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的消費表面上是大學生的個人問題,但折射出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突破口。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的背景下,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出新情況、新特點,認真總結大學生消費特點,正確分析特點形成的原因,然后提出引導大學生消費的對策,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 成因 對策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過于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從而導致了當代部分大學生人文精神的低落,價值體系的混雜。學習上的這種偏離,充分地反映在大學生的消費上。
筆者通過抽樣,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每月消費在450元左右的占68.5%,200元左右的占6.2%,600元左右的占10.5%,其他高于600元和低于200元的占14.8%。對錦州地區部分高校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表明,大學生消費具有如下特點。
一、大學生消費特征
1.大學生在經濟消費水平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153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3420元。錦州市大學生每年消費均值略高于8300元,其中包括學費均值4500元左右,住宿費均值900元左右。大學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10元左右,它與生活費月支出(450元)比率是66%,這可視為大學生的“恩格爾系數”,與錦州市人均消費支出和食物支出相比,呈現出整體上消費水平比較高的趨勢。
2.消費支出種類繁多,成多元化趨勢。上個世紀大學生的消費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生活必需品(日用品、生活用具、衣物等);(2)伙食的費用;(3)學習用品(主要是書籍等)。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呈多元化趨勢:(1)數碼產品;(2)身體消費;(3)交際消費;(4)旅游娛樂休閑消費;(5)感情消費;(6)各種付費項目(手機話費、上網費等);(7)生活消費;(8)學習費用(購買書籍和各種學習班費用)等。
3.時尚性和超前性。從上面消費支出的種類及比例看,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呈現時尚性和超前性。一般流行的數碼產品,在大學校園里都能見得到。超前消費現象也比較嚴重,有42.1%的大學生有負債行為。
4.追求個性化和自我滿足。消費項目和消費水平看,目前大學生不再盲從于別人有什么,我就買什么,而是追求個性化的產品,因此,在目前的大學校園,追求自我喜好,樹立自我品牌的意識比較強。買產品看中的是自己的感受。求新、求異、求奇。
5.自主意識強,聽從父母意見的較少。目前大學生消費很多情況下是自己做主多于征求父母意見,即便征求父母意見的,在父母意見與自己發生分歧時也會變通,按照自己的想法消費,等等。
二、產生上述消費特征的原因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從價值邏輯起點,到價值觀念形態,價值追求目標,價值實現手段、價值評價標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本位轉向個人本位;一元主導轉向多元共存;理想主義轉向現實主義;社會責任轉向實用功利;群體認同轉向市場效能。這種轉型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形成。
1.大學生消費特征的形成,從精神層面看,與我國寬松的政治、經濟環境給人們帶來的多元精神需求分不開的。根據馬斯洛的著名論文《人類動機論》最早發表于1943年的《心理學評論》。他的動機理論又稱需要層次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類動機的發展和需要的滿足有密切的關系,需要的層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愛與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目前的大學生已經進入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層次的需求,因而表現在消費需求上,體現了追求個性,崇尚自我的特點。
2.由于大學生處于青春期,追求時尚應該是青年人共有的特點。尤其是這一代大學生,出生于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身邊生活,多數同學沒有經歷過生活的困窘和艱難,因此,不知道節儉,一味地追求時尚而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自己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3.與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產品極大豐富,尤其是數碼產品的快速發展與日益豐富分不開的。目前數碼產品更新很快,價格也逐漸能夠為多數人所接受,以手機為例,當一部手機價格在2千元以上時它的普及率只可能是1%或者更少,由于手機這類數碼產品屬于奢侈品,因而它的價格彈性高,所以,當這些數碼產品足夠豐富,價位適當時,就會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消費內容。更由于像手機這類產品具有引致消費的功能,買手機就要交話費,買相機就要打印照片;有電腦就要消費上網費,等等。因而這類消費占據了大學生消費的高比例。
