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檢會不會使癌細胞擴散?
我年逾古稀,額頭上有一顆長了十幾年的黑痣,最近突然增大、流水,醫生懷疑有惡變傾向,建議做活檢??晌覔幕顧z會使癌細胞擴散而一直拖延。請問我這擔心有必要嗎?
安徽 邵 剛
邵剛讀者:
活檢是“活體組織檢查”的簡稱,即通過手術器械從人體取下一塊組織,做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大多數惡性腫瘤在治療前,必須有病理診斷確診,否則就可能造成誤診或漏診。如宮頸癌早期癥狀常表現為宮頸糜爛,若不做活檢就可能漏診;又如一些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實質上是炎癥所致的反應性增生,若不做活檢易被誤診為惡性腫瘤。
活檢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能為診斷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并有以下優點:①活檢是用病變組織做切片,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做出的診斷準確、可靠;②隨著活檢器械的進步,影象技術的成熟,幾乎全身所有病灶都能通過活檢來確診,并指導治療;③在B超、CT、核磁共振(MRI)等先進尖端儀器的引導下,可以非常準確地將活檢針送人病灶,根據需要取出少量的活體組絨;并可多次重復應用。
活檢雖會造成組織的一定損傷,還可能引起出血、發熱、咯血、氣胸等并發癥,但只要醫生技術嫻熟,操作謹慎,一般說來不會對健康帶來傷害。至于活檢會不會引起癌細胞擴散的問題,國內外有關專家做了大量調查研究,至今尚未發現癌癥擴散的確鑿證據,亦無這方面的報道。
癌癥的特點是容易擴散、轉移、復發,所以如果是癌癥,即使不做活檢,癌細胞照樣會擴散。所以,僅僅因為擔心活檢會使癌細胞擴散,而不愿做活檢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疾病的漏診、誤診,從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陳育民
糖尿病病人為何要定期復查糖化血紅蛋白?
我今年55歲,患糖尿病3年,目前正在進行控制飲食、加強運動與服用藥物等綜合治療。這期間,醫生除要我經常檢測血糖外,還囑我定期復查糖化血紅蛋白,請問這是為什么?
湖南 黃 陽
黃陽讀者:
目前糖尿病病人常用的血糖監測指標有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但人體內的血糖值是波動的,這兩種方法只能反映當時的血糖水平,需長期反復監測才能綜合反映病人的血糖情況,有一定的局限性。長期依賴這樣的血糖監測方法不利于正確了解治療效果和真實的血糖水平,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卻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產物。它在糖尿病病人體內的濃度與血循環中的葡萄糖水平高低有關,與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的平均濃度成正比。糖化血紅蛋白是在體內逐漸形成的,短暫的血糖升高不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反之,短暫的血糖降低也不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下降。正因為它在人體穩定,一旦生成不易分解,即使進食也不影響測定效果,可在餐后進行,所以能很好地反映較長時間血糖控制的程度。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應在6%以下。及時監測血糖對于調整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尤其在應用胰島素的病人中更具有重要意義。定期復查糖化血紅蛋白同樣有助于治療方案的調整。病人處于不同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個體治療的策略應有所不同。臨床實踐證明,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與常規自我血糖測定的有機結合,有助于醫師為糖尿病病人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取血前8~12周內血糖的總體水平狀況。目前,醫學界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程度的“金標準”。為臨床醫師調整降糖藥物劑量和改變治療方案提供簡單而實用的手段,可作為糖尿病病人長期控制血糖的“窗口”,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陳育民
我母親需要做心臟介入手術嗎?
我母親今年65歲,前兩年被確診患有冠心病。近來,由于氣候多變,再加之家中有些煩心事,故頻頻發作心絞痛。醫生建議她進行心臟介入治療,但我母親有些擔心和顧慮。請問:我們應當怎么辦?
