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第一任總統,2007年4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76歲
在他離開政治舞臺七年之后,當俄羅斯在他的接班人普京的光環中逐漸淡忘這位俄羅斯聯邦第一位總統時,2007年4月23日,葉利欽告別了人世。這位上世紀80年代中葉到90年代中期蘇聯及俄羅斯政壇叱咤風云的政治人物,從此走進歷史。
葉利欽政治生命的結束,發生于1999年12月31日突然宣布辭去總統、由一手挑選的普京繼任之時;葉利欽有創造力的政治生命的結束,則發生得更早。1996年以后,人們看到的葉利欽,已然是一個在車臣戰爭、經濟危機、議會反對派彈劾,以及不斷惡化的心臟病的連番攻擊下,政治資本耗竭的垂垂老人,一個傾注僅存的能量尋找可靠接班人的老人。
葉利欽一生充滿爭議。他的前半生在前蘇聯官僚體制中攀升,后半生又親手摧毀了這一曾給他無限舞臺的體制。他在1991年夏天登上包圍俄羅斯議會大樓的坦克頂部,振臂高呼捍衛民主,捍衛議會的權力;僅兩年后,在同樣的地點,他卻命令部隊攻入同一大樓,以武力掃除他在政府和議會中的反對派。在擔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第一書記期間,葉利欽贏得了誠實和清廉的名聲;但到主政俄羅斯時,卻因家族成員及親信在其蔭庇下大發其財而被備受指責。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1931年2月1日出生于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達里茨基區布特卡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家鄉讀完中學后,他考入烏拉爾工學院建筑系;1955年大學畢業后,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工作長達30年,先后擔任總工程師、建設局局長、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等職。
30年前,葉利欽加入蘇聯共產黨,仕途可謂平步青云。1985年,在當時蘇共負責意識形態和人事的書記利加喬夫的推薦下,葉利欽被引薦給新任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1986年,他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并進入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由于不滿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速度過慢,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很快分道揚鑣。
1990年5月,葉利欽當選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以此為平臺,向戈爾巴喬夫步步緊逼,要求從蘇聯獲得更多權力。俄羅斯在當年6月通過主權宣言,葉利欽本人更在7月公開退黨。
1991年見證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葉利欽以57%的得票率,當選為首位民選總統。同年夏天,葉利欽挫敗政變;12月,葉利欽連同當時的烏克蘭總統、白俄羅斯領導人宣布蘇聯解體,同時成立獨聯體,以處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系。12月24日,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翌日,蘇聯亦不復存在。這是葉利欽聲望的頂峰。
造化弄人,葉利欽政權的前半段,在經濟危機、私有化大潮、政治僵局中度過。到1996年第二次總統選舉時,葉利欽的聲望則已低到不能再低:第一次車臣戰爭陷入泥沼,經濟社會各項指標持續惡化,俄共在議會中占據主導地位,葉利欽本人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支持率低到個位數。
通過與俄羅斯寡頭大亨結盟,葉利欽獲得前者全力支持,最終擊敗共產黨候選人久加諾夫,得以成功連任。掠奪式的私有化,作為“俄羅斯式轉軌”的標志性特征之一,也從此貼上了一個極為負面的標簽。
進入執政暮年,身體與政治資本均已耗竭的葉利欽,更多地將權力交給了一個貼身的小圈子。從1998年3月開始,總理一職如走馬燈轉?;镅涌圃谖晃鍌€月,斯捷帕森在位三個月,直至1998年8月,葉利欽選擇了普京,并最終于1999年12月31日讓位。俄羅斯的新時期由此奠基。
作為一名身處激烈變革時代的領導人,葉利欽選擇了激烈的方式來推行他的信仰。若以今天的時空優勢回顧上世紀90年代,可以看到,葉利欽留下的遺產是復雜的。盡管出于種種原因,諸如前蘇聯積弊纏身,西方國家囿于意識形態、政治現實的考慮施以援手不足等等,導致葉利欽治下的俄羅斯民生不振;但在葉利欽手上,俄羅斯實現了由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盡管私有化導致國有資產向少數寡頭集中,但也為俄羅斯今天經濟的活力特別是活躍的股市打下基礎。
當西方今天指責俄羅斯“民主倒退”時,言下之意是葉利欽主政時代的俄羅斯要更加“民主和包容”。但某種程度上,制度設計之失,也同樣應歸咎于葉利欽。1999年后他告別政壇,以低調的風格,很快從公眾視野中淡出。而今他突然去世引發的思辨,表明時間并沒有淡忘這位現代俄羅斯國家的建立者。葉利欽之蓋棺論定,也許還要等到他的接班人普京蓋棺論定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