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商品,樓盤,用什么來表示高檔呢?中國人現在發現了外語的神奇功能。許多外語,外國人都不知所云,甚至是錯誤的,千奇百怪的,跟有關商品本身沒有關系的,但只要是外語就行。
我馬上要搬家了。過去的幾個周末我基本上是在家具和家用設施商場里度過的。星期天,我們去看了成套廚房設施。商場吸引眼球的辦法是,宣稱所有產品都是出口產品,但在這里都特別廉價地出售。為了證明這一點,所有擱板和貨架都貼著歐洲各國的國旗和外語的即時貼。在中國顧客眼里,這一切可能真的是非常的西方。
一開始我也相信了這個宣傳。后來,我在一個烤爐上看見了一張圓形的即時貼,上面的文字是:“UnoptionalesclusivosceltaintelligendeAIRBAG!”首先,我猜了半天,也沒猜出這是什么語言。然后我去想它的內容:“難道這是一個帶汽車安全氣袋的爐子?”我終于想通了,內容無關緊要,哪怕是跟烤爐毫無關系的外語,只要往這里一放,讓人覺得是外國貨就行了。
即使在中國開放那么多年后,外國字母對這里的人來說仍然相當于來自外星的符號。許多公司嘗試用外國詞和奇幻品名來給自己的商品增值。在我居住的老馬路上,有一家電器商店取名為“Simens”,至少聽上去很外國,至于它跟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相比只少了一個字母“e”,恐怕沒人會注意到這一點。
特別有創造性的是那些房地產大王,他們給予他們那些閃耀玻璃光華的豪華建筑物以越來越荒謬的名字。上海有住宅小區叫“Harvard Impression”(哈佛印象)或者“Oriental Rome”(東方羅馬)的;在北京(那里會外語的人比上海更少),有個小區甚至叫“Chateau Edinburgh”(愛丁堡城堡),還有一棟樓以神秘學口號招攬客戶:“Shangri-laisinyourmind,butyourbuffaloisnot”(香格里拉在你的腦里,但你的水牛卻不是的)。要義是:不管怎么樣,反正這些外語能讓這些建筑物顯得豪華,顯得是進口的。
“巨大機器”博客網最近報道了一種中國制造的牙縫拉絲,品名是“Heidelberg”(海德堡),據稱,生產這種產品的中國公司名字是“Bayerische Gesundheitsideologie GmbH”(巴伐利亞健康意識有限公司)。中國商品的牌子也經常用外國字母裝飾,顯然出于吸引眼球的考慮。在北京一家餐館的自動樓梯旁,一個牌子上寫著“Danger Landslide Area”(小心滑落)。由于北京市政府擔心奧運會期間在外國來賓面前丟臉,他們聘請了美國退休軍官大衛·圖爾擔任市政府的英語措辭顧問。
然而,中國人現在就已經對寫下的文字喪失了敬意。話說回來,我們西方人在這方面也并不比中國人強。名為“一知半解”(德語名Hanzi Smatter)的網站就記錄了中國文字在西方是怎么被曲解的。比如賈斯汀·梯姆伯雷克(Justin Timberlake)在“Alpha Dog”這部不怎么樣的電影里扮演一個文身的毒品販子。他的左臂上文著一個十字和中文字“溜冰”。反正是中文字就行了,管它是什么意思呢。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