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士王先生去年因腎結石而做手術取石。手術后,他在飲食方面十分謹慎,牛奶、小蝦皮、海帶、豆制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均被列為“忌口”之列。最近,他又出現腎絞痛癥狀,B超檢查發現一側腎盂內有兩枚直徑0.5~1厘米的結石。這位患者感到很困惑,他一年來一直堅持吃“低鈣飲食”,怎么還會生出新的結石?他向我咨詢:今后在飲食方面該注意些什么?
人所共知,結石是硬的,且發生于泌尿道中的結石大多含鈣。出于對腎絞痛的恐懼,大多數患者對科普讀物中所提及的含鈣豐富食物均不敢問津。那么,腎結石是否就是由于“吃鈣過多”而引起的呢?
腎結石的種類很多,其成分也大不一樣。據資料,草酸鈣結石最為常見,占了71%~84%,此外,還有磷酸鈣結石、尿酸結石等。腎結石的病因相當復雜,從結石的成因來說,既可由于尿液中結晶成分過多,在過飽和狀態時發生沉淀;也與尿量的多少、尿液酸堿度、飲食因素、藥物因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是否存在反復的尿路感染等有關。所以,腎結石不一定就是“吃鈣過多”引起的。
腎結石的復發率很高。據統計,第一次復發距手術取石的平均時間為9.5年。如果是痛風所致的尿酸結石,復發率遠遠高于草酸鈣和磷酸鈣結石。這位患者去年做過手術取石,很快又形成新的結石,對他而言,籠統的“低鈣飲食”并不對路。
腎結石患者的飲食是有講究的,但應該因結石的成分而異。怎樣了解結石的成分呢?一般說來,從結石的外形看,草酸鈣結石呈深褐色,表面粗糙;磷酸鈣結石呈灰白色,可呈鹿角形;尿酸性結石呈黃色或黃褐色,表面光滑。有的患者在排尿時可能排出結石,應仔細觀察。從化驗來看,正常人24小時尿鈣排泄量為2.5~7.5毫摩爾,如果是持續的高鈣尿,多為草酸鈣結石;正常人血液尿酸為0.1~0.4毫摩爾,24小時尿酸排泄量為1.5~4.5毫摩爾,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佐證之一,故高尿酸尿可能是尿酸結石。
了解了腎結石的成分后,在飲食方面可分別采取不同的對策。如果是草酸鈣結石,應避免吃草酸很高的菠菜、莧菜、茭白、西紅柿、土豆、甜菜、龍須菜、筍、巧克力,更不宜飲含草酸很豐富的橙汁、可可、紅茶來解渴(口渴時已是脫水了)。草酸很高且尿液濃縮時,易與鈣結合而在腎臟中形成結晶。對高鈣尿者,應限制鈣攝人,包括牛奶、黃豆、芝麻、腌菜、木耳、紫菜等含鈣較高的食物。草酸鈣結石和磷酸鈣結石患者可以吃雞、鴨、魚、肉、蛋,也可適量飲些啤酒,因為上述食物均屬于“酸性食物”,尿液呈酸性有利于草酸鈣結晶和磷酸鈣結晶的溶解;不宜過多進食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此外,適當補充維生素B6片有利于草酸的脫除。
尿酸結石多是痛風的部分表現。如果是尿酸結石,應該吃低嘌呤飲食,限制動物內臟、海味、肉類等,也不宜飲酒,因為嘌呤最終分解為尿酸,使血液中尿酸增高,并易在腎臟中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患者可以飲牛奶、吃蛋,因為牛奶和蛋不含嘌呤。尿酸結石患者應適當多吃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因為尿液呈堿性有利于尿酸排出。有的人以為味道酸的水果是“酸性食物”,這是誤解。
無論是何種性質的腎結石患者在飲食方面的共同點是足量飲水。我國南方人患腎結石的比例較高,其重要原因是當地氣溫高,人體出汗多,尿液濃縮所致。在生活中,不少人沒有主動飲水的習慣,要到了口渴時才被動地找水喝,這對健康十分不利。腎結石患者一天的尿液不應少于2000毫升,氣溫高的日子,為避免夜間尿液過分濃縮,臨睡前應主動飲水。足量飲水可減少尿液中的晶體沉淀,并能起到沖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結石的作用。
(編輯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