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職業規劃專家曾說過,專業可以成為助力,也可以成為絆腳石,有人會躺在專業知識上睡大覺,有人會舍不得專業的“芝麻”丟了發展的“西瓜”,還有人會打著專業對口的幌子對工作機會挑三揀四。那么,我們如何選擇專業呢?
專業的選擇不僅事關未來從事的行業,更是選擇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攸關就業前景、興趣愛好的選擇。然而在數百個形形色色的專業中做出選擇絕非易事。為此,《職業》雜志聯合智聯招聘,在新生入學的九月,開展了“專業選擇與職業成功”特別調查。
專業選擇的依據
用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來形容專業選擇時當事人和其家庭的焦慮、徘徊并不為過,選一個好專業還是選一個好學校的爭論至今仍在繼續。目前在我國,除了在北大等一些學校設立了入學時暫不分專業的學習方式外,選擇一個專業是多數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那么敲定自己專業的依據是什么呢?此次調查顯示,26.1% 的被調查者根據現在和將來的就業情況選擇專業;根據個人興趣或只要能再升學什么專業都無所謂的分別占到17.4%;15.2% 的人聽從父母的決定;依據社會潮流或他人建議選擇專業的各占8.7%,根據其他選擇專業的占6.5%。
除了熱衷于學術研究的人,絕大多數人在學習專業后終將走上工作崗位,專業與職業的天然聯系無法否定,而因為就業好而掀起的報考某專業的熱潮也是屢見不鮮。此次調查還反映了一個現象,現今社會對高學歷的追捧,也讓不少人在專業選擇中迷失了方向,他們多抱著“只要能升學繼續讀書就行了,至于專業和個人興趣、個人發展的問題畢業后再考慮”的想法,缺乏準備,于是畢業等于失業的現象在這群人身上常常發生。專家建議,社會產業結構經常變化,教育在客觀上總是處于滯后狀態,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不能主動適應社會需要,因此不要迷信現在的熱門專業,但切記要避開已經被社會經濟發展、技術更新換代所淘汰的專業。而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志向等是一個人發展的源動力,應該作為專業選擇時的主要依據(見圖1)。

在報考專業的時候,來自媒體的、社會的、親朋好友的信息鋪天蓋地,但對32.6% 的被調查者來說,過來人提供的經驗是最有用的。另有30.4% 的人從招生資料提供的信息獲得的幫助最大,10.9% 的人認為是媒體報道提供的信息,各有6.5% 的人認為是咨詢專家或者政府部門發布的信息、數據。多數被調查者都感覺到,知識的不斷膨脹、專業的不斷細分,造成專業劃分和發展方向越來越復雜,如果不深入了解,可能與最初的設想南轅北轍。除了查閱相關專業的資料,向過來人討教不失為好辦法,但也要注意區分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更不能根據自己的“獨家分析”和家長、老師的“想當然”就草草下結論(見圖2)。


然而城外的人研究再多畢竟沒有入城親身體驗,專業學習開始后,抱著將就專業換來升學目標的人心思開始活泛起來,一些懷抱理想的人開始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出現的巨大鴻溝。此次調查中,有11% 的人有過換專業的想法并付諸實施;有63% 的人有過換專業的想法但并未付諸行動;只有26% 的人沒有過換專業的想法。
職業專家指出,專業選擇出現失誤屢見不鮮,但專業選擇失誤并不意味著未來職業的失敗,關鍵在于學習者如何面對。能換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固然是好事,但在條件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就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第一次選擇專業時,往往還只是專業初級階段的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才是未來職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在這個階段,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有著全方位知識體系的人,更有競爭力,即使將來換專業,也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是無濟于事的(見圖3)。

專業選擇與順利就業
不可否認,專業和以后的就業密切相關。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冷門專業的畢業生求職時四處碰壁,在很多人心目中,專業的重要性與就業的好壞直接掛鉤。在“從自己的親身經歷看,您認為選擇的專業對初次就業的影響”的調查中,26.1% 的人認為專業起著關鍵作用;43.5%的人認為作用比較大;21.7% 的人認為作用一般;6.5% 的人認為作用比較小;2.2% 的人認為作用很小(見圖4)。

