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我國立法目前對旅游線路——這一極為重要的旅游產品并沒有系統的保護,旅游界和法律界的專家學者紛紛撰文論述關于旅游線路的各種法律保護模式。本文試從旅游線路特殊性入手,簡要地論述目前我國法律環境下,可以參考美國專利法對旅游線路采取商業方法專利的保護。
[關鍵詞] 旅游線路 知識產權 商業方法專利
一、旅游線路的概念
根據王洪濱對旅游線路的定義:“旅游線路是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經營部門利用交通為旅游者設計的串聯若干旅游點或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痹诖艘鞔_一點:本文所討論的可以獲得法律保護的旅游線路必須是具有獨創性,是旅行社自己的智力勞動成果,并且在其創作時該線路設計不是公認的常規設計。
二、旅游線路的法律保護模式
1.商標法保護
根據《商標法》的規定,人們認為旅游線路可以申請注冊服務商標,從而受到商標法的保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旅游線路都可以注冊商標:第一,不得使用具有公共性質的旅游景區的名稱來注冊商標,例如長江三峽、長城、故宮、杭州西湖等。第二,不得使用具有普遍意義的名稱注冊商標,如“新北京一日游”等。第三,商標法給旅游線路上的服務商標提供僅僅是名稱、圖案、顏色等外在的保護,對于隱藏在其商標背后的實質——線路的內容,商標法是無能為力的。
2.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
這主要是指,旅游線路能否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第十條第三款中界定了商業秘密的概念,即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由于旅游線路具有公開性,一條旅游線路一旦投入市場,其旅游消費者和其他旅行社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獲悉它的全部細節,因此旅游線路的“不為公眾所知悉”這一法律特征就無從談起了。
3.專利法保護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受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發明包括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顯然,從法條的層面來看,旅游線路顯然是不能適用專利法的保護。因為旅游線路并不符合產品發明授予專利權的適格性。一方面,旅游線路物化對象就是各個旅游城市及景點的連接,并不是旅游城市及景點本省,所以嚴格說來,它是沒有相對應的物化對象的。另一方面,單有新思想也是不能申請專利的。同樣地,因為沒有新創造的物化對象,所以旅游線路也不能適用著作權法的保護。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法所提供給旅游線路的保護模式是片面且乏力的。筆者認為,對旅游線路實行商業方法專利的保護不失為一種有效并可行的方法。
三、對于旅游線路適用商業方法專利保護的設想
1.商業方法的概念
商業方法專利作為專利法領域的新生概念,到目前為止在法律上尚無統一的標準的定義。對于“商業方法”,一般認為它是指為了處理或解決商業經營活動或事務而通過人類心智創造的方法或規則。
正如前文所述,旅游線路是旅行社的一項重要的經營方法,一條優秀的旅游線路可以為旅行社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所以,筆者認為,旅游線路是符合商業方法的定義的,屬于商業方法中的一個種類。
2.商業方法——旅游線路的可專利性分析
商業方法——旅游線路的專利“三性”分析。
(1)實用性分析。所謂實用性(Utility),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對于商業方法而言,判斷其是否具有實用性同樣也要分兩個方面:一是能否投入制造或使用,這就意味著商業方法必須具有操作性和可再現性;二是能否在其運用的領域產生積極的效果或者商業上的收益。只要商業方法具有實際效用,不管其創造性如何都可以成為可授予專利權的客體。那么,旅游線路作為服務業的一種商業方法是否當然地具有實用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開發旅游線路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日后的經營中使用并獲得經濟收益,而這個目的在一條新開發的旅游線路投入經營之后會當然地得以實現。
(2)新穎性分析。新穎性(Unique),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具體到旅游線路上,這種新穎性就是指,申請專利保護的旅游線路必須是一條全新的,在專利申請日之前沒有被提出專利申請并且還要是不為知悉的。關于這一點的判斷,由于目前旅游業內并沒有旅游線路申請專利的先例,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專利局難以判斷(因為專利局內并沒有專門審查旅游線路的人員或者部門)。因此,筆者認為旅游線路新穎性的具體判斷標準可以參照一般商業方法專利的新穎性的判斷標準,也必須考慮到旅游線路的特殊性。
(3)創造性分析。創造性(Inventiveness),美國稱之為非顯而易見性(Unobviousness),也有一些國家稱之為進步性。任何一項新的發明通常是在現有技術上增加一些東西,這樣,技術進步本身以及新穎性并不足以鑒別一項發明是否可以授予專利權。具體來說,旅游線路的創造性必須是反映在該旅游線路是對現有的旅游線路的極大改進,這種改進是具有旅游專業知識的人員普遍認同的,并且正是由于這樣的改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為旅行社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不能是對現有的旅游線路的簡單刪減、增加某個或某些旅游景點;對旅游線路中的景點安排也不能是時間和空間上的簡單顛倒和替換。
旅游線路的商業方法專利保護,只是筆者基于現有法律制度的一些設想。在此,筆者呼吁我國的知識產權界能夠對此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盡早為旅游線路確立其商業方法專利保護制度。
參考文獻:
[1]王洪濱:旅游學概論[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年,第133頁
[2]肖峰:旅游線路:你注冊商標了嗎[N].中國知識產權報-商標專刊,2005-5-12
[3]簡榮宗:淺談軟件及商業方法專利對電子商務的影響(上)[J].來源:http://www.nii.org.tw/cnt/ECNews/ColumnArticle/article_51.htm
[4]連 任萬希:商業方法專利與智力資本管理[J].理論與改革,2005,(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