北京 陳 紅
陳紅讀者:
據資料,我國現有冠心病患者已超過2 000萬人,每年冠心病新發病人數大約有100萬人,而每年能夠及時接受心臟介入治療的比例卻很低,眾多病人對心臟介入手術存在三種誤區。一是久拖不愿做介入手術。這部分病人對冠心病的治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吃吃藥挺一挺就好了;有一部分冠心病病人對心臟介入知識了解太少,覺得介入手術有風險,而不愿意接受介入手術,致使心臟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功能不全,反復發生心絞痛,生活質量低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二是認為放了心臟支架可以一勞永逸。因此飲食、用藥,抽煙、飲酒等方面肆意放松,結果導致病情復發。第三個誤區是對冠心病存在過度恐懼心理,不愿意進行心臟介入手術卻盲目要求醫生放置血管支架。其實,冠心病人一定要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科學選擇治療方法。一不能拖延時間,否則可能導致治療不及時或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心臟介入手術安全系數高、創傷小、見效快且恢復快,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要重視心臟支架手術后的保健,正確看待遠期治療效果,心臟支架不可能一勞永逸,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仍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血管再狹窄,手術后應遵照醫囑,注意日常保健,盡可能減少各種誘發的危險因素;三是冠心病新發病人要消除過度緊張心理,心臟介入手術有其相應的適應證,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進行選擇。
一般來說,如果心臟血管狹窄小于50%選擇藥物治療;50%~70%則建議進行血管內超聲檢查,進一步明確斑塊性質和精確計算狹窄程度;大于70%者應考慮進行球囊擴張或支架介入手術。
康怡申
用射頻導管消融法能治愈復發的持續性房顫嗎?
我患持續性房顫曾用電復律后已痊愈,但在1年以后,持續性房顫又復發了,到心內科去就診,醫生建議用射頻導管消融法來治療。請問用此法能治愈我的房顫嗎?
江蘇 謝伯康
謝伯康讀者:
你患的是心房肌出現了極不規則而細小的顫動,致使心室肌可發生快慢強弱的收縮,這種連續不停的心房顫動即為持續性房顫。1年以前你的房顫曾用電復律已痊愈,不料目前持續性房顫又復發了,心內科醫生建議你用射頻導管消融法來治療。此法是經心內科專家們多年地悉心研究后,發現絕大部分的房顫來源于異位興奮灶,該灶大多分布于與左心房相連接的肺靜脈內,用射頻電流的射頻消融法,即可消融房顫的異位興奮灶,使持續性房顫得以痊愈。此法是先用一根長導管通過股靜脈進入右心房,穿過房間膈進入左心房,然后用射頻電流產生50℃左右的高溫,即可擊毀左心房連接肺靜脈內的異位興奮灶,由于該興奮灶的沖動已失去了傳入左心房的功能,因而能達到治愈房顫的目的。此方法對你的心臟創傷甚小,手術時間也短,且無痛苦,成功率亦高。因此,你可放心去治療。此外,如你有引起房顫的原發疾病,也應同時積極治療,這亦能避免房顫的復發。
上海公惠醫院 陳身修
什么是非處方藥?
我經常聽到非處方藥與處方藥的說法,處方藥我知道是必須拿著醫生開的處方才能取的藥,那什么是非處方藥呢?
湖南 徐 強
徐強讀者:
非處方藥一般皆脫胎于處方藥,即通過較長時間(國際上為6~10年)的全面考察,確認某些處方藥具有安全性好、療效確切、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質量穩定、常溫下貯存有效期內不易變質等優點,即可由國家非處方藥遴選機構審批后成為非處方藥。但是,人們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認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短時間內一種藥品的所有不良反應很難全部顯現,因此,有的非處方藥可能會被重新評價。一旦有新的證據表明它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它將會被取消非處方藥的資格。
比如,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本來已被列入非處方藥,但2003年年初,龍膽瀉肝丸導致腎功能損害的多個病例出現,國家藥監局隨即明令將龍膽瀉肝丸重新作為處方藥進行管理。
還有一些藥品,其作為非處方藥使用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常用藥布洛芬,可以作為非處方藥使用,但僅限于治療頭痛、肌肉痛、痛經等癥狀,而且其使用的最大劑量不能超過每日2.4克。如果用布洛芬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椎炎、腱鞘炎等,就不是非處方藥而是處方藥了。
再比如,法莫替丁作為非處方藥,其適應證是胃酸過多,口服每次20毫克,24小時內服用量不能超過40毫克,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但如將其用于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粘膜出血、反流性食管炎等癥,其使用劑量就不受上述規定的限制了。當然,這時的法莫替了也就不是非處方藥了。
湖南省安鄉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張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