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學家向人們提出了一種新的休息方式——主動休息,尤其適合老年人。它打破了“累了才休息”的舊傳統(tǒng)觀念,主張在身體尚未感到疲乏時就休息,以確保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不被疲憊所擊垮。
生理學家曾做過一次試驗:讓一組身強力壯的青年搬運工人往貨輪上裝生鐵,連續(xù)干4個小時,結果勉強裝了12.5噸,而且大家都感到精疲力竭。一天后,讓這些人每干26分鐘就休息4分鐘,同樣花4小時,卻裝了47噸,且工人們不覺得勞累,勞動效率也提高很多。
因此,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主動休息確實有其科學道理。科學實驗表明,人體持續(xù)活動愈久或勞動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產(chǎn)生的疲勞就愈大,消除疲勞的時間也愈長,這就是“累了才休息”的弊端。這一現(xiàn)象在老年人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因為,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易疲勞,且恢復更慢。不少老年人都有這種體會,當身體疲勞時,往往會引起一系列的不適感,譬如頭昏腦漲、四肢乏力、周身酸痛等,此時大腦、四肢一時得不到足夠氧氣、營養(yǎng)供應,代謝產(chǎn)物又無法及時排除。則可能誘發(fā)多種疾病。
其實,許多老年人就已經(jīng)有意或無意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并采用主動休息的辦法來調整晚年身心健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年已70高齡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日理萬機,夜以繼日地工作,但他工作起來總是精力充沛,令人驚奇。原來他很會安排自己的休息,每天中午都上床睡1小時,晚上8時吃晚飯之前,又上床睡2小時,即使乘車,他也抓緊時間閉目養(yǎng)神、打盹兒。正是這種主動休息,使他不覺疲憊,性格豁達,免去許多老年人常有的痛苦和憂郁,做出了驚人的業(yè)績。可見,對老年人而言,主動休息確實能發(fā)揮和協(xié)調全身器官功能,增強機體免疫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有效地預防老年綜合病,消除各種不利于健康的隱患。保持充沛的精力,能夠活得自在,活得愉快,活得瀟灑,隨時準備戰(zhàn)勝病魔的襲擊,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提倡主動休息不是只顧休息,不是拋開各種生活樂趣來“冬眠”,只是幫助老年人盡量躲開疲勞可能帶來的煩惱和危險,擁有更好的精力安度晚年。休息也因人而異。沒有一個固定標準,關鍵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達到“勞”與“養(yǎng)”的兩者適度平衡。
(編輯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