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現階段我國零售業主要的目標是實行內向國際化的觀點,列舉了近年來我國零售業國際化發展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接著指出了我國零售企業內向國際化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提出了如何進一步實現內向國際化的幾點建議,做好內向國際化是全球化的必要前提。
[關鍵詞] 零售業內向國際化戰略
面對零售業全面開放,全球零售巨頭在中國擴張勢頭迅猛,零售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我國零售商應對市場競爭的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實施國際化:在國外實行連鎖經營以實現規模效應,取得競爭優勢。
然而從我國企業轉戰國際市場的實例來看,我國零售商尚未具有開拓海外市場的實力,中國零售的企業國際化進程舉步維艱。我國零售企業與跨國零售企業的發展客觀不在同一水平上,中國零售企業要想走出國門,必先增強自身競爭力,學會如何在國內市場參與國際化的競爭,與外資零售企業抗衡,做好內向國際化。
芬蘭的學者威爾什和羅斯坦瑞尼認為:企業內向國際化的發展及效果將決定其外向國際化的成功。我國學者梁能和魯桐也指出企業走向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更多地意味著如何在本地市場迎接國際化競爭的問題。
一、我國零售企業內向國際化的特點
20世紀90年代起,外資零售企業開始進入我國,為我國剛起步的零售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方法及理念,使我國零售業的內向國際化水平有較大提高。目前,我國零售業的內向國際化存在以下特點:
1.業態創新百花齊放
我國在建國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百貨商店一直是零售業主要的經營業態,1996年起,世界零售巨頭開始在中國的“圈地運動”,這些重量級的競爭對手給中國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和壓力,迫使中國零售商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為生存而斗爭,并開始向現代零售組織形式轉化。于是各種新型零售組織方法、業態形式紛紛涌現。一方面是外資企業繼續擴張,發展迅速;另一方面是國內土生土長的新型現代零售商逐漸成長。
2.并購重組成為連鎖企業規模擴張的重要方式
外商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擴張、并購勢頭迅猛。國內零售與之實力相差懸殊,單槍匹馬根本無法與外商相抗衡,必然要走兼并、連鎖之路。
從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數據分析,前10位中的內資企業共發生收購活動14起,構成了收購活動的主體,在企業規模增長中占有較大比重。家電企業收購活躍,進入百強的家電企業中,50%采用了并購手段,共進行了8次并購活動。這些并購,使家電企業2005年平均銷售規模增長了67%,門店數增長了58%,遠遠高于百強企業平均增幅。百強企業中,有近20家已組建的企業集團或大企業進行了重組,包括資產重組、基本管理架構和機構設置重組等。其中5家為上市做準備,其他企業目的主要在于應對競爭,適應多業態發展的要求。國內零售企業的迅猛規?;瘮U張由此可見一斑。
3.信息技術應用
經過激烈市場競爭的洗禮,我國部分零售企業對信息系統的認識不斷深入,應用日趨純熟并由此顯著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如上海聯華,建立了國內首家智能化配送中心,先進的計算機系統覆蓋了聯華的所有門店,配送中心和供應商,實現了高度信息化和現代化。2005年聯華宣布和IBM,以及臺灣特力集團組成戰略聯盟,共同建設聯華超市的供應鏈系統,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網絡。2003年,國美的ERP成功上線,優化了業務、物流、核算等環節,提高了內部運作效率,供應鏈的應用,且進一步提高了市場響應效率。
信息技術已成為零售商流通、管理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項支撐,用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陳爽的話來說:“任何一個零售企業,沒有IT已經不能運作——電源一拔整個企業都癱了?!?/p>
4.自有品牌份額快速上升
隨著我國零售業發展日益與國際水平接軌,很多企業的自有品牌從無到有,如北京京客隆擁有“蜜屋、惠廉”等自有品牌,產品類別涉及紙類、食品、服裝等。上海華聯開發出“勤儉”等自有品牌,產品涉及日用商品、面包蛋糕等。北京物美則采用“物美”牌。而國內像上海聯華、北京華聯、萬佳等大型連鎖超市已明確表示,要把自有品牌銷售作為今后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
