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視主持人來說,有聲語言并不是與受眾的唯一溝通方式,因為通過電視畫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勢、修飾等都可能與節目內容產生關聯,與受眾更好地溝通,因此,非言語訊息的運用,對電視主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語訊息,別稱人體語言,身態語言,形體語言,行為語言等,對于口頭語言來說,上述這些稱謂是轉意上的語言,就是說它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語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語言作用。
行為科學家以及語言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類的溝通方法中,大多數是通過手勢、姿態、位置和距離來實現的,不論在辦公室、宴會上和電視上,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語訊息。并且人們還發現,大多數基本溝通的姿態,在當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興時會發笑,悲傷或生氣時會皺眉或拉長臉,點頭表示“是”或“肯定”,搖頭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來”,擺手表示“去”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語部分也有差異,主持人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語訊息的普通性規律所支配,主持人作為大眾傳播者,他們使用的非言語訊息就要提煉,以達到明白、準確的要求,并采用受眾能理解的通用姿態,而不用使人誤解或不恰當的姿態,這就要求電視主持人重視學習和掌握非言語溝通的知識和技巧。
電視主持人要注意的是那些經常使用的非言語訊息,大體有下列數種。
距離。這里的距離,主要是指主持人與被訪問者、參與演播者以及現場觀眾等之間應保持的適當距離。
主持人在工作中應注意和別人保持適當距離,一是不要過近,尤其不要輕易進入親密區域,以免侵犯他人和私人空間,引起別人的反感。二是不要過遠,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數情況下,主持人和別人保持的空間距離介于私人區域和社交區域之間為宜,也就是1米左右。
握手。現代人在交往過程中,握手表示禮節性的問候,電視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經常遇到握手,當主持人把握手作為一種非言語訊息的同時,又要注意兩點。
第一,應該先伸手。
第二,應該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對方握手時,一般不應該采取支配性風格,應平和、謙虛,因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會尊重你,有利于開展良好的業務活動。
眼神。電視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于社會性注視和親密性注視之間,也就是說比一般社交性注視略微親密些,又比親密性注視略微嚴肅些。有些用談正事的注視,如訪問高級領導人或談論重大政治問題,但一般不能用輕輕一瞥這樣的眼神。
微笑。微笑所發出的訊息是很豐富的,它因不同場合、不同情況表示出愉快、友好、親切、贊同、歡迎等多種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兩種情況:就主持人的個性而言,有天生的愛笑和不愛笑;就節目的內容而言,有嚴肅和活潑之分。這樣,便產生了一個笑的掌握問題。
電視主持人對“笑”的掌握,還同有聲語言相關,除了禮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適當微笑外,多數情況下是因節目內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來配合,使說話和笑容、表意和傳情融為一體。
以上所述,使大家對非言語訊息有了了解,下面我們談一談非言語溝通技巧。
電視主持人擁有非言語溝通的知識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節目中傳情達意。而忽視非言語溝通,或使用不適當的非言語訊息,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節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個有較強能力的主持人,不單本身會不斷發出準確而簡煉的非言語訊息,而且能從合作者或在場者發出的非言語訊息中判斷其參與的程度,隨之作出相應的調整。
主持人的非言語溝通技巧,分天賦和獲得兩部分,主持人先天擁有的非言語溝通技能有高低之別,后天經過學習而獲得的非言語溝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應該準確應用能夠顯示自己個性特征的身體姿勢,電視主持人如果期望顯示出具有個性特征的公眾化形象,應先發現和調查一下自己,多問幾個人,請他們從你的身體姿勢或行為特點方面用最少的字來描述你,他們很可能會把“瀟灑大方”、“扭捏作態”、“動作急”等特征和你聯系起來,你若是希望顯示你天生開朗樂觀的性格,那么,怎樣來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來像個知識淵博的教授,那么怎樣使用你的雙手?總之,要想想,除了通過言語系統來顯示外,非言語系統方面有哪些姿勢可以幫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語調和張揚的步態來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說,電視主持人至少應該有兩三種行之有效,隨時可用的姿態來幫助傳遞非言語訊息,這些姿勢當然應該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來的。任何一個電視主持人都不要試圖去使用自己不具備的身姿特征,否則,就會使自己以及節目顯得不倫不類。
主持人除了應該準確選擇能顯示自己個性特征的身體姿勢外,還應該重視學習身體語言,因為在電視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語溝通知識,忽視通過身體動作來傳遞信息的現象,至今仍帶有普遍性,有的缺乏這種意識,視為自然而忽視學習和鍛煉;有的使用不當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體語言固然是天賦的,但也要學習。以電視臺主持人來說,這種學習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變成了工作的需要。
學習身體語言的方法,一是觀察,二是實踐。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人們都在使用身體動作,都有非言語訊息存在。在車站、碼頭,人們表現出來的殷切、快樂、焦慮、急躁、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緒都比較明顯,各種集會、宴會也是觀察非言語訊息的理想場所。主持人應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觀察。
電視主持人從電視本身中也能學習身體語言,可以向別人學習非言語溝通的技巧,就是把語言聲音關掉,試著僅由圖像顯示的人體姿勢來猜想,理解內容,每隔一定時間,再把聲音開開,檢驗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也可以從自己的實踐中學習,并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看看自己非言語溝通方面是否正確,哪些精彩,哪些不當,在使用量上是多了,還是少了,這樣久而久之,非言語溝通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才能主動加以掌握,使之成為自己實現傳播服務的手段之一。
所謂“日新月異,漸益堆積”,是說每天學習都有些成績,每月學習有些進步,天長日久,實得大益。學習和鍛煉,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知識在于積累,意志在于鍛煉,對于一個用心的主持人來說,應在固有的氣質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刻苦地鍛煉,用幾年、幾十年的辛勤努力,去換得屏幕上、話筒前的一次又一次成功。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