姆”。因此,班主任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并合理定位。
2.班級管理目標不明確
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許多班主任缺乏明確的班級管理目標,僅憑經驗,憑自己的主觀意愿來管理班級。班級組織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并予以實施、反饋和評價。一些教師往往誤以為學校發展規劃就是班級的工作計劃,而有的班級制訂的發展規劃不切實際,或是規劃流于表面形式,只為應付上級檢查,未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起到指導作用。執行過程與計劃相脫節,隨意更改計劃。缺少檢查反饋,未能及時調節平衡、糾正偏差,做到有效控制。
3.班級人際交往障礙
在班集體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中,學生人際交往中會出現矛盾、分化及整合的種種現象。班集體成員中“有明顯地位的學生”與“被拋棄”、“被孤立”的學生,在其人際關系的分化與整合中,其心靈可能都會受到傷害。班主任只有研究和掌握班級人際關系,才能有效地倡導有利于班集體建設的各種人際交往,有效地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
4.班級組織封閉
現實中很多班級組織是封閉的,游離于社會大環境之外、不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聯系,以致班級組織被完全孤立。在封閉性班級組織中,班級與班級間劃清界線,不相往來。彼此間只存在純粹的競爭關系,固步自封,以競爭的態度與其他班級交往。班級與學生家長合作意識薄弱,認為家長缺乏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懂得教育兒童的方法,學校是支配者,家長是服從者,學校處于主動地位,家長處于被動地位。班級與社區完全隔離,班級孤立于社區之外,崇尚知識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班級教育與社會生活處于完全脫節的分離狀態。班級單一化、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班級工作的低效能,也嚴重影響了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學生的發展。
四、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診治策略
班級管理中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復雜的,解決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因此,班主任必須加強對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認識,探討解決班級管理問題的策略,以診治班級組織的病理現象。
1.構建民主型班級管理模式
大部分班主任處于班級管理的絕對權威地位,學生成為被管理的對象,沒有參加班級管理的機會,主體地位根本無法體現。只有構建民主型班級管理模式,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必須由凌駕于班級之上或置身于班集體之外,變為融入班集體之中。班內活動由學生自主決定,班主任處于出主意、提建議的指導地位,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發揮學生的創造性。③
第一,進行班級民主管理教師要放權。班級民主管理要實行民主決策,避免因班主任決策的片面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實行班級民主管理就要讓學生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對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和班主任都應積極發表意見。
第二,加強班級組織建設。學生干部的產生可以采取自我推薦、發表競選演說、民主推薦、投票選舉等方式,一方面讓競選的學生暢所欲言,既反映自己的才干又表明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也要進行民意測驗,讓班集體成員表達自己的心愿。班主任還要結合班集體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適合本班情況的民主管理方法。
第三,要努力創造班級自治的氛圍。在教室里要貼上自治、自立的標語,開辟班級自治園地,舉行有關的討論會、交流會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對話,促進社會、學校、班級、學生間的融洽溝通,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2.制訂班級管理規劃
中小學的班主任教師對自己負責的班級,總是有一定的想法和目標,這就是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預期方案,一般稱為“班級管理計劃”。這個管理計劃,可以說是班主任實現班級管理的理想與愿望的藍圖。
(1)制訂班級計劃的好處
首先,有利于明確班級管理的目標。班級管理計劃是貫徹班級管理思想,使之具體化的第一步。其次,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班主任通過制訂管理方案,統一班集體成員思想認識,明確班集體的管理任務。另外,有助于班主任教師之間在班級管理上的合作,保持班級管理的連續性,并求得班集體的進一步發展。
(2)班級管理規劃的內容
第一,明確班級管理目標。既要有學生的管理目標,也要有教師的指導方法,還要注意協調同學校、同年級不同班級管理目標的一致性。
第二,建立班級檔案。包括班主任姓名、學生概況及家庭環境。學生概況應寫明學生在籍數、性別、學習狀況、身體狀況、行為特征、交友關系、需特別關照的學生等。家庭環境應寫明父母職業、學歷、家庭經濟狀況、居住條件及其家庭中的學習環境等。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希望與意見、學生本人的期望及其他事項,也要寫在班級檔案中。班級檔案還要寫明學生上學路上交通安全等情況。
第三,制訂班級管理計劃。班級管理計劃包括班級學習的管理、班集體紀律的管理、教室及周圍環境的管理、學生生活的管理等。
(3)制訂班級規劃的方法
學年、學期目標要有層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目標要盡量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切莫“高不可攀”。在具體安排時,同樣要注意漸進度,要有最低的要求,要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同學的情況,讓每一個學生如同登臺階,一級有一級的成功,一級有一級的快慰,從而激起更高的積極性。階段性規劃也切忌形式單一和具體要求“一刀切”。另外,要多聽學生及任課老師的意見,如開座談會聽取老師和學生的意見,班級管理計劃的部分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設計,還可以開教師聯席會聽取意見。以保證班級管理計劃在執行中,能做到及時修改和補充。④
3.加強班級組織病理現象的預防
要做到班級組織能保持健康的發展態勢,真實地了解班級組織的現狀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除要具備相應的班級病理現象診治技術外,還要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及時了解班級組織的健康狀況。一般可采取如下方法。
(1)開展座談、訪談
想了解學生,了解班級組織的真實情況,必須與學生進行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座談和訪談是診斷班級病理現象的有效途徑。經常和學生談心,時時觀察、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使他們愿意向老師傾訴,使自己成為學生信任的老師。溝通既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通過與班干部的溝通,能及時發現班里學生的異常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或是以“師生信箱”的形式,讓學生每周寫周記,為學生創造一些向老師傾訴心中煩惱,表達自己喜怒哀樂的機會,使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定期做好家訪工作。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也使老師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從而使教育更有針對性,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2)進行問卷調查
問卷可以定時進行,如每學期開學的時候制訂好表格,每周班會時發放,學生填好后統一收回。也可以是不定時的,當班級出現重大問題時,班主任臨時發放調查問卷,了解事情的原委,以及同學們的態度和看法。問卷應包括班級現狀調查和班級建設的意見建議等,設計的問卷要明確具體,不能抽象籠統,便于被調查者實事求是地回答。
問卷調查法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而且有利于班主任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同時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調動學生管理班級的主觀能動性。
注釋
①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1779頁
② [日]大橋薰:《現代教育的病理》,張人杰主編,《國外教育社會學基本文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485-505頁
③ 毛麗英:《班級管理的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6期,第4-7頁
④ 安君富,陳成:《班級集體的建設》(上),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8頁
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教科院教育與經濟管理專業碩士
(責任編輯 吳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