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人們對于會計工作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會計信息質量問題,也就是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對這一問題都極為關注。而這個問題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會計信息占了整個經濟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決定了經濟信息的質量,進而影響經濟工作決策的質量,但是,嚴峻的事實卻是,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普遍存在不真實的情況,有些甚至非常嚴重,可以說是“造假”,直接影響了國家稅收,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整個經濟工作的秩序,阻礙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
[關鍵詞] 會計信息 真實性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概念,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十條中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一真實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在各個階段必須符合客觀要求;會計確認必須以實際經濟活動為依據;會計計量、記錄的對象必須是真實的經濟業務;會計報告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掩飾。
一、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方面,真實性也不例外,所以,為了全面透徹地理解真實性的含義,有必要用辯證的方法,從反面再對這一問題認識一下,這就是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局限性。
會計信息是歷史信息。會計信息是對企業過去已經完成了的經濟活動的反映,其真實性是對過去經濟業務的真實反映,是過去的“真實性”。真實性和相關性是構成決策有用性這一反映會計信息總體特征的兩個主要質量特征,但決策是與企業未來相關的。因此,真實的會計信息要對決策有用,必須輸入預測模型,計算出預測的會計信息。如果輸入的過程中,輸入發生錯誤或預測模型本身有問題,都會使這一真實的會計信息對決策的作用降低,甚至導致決策失誤。會計信息的歷史性還表現在資產要素的確認與計量多數是建立在歷史成本基礎之上,在物價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歷史會計信息與企業現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之間會有較大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會計理論界一直在努力尋求新的方法,如物價變動會計。采用現行成本計價,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提高,卻會因為現行成本涉及太多的不肯定因素而使真實性降低。原因在于,“可靠性和相關性常常相互沖擊。為了加強相關性而改變會計方法時,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因此,為了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必須在真實性和相關性之間進行權衡,在二者之間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能讓任何一方變為零。為了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必須使真實性和相關性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但有時不得不降低真實性以增強信息的相關性,從而使真實性顯示出局限性。
2.會計信息具有不確定性。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是指在會計規定允許的范圍內由于選用了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信息在反映同一經濟事項時顯現不同結果的特征。例如對存貨的計價,現行制度規定的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后進先出法等五種。企業選用不同的方法對存貨計價,會導致收益產生差異。可見,產生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是由于對同一經濟業務采用不同的會計方法進行處理的結果,而這些方法都具有理論依據并且是會計準則所允許的。
3.會計信息含有估計的因素。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準確性,但有些經濟業務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因而需要根據經驗判斷做出估計,這就使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質。例如,壞賬準備、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殘值、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年限等等。這些估計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說,離開了會計估計,就無法進行會計核算和報表揭示。這就難免給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抹上一層令人疑惑的陰影”。
以上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另外,貫徹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信息的真實性。可供企業選用的謹慎性原則,由于采用穩健的態度來確認、計量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如果運用不當,也會導致信息偏離實際的情況。
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現實思考
從以上論述可知,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本質屬性的重要質量特征。同時,由于會計信息本質的局限性又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呈現出相對性。會計目標決定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應達到何種程度;反過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實際達到的程度又會影響會計目標的實現。
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狀況令人擔憂。正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包含有反映真實性、反映準確性和完整性一樣,會計信息的失真也包括有不真實、不準確和不完整三個方面。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在真實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會計信息反映真實性不夠。企業如何通過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等程序,產生符合用戶需要的、具有一定質量的會計信息,需要有具體會計準則進行規范。而我國目前只頒布了基本會計準則,具體的會計準則還未出臺,企業的會計行為主要由分行業的會計制度進行規范。會計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與國際慣例的差距,對于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是不利的。另外,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不遵守現行會計制度,也是造成會計信息不實的原因;會計信息不準確。主要是由于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對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核算程序、方法不熟悉,往往造成賬賬之間、賬實之間以及賬表之間數字不符;會計信息不完整。包括反映不全面和揭示不充分兩個方面。造成第一個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的操縱引起的,如少計利潤以達到偷漏所得稅的目的等。第二個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這對于規范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運行極為不利。
針對上述問題,從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出發,筆者建議采取以下對策:盡快出臺具體會計準則,促進企業會計行為規范化;利用培訓等各種形式,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積極利用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經營業績,對經營者進行評價,對經營不善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隊伍,發揮會計師的監督作用,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