4.目前大學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自身,因而,新的消費品種身體消費也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的身體外表包括靜態外表和動態外表。靜態外表包括個人的模樣、體形、身高、膚色、年齡、健康狀況、穿著打扮、形象氣質,等等。動態外表包括個人的行為舉止、儀態風度、語言談吐、待人接物,等等。身體消費就是用在人身體上的消費。
包括:外在的臉部消費(化妝品、皮膚護理、面部整容等),頭發(包括發型設計、頭發的養護、染色,等等),身體(健身、修型比如減肥、局部瘦身,局部修型等);服飾(包括個性化的服裝和配飾,包括手提包、手鏈、頭飾等);還有就是內調(包括服用各種補品、營養品);還有就是為了實現自己靜態與動態外表的統一,參加各種形象培訓的費用。身體是自我認同的一個重要體現,正如吉登斯所認為的,“隨著現代性的出現,某種類型的身體外貌和行為舉止,明顯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這也是大學生追求自我實現的一種途徑。
5.大學生沉重的心理壓力,消費成為部分大學生排解壓力的一個途徑。目前大學生面臨許多壓力。諸如升學的壓力、求職的壓力。特別是對未來的難以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使得學生把購物當作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
6.目前學校對學生的消費沒有給予特殊的關注和積極引導,也是導致學生消費自由發展的原因之一。
三、對學生消費的思考
對學生消費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表面上是大學生自己的個人行為,實際上它揭示了學生的深層心理特征,因此我們必須引起注意。
1.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個話題似乎有些老生常談,但是消費觀直接折射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句話很經典:“心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跟著改變”。對待消費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習慣、性格乃至一生。因此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非常重要。什么是正確的消費觀呢?勤儉是一個好的習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說:“成由勤儉敗由奢”。對學生還基本屬于純消費階層,自己還沒有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因此追求時尚消費、超前消費應該是不予提倡的。
2.引導大學生進行投資型消費。讓大學生明白,學生目前的中心任務是獲得知識、獲得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以及與人交往和共處的能力的時期,因此這個時期的中心應該是放在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方面,所以應該鼓勵對學生確定合理的支出全重,加大在消費中用于學習方面的支出,讓同學區分哪類支出是純消費性質的,哪類支出是投資性質的。投資性質的支出是有豐富的回報的,而消費性質的支出只是一時的滿足。用于學習方面的支出就是投資,它是大學生未來獲得財富的基礎,也是未來滿足自身消費的關鍵。通過這些講解引導大學生的消費。
3.關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費用。其實人際交往不單純的表現在吃吃喝喝,禮品往來上。目前很多大學生對各種禮物、聚餐的應付存在很多煩惱。同學的生日宴會以及禮物,都成了大學生消費中的巨大浪費。因為每個同學的生日聚會都會花去很多錢,而且,互送的禮物很少具有使用價值,很多同學大學幾年下來生日禮物擺了一床,這種浪費應該抵制。在校園里應該提倡大家過生日自制語言大餐,如生日短信的編纂、生日賀卡的制作,不比誰的昂貴,比誰的創意新穎,比誰的祝福真誠等。
4.關心大學生的情感投資。目前大學生談戀愛的花費也在直線上升。一些同學除了禮物的費用,更有甚者還要支付在外租房同居的費用等。大學生談戀愛本無可厚非,但是談戀愛應該是在完成學業的基礎上才有資格,如果因為談戀愛而耽誤了學業恐怕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社會的一種行為。正確的戀愛方式不是在大學期間享受相守的樂趣,而是體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快樂,過早地進入家庭角色化的生活對大學生的身心、成長都不利。因此正確的戀愛觀也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消費。
5.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大學生心理還沒有真正成熟,因此對社會還不是深刻的了解,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競爭,擇業,自身定位等許多關系到學生自身利益的事情,讓學生養成樂觀、自信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克服恐懼和自閉心理,讓大學生的心靈真正的陽光起來。
參考文獻:
[1][法]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劉富成,全志剛,譯者).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39
[2]閆纓: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研究述評.中國青年研究,2005年01期
[3]賀豐波:高消費不能承受之重.大學時代,2005年04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