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的賈作光先生,是國內外聞名的舞蹈家,年過古稀的他在臺上的舞姿依然充滿活力。
一生都從事舞蹈藝術的賈作光告訴我:“舞蹈是一門藝術,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然而在我國古代,舞蹈則是勞動人民用來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那時,人們聚集在一起‘擊壤而歌’,這里的‘壤’是指一種手舞足蹈的游戲,‘歌’的內容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些記載都說明舞蹈源于生活。”
賈作光還說,古代的五禽戲、太極拳、猴拳、蛇拳、鷹爪拳等武術健身項目,也在不同程度上含有舞蹈的成分。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舞蹈通過活動手足及全身肌肉筋骨等組織,使肢體更具備柔韌性和靈活性,并且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調節血壓,對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的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賈作光還具體談了舞蹈給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帶來的好處。
“現在,全民健身運動在各地蓬勃開展,交際舞、集體舞、迪斯科、大秧歌等多種多樣,滿足著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和不同經濟收入的中老年人的需要。我雖年過古稀,仍神清體健,從舞蹈中受益是大家都知道的。因此,我建議大家以舞蹈的形式去養生與健身,當然要注意在選擇上要因人而異。”
“在戶外進行的、節奏緩慢地集體舞等,老年人跳起來比較容易,特別是無需舞伴,個人融于集體之中,會的帶著不會的跳,互相照應,瀟灑自如。跳不動或者不想跳的時候,就坐在一旁休息,悠然自得。跳舞間隙,還可以三人一群、五人一伙,道道家常,侃侃見聞,或者開個玩笑,不亦樂乎!”
另外,賈作光說:“有些人常常把養老同清閑聯系起來,認為只有清閑才能長壽,而看不慣那些在廣場上跳舞的老年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事實上,不少老年人離退休后感到沒事干,無所適從,精神也失去寄托;因生活過于安逸,日子久了就會變得性格孤僻,精神萎靡,從而導致健康狀況日趨下降,甚至疾病纏身。其實,養生之道不在‘閑’,而在于適當的‘忙’。跳舞就是老年人‘忙’的一種方式。現代醫學也認為,良好情緒是維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科學家因此把情緒稱為‘健康的寒暑表’,認為美好的情緒賽良藥。而舞蹈就能讓人情緒愉快。所以,我說生命在于舞蹈。”
(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