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出發,揭示出業務流程再造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并對業務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實施原則、方法及如何把握進行了探討。
黨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這是黨中央基于在本世紀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面對這樣的重大決策和美好愿景,作為工業化主體的企業,應如何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呢?換言之,一個企業應如何把信息化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融合為一個整體,相互促進呢?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業務流程再造。
一、業務流程再造是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前提條件
不少企業認為:信息化就是計算機的應用,不外乎計算機輔助設計、無紙辦公、局域網而已;信息化是技術部門的事,企業經營者只需要給予資金支持即可,這種認識是對企業信息化的曲解。從廣義上來講,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實現即時得到先進的管理、技術、思想、理論等方面的信息,并使之應用于企業、服務于企業,從而使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得到質的提升。或者說,企業信息化即網絡技術與業務流程相融合,計算機網絡僅僅是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企業信息化系統客觀、快捷、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各項即時指標,減少重復勞動,提高企業市場反應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為經營者決策提供依據。
業務流程是保持一個企業正常運轉的基本體系和框架,包括企業的產品研發、市場開發與銷售、生產、質量、采購、成本、人力資源等各個環節。如果企業的業務流程是不科學的,不合理的,落后的,雜亂的,割裂的,那么,即使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額資金,也不會有先進的管理系統,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管理問題,提升管理水平,取得管理效益。企業的信息化充其量只能是裝璜門面,做個擺設而已。因此,在實施信息化工程之前,必須首先進行業務流程再造。
二、業務流程再造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之根本
為什么有的企業年年都是“管理年”,年年抓管理,年年制定強化管理計劃,但幾年過去了,企業管理如同熊瞎子掰苞米,老掉牙的問題依然存在,一切照舊呢?究其根本原因,是企業經營者對業務流程中深層次的矛盾缺乏認識;或者是雖然認識到了,但有畏難情緒,得過且過;或者是企業經營者擅長人治,喜好拍板;或者是生怕觸動親信嫡系的利益。所以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才會無章可循,有章不循,請示、報告滿天飛;才會隔靴撓癢;才會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才會久病不成“醫”;才會葉公好龍,沽名釣譽。解除上述病痛的靈方,便是業務流程再造。
三、業務流程再造的核心是科學管理
業務流程再造是一項必須做而且必須做好的工作。因為它關乎企業的生存,決定企業的命運,影響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體現企業哲學和文化。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有多少管理人員,也不在于有多少種規章制度,而在于其管理是否科學有效。
1.管理扁平化原則
企業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層次,去除多余的中間環節,采取快速通過“中場”,大腳開球、精確長傳戰術,直搗龍門。從而避免政令變形、信息滯后和沿程阻力損失。
2.增值最大化原則
企業管理的每個環節都要實現增值最大化,凡是沒有增值功能,或者是增值低微的環節,一律予以拆除或合并。從而實現無效勞動、無謂消耗最小。
3.網絡節點模式
企業要擯棄傳統的條塊分割管理模式,使所有的要素(崗位)成為管理網絡上的節點。各個節點的作用隨任務的不同而變化,可以快捷靈活地組成若干個子系統,同時完成若干項任務。
4.職責唯一性原則
企業應避免政出多門,部門職能含混、重疊。一項工作,誰都管,誰又都可以不管;誰都有責任,誰都可以不負責任。所以,在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必須對這種狀況做外科切除手術。
5.科學授權原則
企業所有崗位全部實行授權管理,徹底清除“官本位”。從最高管理者到普通員工,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正確行使權力,認真履行職責。把職務高低當作職責不同來對待,從管人轉變為管事。任何人不得做超越自己職責的事,從根本上解決“以上替下”、“以下代上”、揣摩領導意圖、扭曲人格、唯上是從問題,杜絕長官意志,隨意拍板,家長作風。
四、業務流程再造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經營者自身境界
業務流程再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要觸及一些群體,或者是某些階層的既得利益,甚至是約束了企業最高管理者的我行我素,破除了個人迷信和崇拜,削弱了個人“權威”。因此,企業經營者必然會遇到巨大的阻力,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必須在得與失、情感與理智、“社稷”與個人榮耀之間做出痛苦的生死抉擇。
1.自然無為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在按其自身的規律運行和發展,業務流程再造也不例外。應當說,業務流程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觀規律,所謂的“再造”就是保持“致虛守靜”、“無為而治”的心態,清除以“自我”為中心的狂妄自大和人為的、濃厚的情感色彩,順其自然,還其以本來面目,“返樸歸真”。
2.“忘我”境界
一個企業經營者,如果所做的一切決策均以個人功利為前提:凡事先考慮對自己有無好處,對自己的地位會產生何種影響,親朋好友的利益有無受到什么損害,領導對自己的做法會有怎樣的評價,那么,他便很難有所作為。于是,沒完沒了地安排、安置,因人設崗;同一部門的親信們鬧矛盾,就把該部門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都弄個師長、旅長的干干”;欲撤換某個部門的領導,就把該部門撤銷等等便不足為奇了。以此心態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結果可想而知。只有企業經營者能夠“忘我”,至少能超越自我,業務流程再造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3.從善如流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企業經營者應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善于借鑒他人的經驗教訓,善于學習他人的智慧,善于應用他人的成果。切莫做“井底之蛙”,“蘆葦”,“竹筍”,不可夜郎自大,淺薄妄為,固步自封,無知自負。既無能力自主建立科學的業務流程,又要排斥他人的成功之作。“三人行,必有吾師”,孔子尚能如此,何況我輩乎?
