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yī)院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先進,專家越來越多,制藥公司越來越頻繁地做廣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疾病卻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也被告知很多疾病是無法治愈的,有的需要終身吃藥,有的則會日益加重令人走向死亡。
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關節(jié)炎、牛皮癬、肝炎、前列腺炎、支氣管炎、哮喘、慢性鼻炎、癌癥等等,醫(yī)生常常告誡這類病人需要終身服藥,無法治愈。真的有那么多無法治愈的疾病,還是我們根本走錯了方向?
現(xiàn)代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對健康的愿望越來越高,市場上也充斥著各種宣稱對健康有益的保健品甚至藥物。人類對健康如此關注真是前所未有,尤其是SARS病毒的影響。然而,錯誤的知識比起無知所造成的傷害要更大的多,許多宣傳夸大了產(chǎn)品的功效而忽視安全性。
與此同時,各種相關資訊也越來越多。很多觀點似是而非,也有很多相互矛盾讓人無所適從。有些報刊書籍今天告訴你要多補充蛋白質(zhì),明天告訴你蛋白質(zhì)吃多了不好。究竟應當如何分辨,令人產(chǎn)生很多疑惑。
其實每一個研究報道都有一定的根據(jù),只是因為不夠全面而造成彼此沖突。有些營養(yǎng)專家寫的書,上面一大堆東拼西湊的所謂健康菜譜,我問他們自己是否能照書上說的做,他說怎么可能,哪有那么多時間。可憐的讀者們,一顆想要健康的心,很快又都冷卻了,又回復到老習慣。
影響人體健康主要有四大要素: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態(tài)和均衡的飲食,還有一些相關的因素也會造成影響,比如:正確的排泄習慣,身體的姿勢、生存和工作的環(huán)境、遺傳等,在上述因素發(fā)生并持續(xù)的時候,健康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疾病。
要想獲得健康,任何單一的方法都不能徹底解決。一個優(yōu)秀的醫(yī)生,必須同時是個健康的教育家,必須教育患者正確的生活方式,知道規(guī)避各種對身體有害的行為,讓患者學會對身體有益的生活習慣。因為真正能夠照顧對方的只有患者自己,如果患者的觀念是錯誤的,那么其做法必定是錯誤的;每天都以錯誤的方法對待自己的身體,身體就必然會因此遭受損害,導致疾病或使疾病日益加重,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在這里我想說幾個重要的觀點:
1、疾病是吃出來的,也是你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出來的。
2、許多人期望有靈丹妙藥可以治好病而不用改變生活飲食習慣,那是掩耳盜鈴,是不科學的。
3、錯誤的習慣再小,積累起來都足以令你生病或使病情加重;正確的習慣再小,積累起來都可以使你逐漸恢復健康。
每一人的生活習慣、壓力、飲食生活環(huán)境以及病史都各不相同,而且存在著無數(shù)的個體差異,一種方式針對這個人有效,對另一個人可能卻變得有害。真正的醫(yī)生是病人自己,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更知道自己的生活行為,如果他不愿意正確地照顧自己,就沒有人可以真正幫他。就身體而言,人的制造者就是自己,只有自己的身體才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體察得到什么樣的方式對自己最合適。
另外,除了意外的傷害和急性病外,多數(shù)人面臨的是亞健康和慢性疾病,這類狀況代表著身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持續(xù)受到傷害,要想恢復健康也需要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事實上任何疾病都有可能治好,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所謂絕癥。醫(yī)學上所稱的疾病,是醫(yī)學的分類,是為了方便教學的歸類方式,而身體是不這么分類的,人體是個有機完整的系統(tǒng),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不可分割且彼此相連的,任何部位的疾病都不是單一的損傷,而是整個系統(tǒng)的影響。比如癌癥以及那些所謂難以斷根的慢性病癥,包括關節(jié)炎、糖尿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等。所謂難以斷根,實際上是難以改變生活習慣罷了,這就是真正的根;錯誤的生活習慣,將給身體帶來持續(xù)不間斷地傷害。
其實這些疾病都可以透過生活習慣和方式的改變而徹底治愈,因為人體大部分的組織細胞在10個月內(nèi)都經(jīng)過更新,產(chǎn)生新的組織;而在一年內(nèi),體內(nèi)98%的細胞都已獲得更新,因此只要能夠堅持約一年的正確習慣,讓更新的細胞都健康具有活力,任何疾病都有望徹底治療。這些疾病之所以難以從傳統(tǒng)治療中斷根,是因為傳統(tǒng)治療手段只能用于控制疾病而無法幫助身體受損的組織修補,到了身體受損的階段,運動、睡眠和心情調(diào)節(jié),也無法直接起到修補作用,只有靠食物中完整均衡的營養(yǎng)素供應,再經(jīng)過適當?shù)臅r間,才能逐漸修補,恢復健康。市面上對某些產(chǎn)品的宣傳,則一味強調(diào)產(chǎn)品的神奇有效,來吸引那些急于獲得健康,又不愿意改變惡劣的生活習慣的人。
因此,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加以適當運動和補充均衡的營養(yǎng)才是獲取健康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