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子的守柔思想對弱勢企業的市場競爭有著啟迪意義。其中包括:“守柔曰強”的戰略思想;“柔弱勝剛強”的戰略目標;“為而不爭”的戰略方針;“曲全”的戰略部署;“貴道柔弱”,避鋒蓄銳,待機而動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 老子 競爭戰略 守柔 弱勢企業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老子》(又名《道德經》)不僅是一部哲學巨著,而且涉及到政治學、軍事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對古今中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老子》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為而不爭”的思想對于現代企業尤其是對于在市場競爭格局中處于弱勢的企業而言具有直接的啟迪意義。
實力強大的企業,由于在資源、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在競爭中往往處于領先或優勢地位。而弱勢企業往往人力資源和資金不足,產品規格少,品種不多,市場關系單一,很難同實力強大的企業進行直接的對抗。因此,對于弱小企業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在人員、資金、技術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靠什么生存和發展。本文論述了老子“為而不爭”思想及其對弱勢企業市場競爭的啟示。
一、“守柔曰強”的戰略原則
老子從世間萬物強弱轉化中看到了柔弱的表象后潛藏的強大的生機。他認識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七十六章),“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同上),“強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二章),“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七十六章),“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同上)。因此他主張:“守柔曰強”(五十二章)。
弱勢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提高認識,保持良好的心態。在蒙牛乳業創立初期,面對著眾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尤其是聲名日上、近在咫尺的內蒙古伊利乳業,蒙牛要成為脫穎而出的黑馬談何容易?但事物總有兩面性,伊利既是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蒙牛學習的榜樣。于是,“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戰略指導思想萌生了。世人皆知內蒙古乳業的第一品牌是伊利,可是內蒙古乳業的第二品牌是誰?沒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創“第二品牌”,這等于把所有其他競爭對手都甩到了腦后,而且又不至于以卵擊石,實在是高明的“守柔曰強”戰略。
二、“上善若水,善于示弱”的戰略方針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八章)老子“上善若水,善于示弱”的思想對弱勢企業明確戰略重點有很大的啟示。弱勢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爭有所不爭,要量力而行,找準定位,集中力量,重點突破。
任何一個企業,無論其實力多么強大,都無法在所有市場和所有產品領域做到盡善盡美,總有其缺陷和不足之處,而這些缺陷和不足恰恰為弱小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最好的市場是那些競爭對手尚未涉及的或是準備不充分的市場”。弱小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避免與強大的對手進行正面交鋒,針對競爭對手尚未涉及或者是準備不充分的市場盲點,尋找側面進攻的機會,開發那些與之不同或是被對手所忽略的產品,然后集中所有的資源,打造在這一細分市場上的領先優勢,等積聚了足夠的實力之后,再向競爭對手進行全面進攻。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超級市場的經理大都堅信“大即是美”的經營哲學,于是競相建立擁有大面積停車場的大型超級市場。但經營食品零售的7—11店卻依靠小批量種類和較長的經營時間與超級市場競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該行業的佼佼者。中國的海爾集團也是上善若水、為而不爭的好例子。其創牌之初,一些傳統名牌冰箱、洗衣機大企業長期壟斷市場,產品供不應求,一般雜牌產品則無人問津,紛紛敗北。他們在認真的市場調研之后,決定避開名牌大企業的壟斷優勢,不和他們搞全面競爭,而是避實就虛,集中人、財、物等資源設計、生產海爾智能型冰箱,以低于名牌冰箱5%左右的滲透價格打開了通向市場的道路,迅速占領一個市場面,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為“海爾”的全面騰飛奠定了基礎。
三、“柔弱勝剛強”的戰略目標
老子的“為而不爭”其實是不爭之爭,貴柔、守柔為的是“柔弱勝剛強”(三十六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四十三章)“柔弱勝剛強”應當是弱勢企業的戰略目標,即弱勢企業應當努力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戰勝自我并戰勝競爭對手。
海爾早期提出的成長理念“居危思進”和競爭觀念“創名牌”、“爭第一”,就體現了弱勢企業超越自我、由弱變強,進而超越對手、以弱勝強的思想。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號”順利返回,幾小時之后,伴隨著“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的口號,蒙牛“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便鋪天蓋地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神舟五號”載人航天,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開天辟地的大事。對于企業發展來說,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搭載機會,誰占有它,誰就擁有無可比擬的制高點。蒙牛抓住了這個機會,實現了“柔弱勝剛強”的戰略目標。
四、“曲全”的戰略部署
老子還主張弱者采取以曲求全、以屈求伸的策略,因為“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二十二章)反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九章)因此老子認為要最終成全事業,必須使自己處于虛曲之處,應當和光同塵、以賤為本、以下為基,如此才能“曲則全”,正如“江海所以能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六章)
弱勢企業面對強大對手時,也應當委曲求全,盡量避免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若能與對方結成戰略聯盟就更有積極意義。微軟公司初創時只是一家小型企業,為了走上正規發展的道路,比爾·蓋茨等人總在想法子成為老牌的IBM公司的合作伙伴,1980年,微軟公司與IBM公司簽訂了協助IBM公司開發軟件的合同,從而借助強大的IBM公司的力量實現了迅速起飛。
五、避鋒蓄銳,待機而動的戰略措施
老子提出了“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六十三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這種謀略往往是為處于弱勢的一方設計的,它提示人們常學會在縫隙中求生存,善于避開競爭者的鋒芒,靜觀時局變化,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要求管理者要具有“臥薪嘗膽”精神,從一點一滴做起,鍥而不舍地去達到管理目標。
早在1962年,當美國的許多計算機生產廠家都把研制和生產的重點放在大型計算機上的時候,史蒂夫·喬布斯和斯蒂芬·沃茲尼克瞄準了機會將注意力集中到個人計算機上。喬布斯賣掉了自己的金龜牌汽車,沃茲尼克賣掉了心愛的計算機,才湊了1500美元。這兩位年輕人利用業余時間在喬布斯父母的汽車庫里辛苦地工作著,直到1976年,終于研制成一臺家用電腦,命名為“蘋果1號”。當他們將這臺電腦拿到俱樂部展示時,結果一下子訂出去50臺。1977年他們成立了“蘋果計算機公司”。到了1981年,蘋果計算機公司生產的個人計算機已占據了美國個人電腦市場的41.2%,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名列第411位。一年之后,年輕的蘋果公司一舉躍到了第291位,其速度之快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蘋果計算機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一系列謀略策劃都契合了老子“貴道柔弱”,避鋒蓄銳,待機而動的戰略思想。
總之,弱勢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既要有敢于競爭的精神,更要善于選擇和確立得當的競爭策略和戰術。老子的哲學正是弱者的哲學,他為而不爭的思想,為弱者由弱變強、以弱勝強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許杭生:老子評傳[MJ.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第29頁
[2]李晴華:試析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及其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師,2001,(10):135
[3]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王志敏:弱小企業靠什么生存和發展[J].商業經濟,2004,(3):52-53
[5]葛榮晉: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