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將模糊數學中的模糊綜合評判原理應用于物流服務指標的評定,為物流系統的評估決策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途徑。
[關鍵詞] 模糊綜合評判第三方物流服務指標評估決策
一、問題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服務指標,是評定該物流公司所提供服務質量高低的主要依據。在實際物流營運中,對某個物流公司的評定并非易事,為使評價過程更為客觀合理,探索新的評估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模糊數學中的模糊綜合評判,實質上是將評判的考核指標按照某種屬性或特征來劃分若干因素,并根據設計的評價等級對評判對象進行綜合判斷,使定性分析轉變成定量分析。
這個過程涉及到構造評判模型的四個基本要素:因素集U;對單因素的評價集V;關于因素間分配權數集A;因素評價模型關系矩陣R。
指標設計即U、V(因素集、因素評價集)的設計,在綜合評判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指標客觀準確,才能能得出客觀的測評結果。
二、模糊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根據模糊數學的基本原理,本文給出綜合評判模型如下:
1.確定因素集U。U應是個有限論域:且滿足:,其含義是指定評判對象論域U,它包含有限個因素。
因素并集為論域總體,而兩兩因素交集是空集,也就是兩兩因素互相明確地區分開來并無共同點。
2.給出每一因素評價集V。
通常評價為:V={很高、高、較高,···一般、···低}。
3.確定模糊關系矩陣R,這里的模糊矩陣R是集合U與集合V所發生的對應模糊關系的集合,可用矩陣表示為:
其中rij的含義指從因素集U上第i個因素對進行綜合評判對象作出第j種評價Vij的可能程度。
4.給出因素集U內各個因素分配權數組成一組,模糊向量集A。
即:
三、現有客戶分析模型
根據現有客戶業務開展程度和深入層次來劃分等級。一般把客戶分成A、B、C和D四個等級。
公司劃分客戶等級主要依據是與客戶開展業務的類型。
A類客戶是指:目前與公司只局限于一般的、零散的、小宗的運輸業務。
B類客戶是指:只局限于完成對方的倉儲方面的業務,有時涉及到運輸業務,有時根本不涉及到運輸業務,除倉儲物流業務外都由客戶自己完成。
C類客戶是指:與物流公司建立了有關物流作業上的倉儲和配送業務的牢固聯盟關系。
D類客戶是指:與物流公司建立一種戰略合作關系,是全程物流外包的企業,有關涉及到的物流業務由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業)來完成。
潛在客戶分析:對目前與物流公司還未建立業務關系或業務局限于淺層次的客戶進行分析與預測。潛在客戶可劃入A類客戶。
四、服務質量考核指標分析
服務質量考核指標包括訂貨周期時間、個案完成率、周期存貨、安全存貨、中轉存貨、倉庫利用率、事故發生率、回程車利用率等指標。
訂貨周期時間(order cycle time):是顧客發出購買訂單與收到相應的裝運交付之間的時間。
個案完成率(case fill rate):規定了按需裝運的訂貨個案數或單位數的百分比。
周期存貨(cycle inventory):又稱基本儲備(base stock),是補給過程中產生的平均存貨的組成部分。
周期存貨響應率:是周期存貨中的補給訂貨響應時間的成功率。
安全存貨:以防止不確定因素對物流設施的影響,安全儲備存貨僅用在補給周期末。
中轉存貨(transit inventory):代表著正在轉移或等待轉移的、儲備在運輸工具中的存貨。
倉庫利用率:是指季度實際倉庫使用面積與季度倉庫最大租用面積的比。
事故發生率:按季度事故發生的頻次計算,事故包括索賠、投訴,以及運輸事故等。
回程車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指標,即發貨點處利用返程車的車次與用直接車輛車次的比率。
五、第三方物流服務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判實例
服務指標綜合指數是根據服務質量指標賦權重進行計算:
如果某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務指標綜合指數大于0.7585,說明公司提供的服務良好,如果其值小于0.7585,說明公司所提供服務質量不高,營運成本較高,物流營運競爭能力較低。
六、結論
本文將模糊數學中的模糊綜合評判原理應用于物流服務指標的評定,為物流系統的評估決策技術提供一種新的技術途徑。
參考文獻:
[1]黃福華:面向中小生產企業的第三方物流,中國物資流通,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