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產地規則本是一個中性化的貿易政策,但在生產國際化的今天,加之WTO所制定的《原產地規則協議》本身存在缺陷,原產地規則用于貿易保護的作用被日益加強。自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原產地規則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寵,在反傾銷、政府采購、國別配額、普惠制及FTA中被廣泛運用。本文主要闡述了日本原產地規則在對外貿易中的具體運用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關鍵詞] 原產地規則貿易保護普惠制
20世紀90年代,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的停滯狀態,企業破產增加,失業率連創新高。加之,由于日元的升值,日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導致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出口銳減。至此,日本各商會要求保護國內市場的呼聲不斷上升,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但由于日本政府在此之前已將關稅降至5%,重新實行以“關稅”為主的貿易保護政策已不可能,因此,日本轉而采用了靈活性高、隱蔽性強的非關稅壁壘(NTMs)來為本國產業進行保駕護航,而原產地規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粉墨登場,成為日本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寵”。
一、日本原產地規則的運用
貨物的原產地(Origin),是指貨物的最初來源地,即貨物的產生、提取、采集、飼養、加工、制造地,常被形象地稱為貨物的“經濟國籍”。而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確定貨物原產地而實施的法律、規章的總稱,是為判定貨物的“國籍”而制訂的“貨物國籍法”。
日本真正意義的原產地制度始于實施普惠制(GSP)之時,是由財務省(原大藏省)、經濟產業省(原通商產業省)和海關署共同主管的。原產地規則本是一個中性規則,但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借鑒歐美并根據本國國情將其運用在對外貿易上,以達到保護貿易的目的。其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原產地規則在反傾銷中的運用
20世紀80年代末,歐美國家強烈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至此日本經濟向內需主導型轉變,逐步擴大了對其他國家工業制成品的進口,這使日本對本國產業的保護越來越頻繁地求助于反傾銷手段。其中,原產地判定是反傾銷訴訟中的關鍵環節,如果反傾銷調查對象的原產地被確認為被調查國,則此貨物將被征收反傾銷稅。在日本,有權對反傾銷案件做出原產地判定的是海關署及其三個行政機構,即財務省、經濟產業省和農林水產省,其中財務省的權限最大,有終裁權,可以否決海關署對“貨物原產地非被調查國”的判定意見,從而加大了進口產品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可能性。可見,日本在原產地的認定上行政自由裁量權較大。
2.原產地規則在政府采購中的運用
日本的政府采購一般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至15%,是本國最大的買主。在國內供應商要求比國外供應商享有更為優惠待遇的政治壓力下,日本政府頒布了《政府采購協議》,規定在一定差價范圍內,只要“日本貨”價格不超過“外國貨”價格的6%~10%(有些產品可達10%以上),政府就優先購買“日本貨”。并且在《協議》中專門制定了“日本貨”原產地規則:即“日本貨”是指那些在日本開采或生長的未經制造的物品、原料及供應品,或視情況大部分采用日本開采、生長或制造的物品、原料;允許“日本貨”的原產地標準高于日本進出口貨物的原產地判斷標準。這就是說,一項取得日本原產地認證的出口產品并不一定能成為“日本國產貨”。 這些規定不僅保護了日本國內市場,擴大了內需,而且還能起到合理引導外資,將先進技術轉移至日本的重要作用。
3.原產地規則在執行國別配額政策中的運用
在日本,國別配額中的原產地規則,是用以區別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從而確定該進口產品是否符合配額的要求。具體做法是當進口商在進口商品時必須向海關提供符合條件的原產地證書。為了制止非法轉口貿易,達到更嚴厲地限制進口的目的,日本國別配額中的原產地規則制定得很苛刻。以紡織品為例,由于紡織品是敏感產品,為了達到保護國內紡織品行業的目的,特別是為了阻止有關紡織品出口國將受配額限制的紡織品,非法轉口至不受配額限制或配額還有余額的國家或地區后再輸出到日本的行為,日本制訂了嚴格的紡織品原產地規則。如,日本服裝的原產地標準為“縫制地”。由于服裝生產至少需經過織布、裁剪和縫制三道工序,依此標準,在香港裁剪的衣服,在中國進行縫制,該種衣服就為原產于中國。這種標準劃分,占用了中國原本就已十分緊張的服裝配額,使“香港裁剪——中國縫制——香港轉口”這種規避配額的行為無章可循,從而限制了中國服裝的進口,有力地保護了日本服裝生產商。
4.原產地規則在普惠制中的運用
普惠制是國際法賦予發達國家的義務,但具體的普惠制實施方案卻由各給惠國自行確定。在各國的普惠制方案中,原產地規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用以確定一個產品是否原產于受惠國,從而確定受惠產品是否應該享受關稅優惠待遇。
日本是33個普惠制給惠國中的一員,在其普惠制方案中,對原產地規則的規定如下:
(1)享受普惠制稅率的商品必須是完整地在受惠國(地區)制造的。
(2)受惠國需提交正確的原產地證書。
(3)采用給惠國成份規則。這是指允許受惠國可以把所用日本的原材料、零部件,全部計入產品價值中,并視為該受惠國原產產品的一部分,有資格享受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
