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在對外擔保中存在許多的問題,產生一系列財務和經營風險。本文從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其他外部因素三個方面論述了目前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中普遍存在的三個方面突出問題,并力圖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明確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加強擔保風險內部控制這三方面找出上市公司對外擔保問題的治理措施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 上市公司 擔保 風險 對策
我國上市公司近年來在對外擔保中出現許多問題,蘊藏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如果這類問題不解決,會給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帶來不利影響。而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擔保風險的原因有很多,如上市公司自身、經濟市場監督、法律法規等方面,而控制擔保風險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加強上市公司自身的風險管理。
一、上市公司提供對外擔保存在的問題
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本身是一種正常的經營活動,在企業融資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少上市公司由于擔保出了問題,使其正常的經營活動受到影響,同時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而產生這種風險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存在問題。
1.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國有股“一股東獨大”的股權結構使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由大股東直接掌握,產生了“內部人控制”問題。在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過程中,有決定權的少數大股東的代理人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往往會產生損害廣大股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行為,這也構成了上市公司股東最主要的代理成本。這些大股東的代理人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往往會放松對被擔保方資信、還貸能力等的審查。另外,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以及目標不一致、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對等等原因,上市公司管理屋會利用信息優勢采取機會主義來謀取個人利益。當由管理層代表股東進行擔保業務的審查時,一些具有極大風險的擔保決策也能通過,使得本可以避免的風險得以產生。
2.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
風險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上市公司面臨巨大風險的重要原因。目前,提款機式擔保雖有所控制,但還是有很多上市公司由于對擔保事項控制不夠而受到牽連。
(1)許多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和決策者尚未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管理者對風險沒有正確的認識,在對外提供擔保時往往忽視了風險的存在。
(2)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較低。在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之前,由于沒有能力對其所承擔的風險進行準確評估,往往對被擔保方的資產收益率、資信狀況,以及本公司資產與擔保額比例等不夠明了。
(3)缺乏有效的風險監控處理系統。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時,沒有適時對其進行監控,沒有及時關注可能產生風險的情況;而在風險產生后,又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控制和減少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以及本公司為被擔保方還債務后應如何挽回自己損失的方法。
(4)風險責任制度不完善。由于沒有將擔保風險與各責任人的經濟利益直接聯系起來,因而出現了對擔保風險放任自流的不謹慎和無人負責的狀況,而且股東大會、董事會對擔保行為的審批也缺乏謹慎性,使得擔保風險加大。
3.其他外部因素
(1)資本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由于債權債務關系發生在銀行與被擔保方之間,所以銀行資信審查工作的不到位以及監管不力也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一直以來,我國銀行都是粗放型經營,過分強調市場占有份額和銀行盈利而盲目擴大信貸規模,又沒有掌握借款人的真實經營狀況、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由些產生的借貸風險就部分地轉移了提供擔保的上市公司。
(2)我國擔保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從目前我國的擔保法律體系來看,有關擔保責任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對于惡意擔保和濫用職權非法擔?;驉阂怆[瞞相關信息給上市公司造成巨大損失的,當事人或當權人和責任人幾乎不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3)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剛剛建立,還存在很多欠缺,信用理念也沒有徹底貫穿于企業和個人之中。這也給上市公司的擔保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二、完善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的對策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上市公司的主要問題是國有股“一股獨大”。要制止大股東通過對外提供擔保來侵占和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就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1)適度地減持國有股,降低國有股所占比重。可以采取國有股轉讓給民營企業或外資企業、國有股回購、股轉債、國有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降低國有股持股比例。還可以對銀行實行債轉股,使銀行由上市公司債權人轉變為上市公司所有人,從而更關心上市公司的業績,更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的擔保風險。
(2)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這樣,一方面可以制約大股東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上市公司和外部股東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由其監督上市公司管理層,減少“內部人控制”帶來的問題,保障中小股東的利益。董事會的職責主要是決策和監督。修改有關監事會人員構成的規定,允許除股東和上市公司職工以外的利益相關者進入監事會,以強化監事會的監督職能。
2.明確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必須明確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完善上市公司的風險管理機制,充分運用風險管理方法,使上市公司的擔保在一個規范的體制下進行。風險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指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時,對其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風險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密切聯系與配合,從擔保行為發生的第一五環節入手,充分地搜集相關信息,以便有效地判別風險。調查被擔保主的資信情況,密切注意可對擔保行為有影響的事件,建立被擔保方擔保檔案,并盡量做到充分、完整。
(2)風險分析與評估。風險分析與評估包括對風險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具體包括:預測風險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可能性;預測可能的結果范圍,評估可能的損失程度;預測發生的時間;對各種風險進行描述與排序,對風險進行量化,通過建立風險的計量模型,確定單一風險和企業總體風險水平,為應對風險提供科學的依據。
(3)風險處理。在識別和衡量風險之后,企業就要做出各種避免和控制損失的決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實施風險管理:風險回避,如果通過分析發現上市公司擔保業務所面臨的風險很大而且影響因素很難控制,則可以采取主動放棄的措施,即不進行擔保。風險留存,與風險回避相反,上市公司認為風險在自己可隨的能力范圍內或者風險較小且能給自己帶來獲得機會,主動承擔可能產生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計提風險基金,做好防備工作。風險轉移,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將風險轉移給其他企業或機構。風險披露與損失控制,當風險已經產生時,上市公司應采取積極的措施來彌補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在財務報告中真實披露有關的擔保給本公司帶來的負擔效應。
3.加強擔保風險的內部控制
(1)實行擔保業務的不相容職務分離。為確保不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不相容職務包括:擔保業務的評估、評價與審批,擔保業務的審批、執行與監督、相關財產的保管與擔保業務的記錄建立擔保業務崗位責任制,并進行嚴格考核,將其與各責任人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因責任人失職造成的損失,由責任人賠償。健全有關擔保責任的法律法規,對于惡意擔保和濫用職權越權非法擔保或惡意隱瞞相關信息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巨大損失,應當增加明確當事人或當權者和責任人的相應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條款,以治理對外擔保的代理人風險。
(2)制定擔保政策,明確擔保的對象、范圍和禁止擔保事項??茖W地規范擔保業務的操作程序對擔保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審批人應在其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如對于超過企業凈資產10%以上的擔保事項,必須由董事會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或經股東大會審議批準??毓晒蓶|在股東大會中把持有決定權的投票數量,也會使審議事項最終容易通過股東大會,故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的控制還應從內部、外部聯合著手。建立獨立董事、流通股股東聯合否決機制。建立嚴格的擔保業務評價制度,確保擔保業務符合擔保政策。要對被擔保方主體資格、擔保項目的全法性、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經營情況、行業前景和信用狀況、動產和不動產、權利歸屬等進行全面評估,形成評估報告。當被擔保方有關項目發生變動時,要重新進行評估。
(3)建立一系列規范制度。建立擔保檢測報告制度,重點加強對被擔保資金流向的日常動態監控,定期了解被擔保方的經營情況并形成報告,對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建立擔保業務監督檢查制度,重點檢查擔保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風險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執行。
參考文獻:
[1]南言:擔?!叭﹀X黑洞”系統風險揭現中國經濟周刊2004.10
[2]朱世芳黃漢江:關于上市公司擔保問題的思考 財會研究 2005.8
[3]胡燕論我國上市公司對外投資的內部控制體系 商業會計 2006.5
[4]姚秀琦:對中國公司配股融資行為的思考會計之友2005.7
[5]劉章勝:中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分析 財會通訊2006.6
[6]方光正:規范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理論思考 特區經濟 2005.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