二、我國零售企業內向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1.我國零售業內向國際化水平不均
盡管幾年來我國零售業在與跨國零售企業的博弈中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局限于國內較大型的零售商,為數眾多的中小型零售商尚在夾縫中生存。特別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屬地方企業,規模實力薄弱,面對跨國企業的競爭具有明顯劣勢。另外,在信息化程度上,我國中小型企業也僅處于初步應用階段,雖然配備有如POS、EOS等信息系統,但是由于管理機制或員工素質等因素,挖掘數據無法深入,功能無法充分發揮。
2.戰略及戰術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跨國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及競爭環境都進行深入精確細致的調研,制定了長遠戰略計劃,把握十足下才涉足中國市場。我國雖有一批零售企業注重戰略發展并快速成長,但是大多數零售企業普遍缺乏戰略思想,尤其在目前競爭形勢嚴峻的條件下,不少國內零售商倉促應對,策略失誤多、定位意識模糊、盲目擴大規模。總體看,無論是戰略層面還是營銷策略層面,我國零售企業都還處于較低層次上,亟待提高。
三、我國零售業內向國際化的改進策略
1.提高零售企業年內向國際化整體水平
中小型企業勢單力薄,為規避風險及增強自身實力,可以選擇與大型企業兼并,也可以選擇與自身實力相當的企業聯盟,在當地結成聯盟體對抗大企業的競爭。因此要實現我國零售業的內向國際化,在國內市場上能與跨國企業相抗衡,必須進行零售業的全面整合,提高零售業的整體實力。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中小型企業要向大型零售企業甚至國際零售企業看齊,但是又不能盲目地照搬它們的經驗,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信息系統,并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信息系統應用效益最大化。同時,零售企業真正做強做大的關鍵在于規?;∪奈锪黧w系是規?;靡詫崿F的有力保證。鑒于我國物流環境和零售企業現狀,不能對國外物流體系采取直接移植的方法,而要立足現狀,自主開發出與社會和企業狀況相符的物流系統和技術。
2.樹立戰略指導思想
我國零售業要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須樹立起戰略指導思想。首先對邁克爾波特提到的五種對企業發展有影響的力量有透徹的了解,這樣才能為制定戰略提出根本依據。運用SWOT矩陣根據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及自身的既定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所在。進而明確企業定位,并據此明確大到選址、小到裝修等一系列問題。企業的戰略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每一個細節都與整體戰略保持一致,最終樹立起零售商的品牌。零售業的職能就是集散制造商的產品,很容易產生同質化的服務,而一旦樹立了品牌,則可形成其他競爭者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
3.全方位改進營銷策略
價格戰術并非不可取,但是價格優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在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下派生出來的。另外,價格因素還必須與其他營銷要素如產品、促銷等組合起來形成組合起來形成差異化營銷策略,以顧客需求為基礎,與商店定位戰略密切相關,才能形成顯著效果;促銷則要明確促銷目的及方向,在真實反應產品特性的同時積極營造吸引消費者的購物環境,創新營銷體驗,有效整合營銷要素。
四、結論
我國零售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國際化是必然趨勢。但鑒于我國零售業的現實狀況,要國內市場跟國際化接軌,加強自身實力進而迎戰跨國零售企業才是當務之急。在積累了豐富的本國異地開店經驗,以及其他條件時機成熟時,則可以考慮進軍國外市場,此時仍然需要對選擇進入的目標市場、進入方式、擴張速度及業態形式等做深入仔細的考量??梢哉f,內向國際化做好了,中國零售業的全球化發展也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全面開放將使我國零售業市場競爭呈現新格局[J].BEIJING BUSINESS,P22
[2]零售業刮“自有品牌”風[J].質量市場(市場版),2004(3)
[3]張德鵬黃雪玲:零售企業自有品牌定位策略研究[J].2005(8)
[4]環球特許經營網,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名單出爐http://www.franchiseworld.cn/news/402.htm,2006-4-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