(4)采用原產地地區累積規則,即將一個地區的國家視為一個單獨的受惠整體。如,將東盟各國視為一個受惠整體,受惠國在東盟地區內任一國家獲得的原材料都視為東盟地區的原材料,都可視為該國原產地成份(即非進口成份)。
(5)采用直運規則。可見,受惠國要取得日本普惠制的優惠關稅待遇,除了要向日本提供真實的原產地證書外,還要將貨物直接運往日本,其貨物還必須“完全原產”,在無法“完全原產”的情況下,為了獲得優惠的普惠稅率,受惠國就被迫大量使用日本的半成品。而對于日本而言,通過原產地規則不僅可以避免非受惠產品享受普遍優惠關稅待遇,而且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受惠國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并可以運用給惠國成份規則,增加日本產品的出口。
5.原產地規則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中的運用
日本自2002年1月與新加坡簽署了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FTA)以來,日本又陸續與墨西哥(2003年)、菲律賓(2004年)、馬來西亞(2005年)、泰國(2005年)達成了FTA,對亞洲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FTA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包括優惠原產地規則。以日新雙邊協定為例,其規定的原產地規則為:完全取自或產自日本/新加坡的商品,或在日本/新加坡經過足夠改造的商品,才能被視做原產于日本/新加坡的商品,享受免除或較低進出口關稅的優惠。在FTA中制定原產地規則,有利于防止第三國貿易規避和分散的行為,擴大區域內中間產品、原料產品貿易。雖然自由貿易區設置原產地規則的目的在于區分產品不同來源,但它通過關稅或非關稅歧視待遇,直接或間接地鼓動生產商更多地使用區域內的當地成分,人為破壞了基于市場配置為基礎的資源的自然流動,形成大量貿易轉移,阻礙了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這違背了按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以獲取貿易利益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濫用的新“大棒”。
二、日本原產地規則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
如上所述,日本的原產地規則,不僅體系完整,標準較高,而且在對外貿易中廣泛運用。比較之下,我國的原產地規則不僅體系有缺陷,而且未充分發揮應有的保護作用。通過借鑒日本的做法與經驗,我國在實施原產地規則時應改善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原產地規則的立法水平
2005年,我國在“86規定”、 “92規則”的基礎上,又新出臺了《進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以下簡稱“05規則”),確定了原產地標準,將進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統一,并且增加了適用范圍,如增加了反規避條款下的原產地規則。但“05規則”中并沒有確立政府采購下“國產貨”的原產地判斷標準;也沒有規定在對外貿易中,怎么運用原產地標準來達到貿易保護的作用;并且這些條款只是適用于非優惠原產地規則,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雙邊貿易安排的發展,我國還應學習日本制定相關的優惠原產地規則,
2.提高特定產品的原產地標準
特定產品指的是配額產品和國內生產配套能力較強的產品。提高前者的原產地標準是為了逐步提高我國加工貿易的層次。如,我們可以規定某些配額項下的服裝(如亞麻服裝、絲綢服裝)必須用國產面料,方能取得“中國國籍”;而提高后者是為了控制中國貨的出口量,擴大國內原配件的需求,避免貿易摩擦和反傾銷制裁。如,我們可將錄像機的原產地標準由“插件、焊接和組裝”修改為“磁頭制造”,以此鼓勵出口錄像機采用國產磁頭。
3.原產地規則和政府采購相結合
目前,我國政府采購支出數額高,市場潛力大。政府制定采購法律時,應與原產地標準有機結合起來,以政府采購作為吸引高水平外資的一塊“磁石”,誘導外商為進入我國龐大的政府采購市場,在我國進行高科技含量的加工和科研開發,盡量采用我國的配套產品,實現我們“市場換技術”,擴大內需的目標。
4.加強原產地證發放的管理工作
我國可簽發原產地證的行政機構有國家商檢局各地方分局和貿促會各地分會,眾多發證機關簽發原產地證的標準不統一、不規范,給管理工作帶來麻煩,甚至個別發證單位只蓋章收費,不檢查其合同產品是否符合原產地規則,也不監管貨物。 此種情況的出現很不利于我國原產地規則的正確執行,也會影響到我國與一些國家的貿易關系。因此應借鑒日本的經驗,簽發原產地證的主要機構應以商會這個民間機構為主,簽發和管理工作應采用全國聯網,并通過EDI的工作方式來強化管理,使其逐步走向統一、有序。
參考文獻:
[1]劉昌黎著:現代日本經濟概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劉麗娟徐進亮著:原產地規則——產生、運用及改革.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7月版
[3]郭燕編著: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實務.化學工業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4]侯金法:量體裁衣須適度——調整我國現行《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國際貿易,1998,10
[5]朱廷君:WTO原產地規則:缺陷、影響、對策.蘭州商學院學報,2002,8
[6]劉文艷高山行李雙月:WTO原產地規則作用謅議.商業研究,2004,8
[7]張國元:我國原產地規則的完善.國際貿易,200年6月第1版
[8]張祥:原產地規則的認識與運用——一個關系我國經濟發展和利益的重大問題.經貿論壇,2003,5
[9]劉義偉章愛民:原產地規則與價值鏈.經貿論壇,2002,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