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吃蘋果有好處,國外更有“一天吃一個蘋果就不需要醫師”的諺語。至于國人以為光吃蘋果而“不食人間煙火”,就可借此達到特定養生目的的觀念,則可能是源自于古代道家的養生方法。
中國很早以前就出產蘋果了。唐朝道家名人,也是古代中醫名人的孫思邈先生,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提到,蘋果可以“益心氣、耐饑”。以前修道之人,也常常把蘋果當作主要食糧。但是流傳到今天,部分現代人斷章取義地把這些觀念弄偏了,使得流傳著吃蘋果減肥的說法,或單吃蘋果作為食療,而不進食其他食品。
其實,古今狀況畢竟有異,不能一概而論。古人平時都勤儉持家,但是一遇到節日,就免不了想借此機會好好吃喝一頓。不論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或是敬神祭祖的雞鴨魚肉,往往就這樣大吃而“傷食”。所謂“傷食”,就是腸胃突然增加了許多食物必須消化,而造成負擔過重,以致腸胃機能紊亂而受傷。
因此,古代人就想出,每年中應該有幾天不食煙火(不吃烹調過的食物),只吃水果充饑,讓腸胃有休息的機會。而水果之中,又以蘋果為主。這是因為,蘋果具有調整腸胃功能的作用,對于吃了太多油膩、腥膻食物,所引起的腸胃不舒服、大便不通暢,或是拉肚子等,只要是中醫理論上所稱的腸胃“濕熱”情形,蘋果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所以,對于平時交際應酬太多、無法節制飲食的人而言,偶爾吃吃蘋果以代替正餐,或是1年之中間斷地定出幾天(不必連續幾天)作為“蘋果日”,是合乎養生方法的。但是如果將蘋果照顧腸胃功能的美意,過分夸大,“日日而食之”,用以作為主要食物的做法,則有待商榷。
健康養生方一:蘋果水
材料:蘋果2個、清水6碗。
做法:蘋果去皮,切成塊狀,煮水,代替茶來飲用。
功效:健胃潤腸。對老年人的消化不良很適用。
健康養生方二:淮山蘋果粥
材料:蘋果2個、淮山藥15克、少許糯米。
做法:將蘋果去皮搗爛,加入切成細片的淮山和少許糯米,合煮成稀飯食用。
功效:治療腹瀉。調理腸胃功能。
(摘編自天津科技版《四季蔬果養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