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科學飲食始終是人們注意與關心的問題。盡管如此,人們對飲食往往存在不少偏見和有害的習慣,使人無所適從。
牛奶和豆類混食有毒
無論是牛奶還是豆類,在人體消化時都會在體內釋放大量氣體,刺激腸道蠕動。將兩者混食會引起腹痛等癥狀,但不存在毒性。
牛奶能治療胃潰瘍
牛奶能中和消化道中的酸性物質,暫時緩解疼痛,然而牛奶中含有的鈣卻會增加上述酸性物質,結果就是一段時間后疼痛癥狀更加明顯。
啤酒或橙汁里加生雞蛋有營養
生雞蛋不容易消化,而且在營養價值上同煮熟的雞蛋沒有區別。
吃豆芽丟棄豆瓣
有人只吃豆芽的芽而將豆瓣丟掉。事實上,豆瓣中所含的維生素C比芽的部分多2~3倍。
用小火炒菜營養損失少
維生素C、維生素B1都怕熱、怕煮。據測定,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后再燜,菜里的維生素C將損失59%。所以炒菜要用旺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美味好,而且營養損失也少。燒菜時若加少許醋,也有利于維生素的保留。
勞累后補魚肉
體力勞動或大運動量后,許多人會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品來補養。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大魚大肉為酸性食物,可使血液酸化,加之運動后產生的大量乳酸物質,會引起機體酸中毒,加重疲勞程度。
水果當正餐是健康時尚
有些愛美怕胖的女士,中午只吃個蘋果或香蕉,就算正餐了。專家指出,絕大部分水果所含蛋白質、鐵、維生素B12很少,長期以水果當正餐易導致貧血或營養不良。
多吃醋可使血管滑潤
近年來許多地區興起了喝醋風,殊不知,少量食醋有益健康,大量喝醋則會改變胃液的PH值,損傷胃黏膜,引發急性胃炎或胃潰瘍,甚至可能引起血液酸度升高,造成酸中毒。
每餐食物隨意搭配
有些人對碳水化合物敏感,不能多吃含淀粉的食物,不然就會發胖;有些人吃土豆和米飯效果很好。人的新陳代謝功能各異,不能千篇一律,進食比例可以自己調整,大致是50%碳水化合物、35%蛋白質和15%脂肪。這樣的比例能減少脂肪,增加肌肉。怎樣做到50:35:15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一個盤子,盛一半的米飯或土豆、山芋,另一半盛雞腿、魚或牛肉,不必擔心15%的脂肪,因為上述食物中已含有足夠的脂肪了。
一日三餐后不需要輔助食物
有人覺得輔助營養品貴,還怕它和正餐有沖突等等。有條件的話,不妨服用一些高蛋白粉、復合維生素以及牛肝片等等,因為它們對你的體力及精力恢復、增加訓練強度、完善體格等會有很大幫助。
酒足飯飽就是福
過去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酒足飯飽就是福。醫學理論和臨床研究證明,酒足飯飽不但不是福,還會給機體帶來諸多禍害:一是加重胃、腸、肝、脾等消化器官的負擔;二是極易產生疲倦;三是患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或膽管結石炎癥、慢性胰腺炎等病癥者,可誘發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外科急腹癥的發生,給患者帶來痛苦。
價錢高的蔬菜營養也高
不少人上街買菜,以價格高低作為評判蔬菜好壞的標準,往往以為價錢高的蔬菜營養價值也高,事實并非如此。蔬菜營養價值的高低,取決于蔬菜本身所含的鐵、鈣、鉀、維生素和纖維素的含量,價格的高低與此無關。
維生素吃得越多越有助健康
這種做法不但錯誤,而且非常危險!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攝入過多時,不能通過尿液直接排出體外,易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中毒。長期口服大量維生素D,可導致高血鈣癥、厭食、惡心、嘔吐、彌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癥狀。
維生素可以包治百病
維生素種類較多,功能各異,不僅對治療維生素缺乏病有特效,而且對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但有些人夸大了維生素的作用,不管生何種病,都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這是對維生素的一種錯誤認識。如果機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影響正規治療。
蔬菜和維生素可互相替代
維生素不能代替蔬菜,因為蔬菜中的維生素是按一定比例存在的天然成分,是多種維生素的集合體;而維生素制劑多數是人工合成的,兩者在性質上會有所差別。蔬菜中還有一些雖然不是維生素,但對人體的作用與維生素類似的天然物質,如葉綠素等,所以蔬菜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更全面。當然蔬菜中還含有礦物質、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非維生素類營養成分,這是維生素制劑無法比擬的。因此,想用維生素制劑代替蔬菜幾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蔬菜也不能代替維生素制劑。以維生素C為例,據統計,目前我國有約30%的人缺乏維生素C,這是因為,要達到身體需要,每天要吃一斤的蔬菜和半斤的水果,包括辣椒、菠菜、西紅柿、菜花、苦瓜等,以及柑橘、草莓、橙子、獼猴桃和酸棗等水果,而且要深色和淺色各占一半,這很難做到。
不做營養記錄
每人都應有一個營養記錄表,記錄什么食物有效,吃下后的肌肉感覺,什么食物無效等等是非常必要的。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會根據以往的資料對食物營養做出精確的、正確的、明智的評估與調整,以使營養攝取保持最佳狀態。所以,一定要做營養記錄,如進食時間、食物類型,蛋白質、糖、脂肪、鉀、鈉、鈣、維生素等基本攝入量,以及自己的身體狀態。為此,你還要買一些有關食物營養的書,以便隨手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