雖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念得到更多人的接受,但專業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尤其對于初次就業的人而言,沒有工作經驗、沒有資歷,能夠說服別人相信自己的,就是專業技能。那么專業選擇對整個職業發展的影響如何呢?此次調查中,認為專業選擇對整個職業發展的影響起關鍵作用的占19.6%;認為影響比較大的占41.3%;認為影響一般的占23.9%;認為影響比較小的占8.7%;認為影響很小的占6.5%。
專家指出,幾年的專業學習不能因為就業難就此一筆勾銷,因為學到的不僅有專業知識,更有其他收獲,例如眼界的開闊、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所以求職者應該化被動為主動,從心理上樂觀起來。同時,不少求職成功者都指出,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誰更主動,誰能搶得先機,在心理上提早進入就業環境,自然就多了一分勝算。
但此次調查中,我們也看到求職成功者所指出的上述經驗卻沒有被大多數人所掌握。在回答“您認為專業學習期間,職業指導的作用”這一問題時,被調查者選擇起關鍵作用的占17%;選擇起比較大作用的占45%;認為作用一般的占22%;認為作用比較小的占9%;認為作用很小的僅占7%(見圖5)。而真正有實際行動者卻并不多,“在專業學習期間,對就業情況、未來職業發展”不僅關注還及時調試,甚至轉換專業的只有9%;主動關注的占28%;偶爾關注的占48%;不關注的占15%。
另一方面,此次調查也凸顯出學校職業指導教育的缺位。對“在專業學習期間,您是否接受過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和指導”的問題,有67.4% 的人回答未曾接受過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和指導,只有32.6% 的人接受過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和指導。
不少主管招聘的HR 經理都提醒尚在校園的學生,專業課程是必修課,誰都無法否認專業技能的重要性,但專業的學習必須放在整個職業生涯規劃中進行考慮,因此職業生涯發展絕不是一個人走向工作崗位后才開始思考的問題。甚至在第一次選擇專業時,職業生涯規劃就應該開始了。而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的人,也才能把握更多的機會。
專業選擇與職業成功

從上面這個調查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人心目中,專業對整個職業發展的影響依然非常重大。在“您認為專業帶給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的調查中,43.5% 的人認為最大的收獲是學到專業知識和技能;8.7% 的人認為是得到了專業思維的鍛煉;30.4% 的人認為綜合能力、素質得到提升,17.4% 的人則極端地表示沒有什么收獲。但一位職業規劃專家曾說過,專業可以成為助力,也可以成為絆腳石,有人會躺在專業知識上睡大覺,有人會舍不得專業的“芝麻”丟了發展的“西瓜”,還有人會打著專業對口的幌子對工作機會挑三揀四。
而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專業在不少職場人士的字典中已經被成功詮釋。雖然在被調查者中,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一致的僅占13%,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占39%,而與所學專業完全不搭界的占48%,但當專業與職業不對口時,是否真如很多人認為的“隔行如隔山呢”?在此次調查中,認為從事非本專業的工作,職業發展面臨較大的困難,較難取得成功的被調查者只占13%;認為有一定困難,但不難克服的占50%;認為不構成什么困難,關鍵看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占37%(見圖6)。


對于專業與職業成功的關系,職業專家早有研究。在職業成功的道路上,專業技能僅是充分條件,除此之外,個人的性格、興趣、綜合素質和能力是職業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不可否認,專業知識的缺乏往往會成為職業發展的阻礙,調查中73.9% 的人有過此種感受。但在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機會不再稀缺,學習門檻一再降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完全可以通過后天努力來彌補,從而為職業發展掃清障礙。
專業選擇如果重來……
“如果再給您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在個人愛好和就業前景之間,您會選擇什么?”,有47.8% 的被調查者選擇個人興趣,52.2% 的人選擇就業前景。個人興趣和就業前景對選擇專業而言都非常重要,但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供大于求的就業市場上,生存壓力不得不成為選擇專業時更多考慮的現實問題。但是從事自己興趣缺乏的職業,職業倦怠、抑郁等負面情緒也常常讓職場人苦不堪言。因此專家建議,在選擇專業時應盡可能地將個人興趣和就業前景結合起來考慮,不要走兩個極端,這樣充滿樂趣的職業之路會走得更加順暢。
在再次選擇的假設中,65.2% 的人希望得到職業咨詢專家的指導;21.7% 的人希望得到教育、就業等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6.5% 的人希望得到親朋好友的指導;2.2%的人希望得到過來人的指導;4.3% 的人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指導。此外,55% 的被調查者都認為職業指導應該在選擇專業時介入,30% 的人認為應該在專業學習時介入,只有13% 的人認為應該在初次就業時介入,2% 的人認為應該在就業后介入。科學選擇專業和規劃職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專業職業指導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這無疑給主管就業的政府部門、教育培訓機構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也為個人實現高質量就業、發展提供了契機。
好比人生不可能沒有缺憾,專業選擇也難以做到全面兼顧、心滿意足。不少職場成功者都說,成功的選擇就是根據當時的情況、條件做出一個最利于目標實現的決定。因此,在進行專業選擇時,要綜合衡量;在進行專業學習時,既要腳踏實地,也要放眼長遠的職業發展,積極積累;在進入職場時,舞好專業這把雙刃劍,掌握專業,而非受制于此。這樣,才能在把握住專業職業共生發展的脈絡,為己發展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