4.敏行訥言
企業經營者應該是一位宣傳鼓動家,但問題在于做什么樣的宣傳鼓動家。一個夸夸其談,口若懸河,言而無信,朝令夕改,到處兜售連自己都不知其為何物的“理念”、“發展戰略”的人,何以能“喚起民眾”?何談凝聚力和個人魅力?何談指明航向?怎么可能成功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呢?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治大國如烹小鮮”,“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經營者科學決策,扎實工作,持之以恒,敏行訥言。
五、業務流程再造后的運行保證是一個系統工程
業務流程是企業管理的基礎的基礎,一個好的流程體系建立起來了,并不就完事大吉,還需要運行過程的維護與提高,需要流程運行環境的保障。
1.經營班子的思想解放是再造后流程得以順暢執行的根本保障
流程再造過程本身就是權力的再分配過程,通過權力的再分配實現管理過程的即時化、高效化、科學化。再造完成以后,各級經營管理人員兼具網絡節點和運行質量檢查雙重職能,只有經營者隊伍成員思想統一,對網絡節點運行質量高度重視,做了實際的過細工作,流程再造才能真正發揮效力。
2.員工素質的提高是再造后流程高效執行的基礎保證
工作流程各個節點是否產生共振效應,直接影響流程運行質量。從這一意義上講,創建學習型組織,做好形勢任務教育,明確任務,明確目標,有針對性地加強員工業務技能與職業精神的培訓意義重大。
3.流程的運行過程就是企業制度法規的執行過程
沒有好的業務流程,就不會產生優秀的企業;有了科學的流程,不一定就一定能夠實現優質企業管理目標。拋開企業選項、定位是否準確,流程運行的本身是至關重要的。流程的運行是企業運營的剛性、強制過程,流程再造一經完成,在企業內部就具有法律效力,不但要有法可依,還必須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杜絕人為因素的干擾。
4.企業文化為流程再造提供軟環境
沒有優質文化的企業,即使流程再科學、再完美,也很難打造“百年老店”。流程的剛性需要人文文化軟環境的浸潤,員工畢竟不是機器人,有個人意識,需要人文關懷,渴望得到尊重與理解,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看似兩回事的企業文化恰恰成為流程得到貫徹始終的保障。
5.流程的再再造是流程維護的重要內容
所謂的再再造,實質上體現的是流程進步。即使是經過了再造的流程,也會因為流程制定或再造過程中存在的客觀、主觀條件的局限性而存在缺陷,或者是因為流程在執行過程中主客觀條件的變化,需要新的改進。
總之,對企業而言,業務流程如同一個人的血脈和經絡,只有血脈和經絡暢通了,先進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技術等有營養的成分才能被吸收,才能轉化為能量。企業無論是什么樣的體制或機制,無論計算機普及應用程度如何,若要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須扎扎實實地搞好業務流程再造,夯實基礎管理工作;而要搞好業務流程再造,就必須首先提高經營者自身境界。只有這樣,企業管理信息化才有可能成為現實,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才能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貢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