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主要的貿易大國,正在成為國際許多國家反傾銷的主要目標,同時也成為反傾銷浪潮中最大的受害者。在國際貿易中對華反傾銷存在著明顯的不公正性,本文通過對目前外國對華反傾銷的原因分析,提出我國應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積極應訴,消除對外貿易障礙,徹底改變我國在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關鍵詞] 反傾銷配額制非市場經濟
一、引言
在世界貿易中,我國由于產品具有巨大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比較優勢,往往在競爭中處于明顯的有利地位,因此遭致眾多國家對我國產品設立障礙,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出口。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其他成員國對中國原有的單邊設限將逐步取消,如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從此全部取消。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再使用關稅來限制中國產品,為保護其自身利益,這些國家就會不斷通過反傾銷案件來打擊中國產品。從第一起反傾銷調查案到2005年6月,我國出口商品遭受反傾銷調查的立案數量達到了713起,涉及產品4500多種,居全球首位,成為國際反傾銷中最大的受害者。因此,研究我國企業的應對措施已是當務之急。
二、我國企業遭受反傾銷的主要原因
1.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嚴重
我國出口貿易發展迅猛,貿易順差大幅度增加,成為世界重要的貿易大國。這勢必對進口國市場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國際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一些國家想盡辦法來限制我國的出口品,尤其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而對華反傾銷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2.我國企業惡性的低價競爭導致反傾銷
我國企業長期以來以低價作為進入國外市場的方法,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定位自己的產品。而且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因此產品成本相對較低,具有價格的比較優勢。有些企業便為了擴大銷售,利用這種優勢甚至不斷壓低價格,同國內或國外企業競爭,這種做法使我國產品遭受反傾銷的指控接踵而來。
3.企業對反傾銷認識不足以及應訴不力
反傾銷早已產生,但我國企業尚未表示出足夠的重視。因此許多企業缺乏反傾銷意識。一旦遭到反傾銷指控則無所適從。企業要么不應訴,其結果將有可能導致徹底退出一國市場;企業即使應訴,但存在經費不足,專業人才匱乏,不懂反傾銷的運行機制和法規,不注意收集外國的市場行情,我國對反傾銷的預警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這些因素使我國企業應訴不力,間接助長了外國反傾銷指控。
4.我國面臨“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問題
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經過談判,被迫接受了一些對我國的歧視性措施。其中一項是把我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這樣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不是以我國國內的價格為依據,而是以替代國的價格作為基礎,并且所選擇的替代國與我國實際情況相差巨大,其結果往往是我國被認定為傾銷。如用新加坡勞動力、印度的煤價來計算我國產品的正常價格。雖然我國政府正努力地與其他國家談判,改變對我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問題仍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三、我國企業如何應對反傾銷
1.進一步了解反傾銷
我國企業反傾銷觀念相對薄弱,說明對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還是不了解。而反傾銷協議是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反傾銷起訴的主要依據。因此,企業必須全面盡快地了解世貿組織的反傾銷機制。如果遭受反傾銷調查,企業就知道世界上一般通用的反傾銷程序和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從而從容應對。
2.企業應積極應訴
當遭受反傾銷調查時,企業應積極給予配合,提供詳盡資料和相關證據,爭取最大限度地抗辯機會。同時尋求同行的幫助形成較強的團體來積極應訴。據統計,全球反傾銷的成立率大約是53%,這說明反傾銷問題可以通過法律得到適當解決。所以企業在應訴中,應利用一切法律,從多角度尋找突破口進行抗辯,從而保護自己。
3.反對低價競爭,提高產品綜合競爭能力
企業若得到傾銷指控,應及時調整價格,因為價格是反傾銷調查的敏感因素。面對競爭日益激烈國際市場,企業應改變出口觀念,不以廉價取勝,而是運用多種非價格手段,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擴大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而政府需要加強宏觀管理,嚴禁企業低價競銷。只有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才能維護我國正常的出口秩序,從而減少國外反傾銷調查的發生。
4.增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面對不斷增加的反傾銷投訴,保護自己的途徑是積極應訴。而反傾銷應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具備多方面知識的人才從事此項工作。而我國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很少,許多反傾銷案件因為缺乏相關人才而導致應訴不力。目前我國需要培養一批了解國際市場的反傾銷人才和精通世貿規則的專業人才,來扭轉我國出口貿易中所面臨的不斷遭受反傾銷的不利局面。
5.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
如果能有效地預防反傾銷調查,不僅能節省大量的應訴成本,而且也可以減少或消除因反傾銷調查給我國帶來的間接損失,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企業必先要研究國際市場的情況,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有目的地開拓國際市場,減少國外反傾銷的投訴。
6.建立反傾銷應訴獎懲機制
針對我國企業應訴中存在的問題,政府應加強管理和控制。國家有關部門要對不應訴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制裁,制定體現“誰應訴,誰受益”的具體措施,將反傾銷應訴與出口結合起來,對不應訴的企業,取消其出口經營權。同時加大對企業低價出口的處罰,倡導公平競爭,把反傾銷誘因降到最低程度。
7.努力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對我國是極其重要的。目前許多國外反傾銷案件,都是應我國未被承認為市場經濟的國家所致。實施反傾銷的國家就尋找替代國的價格為標準,這樣我國企業的傾銷行為就被認定無疑。為此我國有必要按照市場經濟國的條件,對企業進行轉制改革,真正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價格運行機制。這樣就可以要求其他國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國的地位。
四、結論
面對各國對華反傾銷調查的增加,我國企業要重視,不容輕視,也不能回避,尋找其主要原因。同時企業要積極應對,做出適度的反應,以保護企業的合法利益,把反傾銷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在國際市場樹立我國出口產品的良好形象,改變我國目前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最終取得反傾銷的勝利。
參考文獻:
[1]沈木珠:《國際反傾銷中的中國策略》,《法學雜志》,2002.1
[2]田忠法:《關于反傾銷的若干對策思考》,《上海經濟》,20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