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絡團購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本文在詳細闡述了網絡團購的概念和大學生消費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網絡團購這一新興模式的實施條件,對構建大學生網絡團購市場的可行性作出了基本分析與評價。
[關鍵詞] 網絡團購 大學生消費 團購市場
一、網絡團購的概念解析
“團購”一詞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通常是指某些團體通過大批量地向供應商訂購,以低于市場價格獲得產品或服務的采購行為。這一方式最早應用在一個單位在以集體名義購買一些生活用品等方面。
團購的目的在于用大訂單的方式減少購銷環節集體殺價,廠商將節約的銷售成本直接讓利于消費者,消費者可以享受到讓利后的優惠價格。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興起,傳統團購在網絡上的應用稱為“網絡團購”,它通過互聯網將有相同購買意向的消費者組織起來,向廠商進行大宗購買的行為,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行開來,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
目前網上主要流行的團購方式為商業團購,即由商業網站提供第三方服務平臺,針對某類商品如汽車、房產、裝修產品等。通過議價吸引消費者加入。商業團購服務比較規范,項目一般具有較好的延續性。規范的商業團購網站有以下特征:遵守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具有商業法人資格、網絡運營資格(ICP證);具有正規的辦公場所、團購談判專家及售后客服人員;擁有系統的團購供貨商準入機制,并與團購供貨廠商簽訂規范的團購合同,對廠商有較高的管理和約束能力;商業團購網站的核心競爭力是參與團購的訂單數量,所以規范的商業公司會以購買者利益為先,一旦發生購銷糾紛,網站會以簽訂的團購合同和手頭的后續訂單督促供貨商進行良好的售后服務,價格和服務不能達到標準,團購網站會隨時放棄與該廠商的合作并推出替代品牌;擁有強大公司規模和資金實力的商業網站能提供更安全、便捷和完善的服務。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
根據200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和生活形態研究報告(簡稱CUS21)的調查結果,相對于整個20世紀90年中期以前的大學生,當代大學生具備更強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動機。CUS21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每學期的平均收支水平接近5000元,全年約為10000元左右,這個數目己經超過了2004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8000元~9000元的水平。“2004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2936元人民幣,城鎮居民9422元。全國高校學生平均學費從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進入新校區的則在6000元上下;住宿費從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1000至1200元不等;再加上吃飯和日常其他開支,平均每個大學生每年費用10000元左右”。
CUS21在對調查樣本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后,得到大學生人均每月消費639.04元,其中食品消費287.29元,約占月均消費總額的44.95%;衣著服裝消費平均87.06元,約占13.62;學習消費平均45.19元,約占7%;娛樂消費平均54.78元,約占8.57%。除了以上消費支出,大學生還有一些其他的消費,如人際交往消費、手機通訊消費、交通費用等,但這幾方面的消費所占比例較小,在此不再贅述。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市場具有巨大潛力。
三、大學生網絡團購市場概述
目前,專門以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的團購網站及相關運行體制尚未形成氣候。而網絡團購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已在大學校園逐漸流行起來。可見,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已經具備實施網絡團購的基本條件:
1.大學生人數眾多并且穩定。僅以大連地區的高校為例,每年就有四萬多名的新生進入大學校園,為網絡團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潛在顧客,這是開展網絡團購的最基本保障。
2.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新潮,喜歡追求潮流和嘗試新鮮事物。他們對網絡消費等新興模式接受較快,很容易適應網絡團購,據近日中國青年報聯合新浪網進行的“有關大學生上網時間的調查”,平均每個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達到1.5小時,他們對網絡的使用頻率較高。
3.由于大學生正處于學習階段,尚沒有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屬于無勞動收入的群體,所以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喜歡物美價廉。而網絡團購恰好可以使他們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更優質的產品并享受更優良的服務。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嘗試建立以大學生為目標顧客的網絡團購平臺,填補現有團購市場的空白。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應當明確一點,目前制約網絡團購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物流問題。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讓廣大學生得到更多的優惠,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念——“零物流”。即將團購業務定位在服務市場,而不涉及具體的消費品市場,盡可能地避開物流環節。
2.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對信息的需求度與日俱增。
3.堅持市場細分的初衷,將團購市場鎖定在大學校園,避免產生當前團購網站普遍存在的經營業務多而雜、難以進行管理控制的弊端。同時要為大學生量身打造與其消費特點相吻合的團購項目。例如:參加各種教育培訓的聽課證,節假日外出旅游,美容健身等等。
4.滿足個性消費。目前,個性化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但是以往的網絡團購由于其涉及范圍所限,尚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大學生網絡團購的對象是無形商品——“服務”,因此消費者雖然花的是同樣的價錢,但享受到的卻是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服務。
總之,網絡團購作為一種新型的購物方式必將展示出新的魅力,也必將開拓電子商務的新天地。當然,網絡團購有利也有弊,在其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加以完善。因此,大學生網絡團購作為其中的一個細分市場,其成功與否,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參考文獻:
[1]吳國慶:團購行為特點及影響分析.商業研究,2003年第23期
[2]游建章謝凌英:會展與團購:寧波汽車消費行為研究.商場現代化(學術版).2004年第1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