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是消息類新聞的深化、補充、拓展和延伸。如今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傳播信息的新聞體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怎樣才能達到集中、連續、突出的傳播效果,筆者認為必須遵循以下規則。
規則之一: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需要大量的新聞事實,但并非只是撿到籃里都是菜;要想達到集中、連續、突出的傳播效果,就要遵循事例篩選集約性的規律,找準內在的閃光點。
是否具有時效性。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共有屬性,也是體現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尤其連續報道的時效性是最強的,其題材多為現在正在進行時態,報道與事件的發展同步進行,它不是等事情有了結果再去報道,而是筆隨事起,筆隨事走,快速及時地跟進事件的發生、發展的最新走向,不斷傳遞鮮活的新信息。由此,時效性應成為達到理想傳播效果的首選。
是否具有顯著性。顯著性,即新聞價值的構成要件非常明顯,地位特別突出。像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重大決策、重點工程建設、重大典型的追蹤報道等,都是萬眾矚目的,這類報道的過程和結果,一般是可以預見的,此時運用連續(系列)報道,可以發揮短時間集中轟炸的優勢,通過頻繁刺激,為活動推波助瀾,渲染氣氛。
是否具有重要性。這類題材涉及面寬,群體性廣,與百姓利益、興趣接近性強,常常會攪動生活,反響強烈。有時還會針對一個沒有解決的社會問題,或尚無定論的社會現象,通過連續(系列)報道專家學者、職能部門、意見領袖等各方面的反應和爭辯,以達到解決社會問題、解釋社會現象的目的。特別是對那些久懸不決的、一個時期屢禁不止的民生問題,更是窮追不舍,一次報道不行,再來第二次、第三次,不斷擴大輿論聲勢,及時傳遞有效信息,直至把堡壘攻破。
規則之二: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需要一定的連綴和排列,但并非只是停留在對事件進程的展示和再現上;要想達到集中、連續、突出的傳播效果,就要遵循信息傳播系統性的規律,找準內在的關節點。連續報道,它是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所作的及時而又持續的報道,要想達到集中、連續、突出的傳播效果,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遵循信息傳播系統性的規律,注意運用和設置懸念。懸念的設置,既可利用主持人在演播室里主持,也可利用出鏡記者在現場提問;既可播音員解說,也可當事人描述,但無論采取哪種手法,都是向觀眾拋出一個又一個懸念,在單位時間內布置一個又一個信息點陣,都是把新聞事實中能夠扣人心弦的情節,將它從平淡的生活流程中提取出來,并作為一個“關節點”,讓觀眾帶著問題思考,帶著懸疑尋找答案。一部成功的電視連續(系列)報道,只要遵循信息傳播系統性的這一規律,找準內在的“關節點”,順藤摸瓜、環環相扣、脈絡相連、懸念迭出,就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這里需要把握三點:一是防止體裁的濫用和衍化。系列報道,通常都是“大工程”,要么是影響歷史乾坤的大人物,要么是改變歷史進程的大事件,要么二者兼而有之,一集不能包容,必須靠一個系列才能完成。連續報道,可以說是以“實”見長,內容豐富,大都有看頭,有情節,有沖突,有波折。但有些題材如果過于空泛、平常,或者只是一些凡人小事,也照樣去泛用衍化為連續(系列)報道,甚至不遺余力地挖掘細節,挖掘吸引觀眾的看點,或者勉強拉長周期,就會損害它在受眾心目中的分量,從而造成不良印象。二是注意合理的跨越度。連續(系列)報道題材對象持續的時間跨度不能太長,如果進展太慢,曠日持久,結局遙遙無期,則觀眾的興趣必難長久維持。三是保持結構的完整性。連續報道與系列報道相比,系列報道的每篇都可以單獨拿出來,甚至每篇可以縱橫跳躍,而連續報道具有較強的延伸性,題材對象的前后自然順序都不能顛倒互換,時間線索也只能在一維數軸上延伸,它的單篇一旦抽離出來就不完整。由此,連續報道應給觀眾一個完整的交代,如果無疾而終,不了了之,或者有始無終,有頭無尾,只能令觀眾大失所望。
規則之三: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需要對大量事實與動態的集合與鏈接,但并非只是對客觀信息的一般描述與提示;要想達到集中、連續、突出的傳播效果,就要遵循主題貫穿同一性的規律,找準內在的共同點。
要忍痛割愛保主題。作為編輯、記者要將所得到的客觀信息與所要表現的主題相對照,看哪些新聞事實和動態與主題相吻合,吻合的就采用,不吻合的就毫不可惜地舍棄。
要綜合分析多提煉。所謂綜合分析,就是指讓事物反復地在頭腦里經歷著從概念到判斷,再到推理的邏輯思維活動,從而引起認識上的飛躍和升華,在比較中與“立意”聯系起來思考,看哪件事實、哪種動態最能說明主題。
要堅持“一軍之中一個帥”。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也同樣強調一個“統帥”,一個主題。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只要遵循主題貫穿同一性的規律,用同一主題做“紅線”,去穿那些豐富多彩的“珍珠”,那么,無論從哪個側面,或者按照哪種順序報道,也無論如何展開,形成幾集,都會穿成精美的藝術項鏈,都會收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規則之四: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需要大量的畫面與解說,但并非只是畫面與解說的疊加及運用;要想達到集中、連續、突出的傳播效果,就要遵循思維模式非線性的規律,找準內在的創新點。
創新既不是簡單的符號式地標新立異,也不是一些時尚詞語流行樣式的拼湊包裝,更不能違背新聞的基本原則和創作的基本規律,而應當根據內容的需要,注意事物的形式,學會選擇、利用和創造適當的形式,來促進內容的發展,尤其是運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的原理,既不死抱住過時的形式不放,也不過早地任意改變尚有積極作用的形式,還要適時創造出有利于事物發展的新形式。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都是整個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部分或環節,沒有一個事物能孤立存在于這個普遍之外,每一事物通過其自身體現出聯系的普遍性。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也不例外,事例篩選的集約性與信息傳播的系統性,以及主題貫穿的同一性與思維模式的“非線性”,彼此都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的。只要我們始終堅守好這一法則,真正找準電視新聞連續(系列)報道內在的“閃光點”、“關節點”、“共同點”和“創新點”,那么,定會有更多、更新、更精彩的電視新聞連續(系列)節目躍然熒屏。
(作者為洛陽電視臺副臺長)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