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作為一個成功的電視人為大家所熟知,應該還是2000年至2003年底擔任《對話》欄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期間,不少觀眾被鏡頭前她那成熟穩重、智慧內斂的獨特氣質所打動,從而牢牢記住了她。其實在此之前,王利芬還有著相當豐富的履歷:北大中文系的博士,1995年至1999年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的王牌——《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3個欄目中任記者。23年的讀書生涯和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讓她有了豐富的積淀,更歷練了她在職業浪潮中沉著勇敢的堅強性格以及勇于創新的激情。如果說2000年王利芬參與《對話》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并使她一舉成名,那么從美國學成歸來后于2006年創辦的《贏在中國》則算得上是她人生中第二次頗為成功的創業。
王利芬曾坦言,她十分喜歡《對話》,因為這是一個十分開放的平臺。“《對話》始終關注的是人,是在全球經濟浪潮裹挾之下,在前沿陣地拼殺之中的那些興衰沉浮、浴血奮戰、焦慮惶恐、創新求異的中國人。”王利芬這樣說道。她始終希望通過展示那些與國人之中的驕子的對話,來激勵奮斗中的中國人,點燃他們心中的斗志和智慧,為個人的成功創業指出一條光明大道。王利芬認為,只有個人的創業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才能解決,慢慢地,我們全社會才能真正和諧起來。
2004年9月,王利芬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美國電視媒體。在美國學習的一年中,王利芬深入了解了美國電視業的發展現狀和運作機制,并生發了很多自己在國內傳媒業經歷的感悟,這些內容都已經收錄在了她的新書《對話美國電視》中。但是更為有意義的是,她關注到了當時美國一檔很好的電視節目,叫《學徒》。這實際就是一場淘汰選拔商業人才的電視真人秀,王利芬十分驚嘆這種通過電視選拔商業人才的方式。她馬上想到要在中國也辦一個類似的節目,以此向大眾宣揚正確的創業精神和創業理念,鼓勵國內的人們在目前中國的艱難轉型時期用自主創業來自救,宏觀上來講,這樣做還可以彌補貧富差距的鴻溝。如果節目真的辦成功,那這將是遵照國家的自主創新國策、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舉動。
帶著這個設想,躍躍欲試的王利芬結束了一年的學習回到國內。此時國內已經出現類似的商務人才電視選拔節目,這使王利芬開始思索如何才能把節目辦得更好。首先她認為做這樣的節目絕對不能照搬,國外的東西需要“本土化”才能適應觀眾心理的內在需求和市場需求,才能準確把握正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前沿。而“本土化”實際上就是創新、再創造。于是王利芬對美國《學徒》作了兩點根本性的改造:第一,就是其價值觀與《學徒》完全不同,她把握的兩個節目主題詞是“勵志”和“創業”;第二,王利芬摒棄了《學徒》中“一切向錢看”的理念,這種觀念在中國人的文化習慣中是不那么容易被接受的,也與節目導向不符,于是王利芬當即把它拿掉。發財致富本身是沒有錯的,但王利芬不主張媒體做功能性的發財致富,作為一個媒體更重要的是成為引導價值觀的精神性中堅力量。
再就是,王利芬在節目中增加了一個新的內容,即它并不與國內其他同類節目一樣做的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功能性篩選,而是希望用創業精神尋找創業人才,以此來作為貫穿整個節目的紅線,選拔一批能夠帶動時代創業浪潮的創業先鋒。這與《學徒》選拔人才的目標是完全不同的。王利芬說:“創新創業人才跟職業管理人不同,職業管理人是可以培訓的,創新創業是精神性的東西,主要來源于要改變自身命運的沖動。”她認為在這樣一個現代商業社會中,創新才是個人和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和最核心的競爭力。整個節目的過程就是著力打造民族的奮進精神、創業創新精神,啟迪人們在更廣泛的創業領域獲得奮發向上的人生。她的這些理念出來以后,中央電視臺二套的《贏在中國》橫空出世,這檔節目在2006年中國電視界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王利芬是《贏在中國》絕對核心的制作人,這一次她不僅以成功電視人的姿態長時間停留在觀眾的視線中,而且她一直推崇的勵志元素和創業激情也通過節目傳遞給了千家萬戶,讓無數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真正做到了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用一檔節目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和命運”。由于《贏在中國》已經在中國創下的巨大影響力,王利芬本人被評為2006影響中國管理十大女性之一,這不僅是對她在《贏在中國》取得出色成績的表彰,更是對她在當前中國創業大潮中一貫堅持的創業精神和創業理念的肯定。
王利芬在個人創業的道路上無疑是成功的,她每一次開創性的舉措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節目中,她也總是以睿智冷靜的形象示人,但是不要以為王利芬僅僅就是一個缺乏溫情的智者,恰好相反,她的內心充滿了人文關懷和民族情結,在她的節目和話語中,觀眾總是可以切實感受到她的真誠,而她做《贏在中國》這個節目的初衷,也正是想鼓勵那些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的、經歷著陣痛和煎熬的人們自主創業,用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他人的命運,改變社會和國家的命運。王利芬曾經在自己的博客中留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創業者帶動的是一片平安,一片生存的保障,一些人的尊嚴。”她能夠把這種發自內心的對他人命運的關注、對民族和國家的希冀作為創辦節目的宗旨,始終把微小個體的夢想的實現與國家富強、社會穩定聯系起來,我想,這才是她自身不斷創業創新,并不斷通過制作節目來鼓勵、提倡全社會發揚創業創新精神及理念的源動力吧。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