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焦慮癥常被忽視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助理教授Lenze醫師在多倫多舉辦的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的年會中報告,根據他們最新研究顯示,受焦慮影響的老年人是為憂郁所困的老年人的2倍。研究人員表示,廣泛性焦慮癥可能是年長者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但是,少有人知道如何治療老年人的這種病。
該研究顯示,相較于憂郁癥而言,老年人常有廣泛性焦慮癥。廣泛性焦慮癥影響約7%的老年人,憂郁癥則影響約3%的老年人。令人驚訝的是,針對老年人這種疾病的研究非常少。Lenze醫師表示,因為缺少證據,一般醫師常認為這種病在老年人中很少見,或認為該病是老化的正常反映。事實上,焦慮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研究人員表示,老年人對于他們這個年紀的健康與財務不佳等事情會比較擔心,但是,有廣泛性焦慮癥的老年人會對日常事務與活動過度擔心持續6個月以上。這種持續擔心與焦慮的狀態會限制他們的日常活動,如睡不好,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如果不加以治療就會導致憂郁癥。其他被認為是焦慮癥的情況,包括恐懼癥、恐慌癥、妄想強迫癥等。
Lenze醫師指出,一個小型研究顯示,用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來治療60歲以上的廣泛性焦慮癥患者,會比用來治療青壯年患者更有效。老年人服用SSRI 8個月就能全面改善癥狀與生活質量。
咖啡因令人“耳朵軟”
為何大家都喜歡到咖啡廳談公務、私事呢?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專家經研究發現,適量的咖啡因會令人“耳朵軟”,容易被人說服。昆士蘭大學要求140名學生就有關“安樂死及墮胎”發表意見,然后再觀察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否轉變他們的立場。研究期間,工40名學生被安排閱讀一些與他們意見相反的文章。但在閱讀前,每人均須飲1杯純橙汁或相當于兩杯咖啡的含咖啡因果汁。事后發現,咖啡因會令學生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增加其立場轉變的機會,較易被相反意見所說服。負責這項研究的心理學系馬丁教授分析。調查結果可以在不同場合下引申許多其他意義。他說:“試想,一個人在談公事、收聽廣告或政治演講時正飲用含咖啡因飲品的話。這飲品很可能會對人構成影響!”
長者易快樂 后生易恐懼
中老年人情緒平穩,年輕人容易急躁。澳洲一項研究顯示,老年人較年輕人處變不驚,善于克服恐懼,且較容易快樂。該研究邀請了Z42位志愿者(12~79歲)參與,每人看一組不同面部表情的圖片,從中選出最驚恐和快樂的表情,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術,監察他們的腦部活動。結果顯示。年長者善于發現高興的表情,年輕人則對恐懼的表情較為敏感。專家解釋,這是由于大腦內情緒控制的區域,即內側前額葉皮層活動不同所致。面對恐懼時,長者的大腦活動較年輕人活躍,同時能對驚恐情緒的區域起抑制作用,故此,容易克服恐懼。為什么年齡有異會出現活動不同的原因,從實驗來看,年輕人長期處于高壓狀態,這可使身體產生糖皮質激素,抑制內側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因此,容易產生恐懼。專家指出,年長者通常會用較溫和的方式處理問題。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可能是對的。
遠古人類曾與黑猩猩雜交
美國基因專家一項比較人類與黑猩猩DNA的新研究顯示,兩類物種需要長達數百萬年的復雜過程才能從單一祖先分支出來成為不同生物。在這一過程中,人類曾與黑猩猩發生過雜交。美國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在線版上報告,他們的新研究顯示,人類與黑猩猩的物種形成過程是非常不尋常的。
研究人員假設遠古時期的類人猿在約1000萬年前分支成為兩個獨立族群,數百萬年后兩類生物相聚一起,交配誕生第三種族群。該族群其后可能曾與長輩族群發生雜交。研究人員相信,人類與黑猩猩分支成獨立族群的時間在約630萬年前。也可能在不足540萬年前,這較以往同類研究估計的時間遲了百多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