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我在采訪世界第五大廣告和營銷集團——哈瓦斯集團的董事長時,他告訴我,中國經驗正在成為集團的“寶貴財富”。哈瓦斯旗下在中國的這些企業,其管理和市場運作的方法越來越引起集團內其他國家分公司的重視。現在,集團經常要從中國的分公司的經驗中獲取“養料”,供其全球的分公司分享。無獨有偶,世界最大的電氣跨國企業之一的艾默生公司負責營銷的全球副總裁貝爾女士也說,艾默生中國分公司的很多營銷經驗,正在給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分公司起示范效用,而以往,這類先進經驗往往來自于美國和日本。
在經過二十年向世界輸出廉價產品之后,中國已經開始向世界輸出管理和營銷的經驗,或者說,世界正在“盜取”我們的經驗,因為在世界窺探我們財富的同時,我們自己往往對此熟視無睹。
據說,我們國家的“鞍鋼憲法”曾經被日本偷偷學去,對以后形成日本式管理方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營銷界里,有沒有“鞍鋼憲法”還沒有被歸納和總結?我們國家成功的營銷經驗是什么呢?
如果問中國有哪些營銷經驗,肯定是見仁見智,各個行業以及不同的企業也有所不同,期待有“高人”能夠搞出一套營銷的“中國元素”。我自己沒有水平來總結營銷行業的中國經驗,但是,觀察中國獨特的國情和市場環境,可以歸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供參考。
第一條,中國的人口特別多。用樊剛的話講,中國是“超大國”。在人多的地方做營銷,肯定和在人少的地方做營銷是不一樣的。史玉柱第二次出山時,非常謹慎,做什么都先搞個試驗,如果成功了再大面積推廣。他試驗腦白金的營銷,找的地方就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江蘇的某個縣級市。現在很強調口碑營銷,如果是在地廣人稀的地方,要建立口碑就比較困難。古語道:三人成虎。如果是三千萬人都在說同樣的事情,那就成為洪流了。
第二條,中國現在很時髦,手機、電腦、網絡的使用人群,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對利用新媒體進行營銷,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環境。張朝陽說,中國在某個時段用即時通訊聊天的人,可能比全世界所有國家用即時通訊聊天的人加起來還多。新媒體帶來營銷的變革,全世界除了美國,就是中國來得最猛烈。類似于騰訊、阿里巴巴、新浪、搜狐、分眾、百度這樣的新型營銷巨人,只有中國和美國才有。
第三條,中國的法制環境尚在健全和完善的過程之中。其實,這一條可能是最重要的。對于很多處于起步階段的企業來說,如果是營銷環境完全規范了,那么基本上他們就一點發展的空間都沒有了。有多少現在赫赫有名的企業,當初是靠打擦邊球營銷而積累了第一桶金呢?如同新興市場國家對減排和環境承擔的義務很輕甚至不承擔義務一樣,目前我們的營銷環境也是比較寬松的,沒有“嚴刑酷法”。很多“忽悠”成分極大的營銷辦法,放在發達國家,老板就差不多要“進去了”。但在中國,官方和消費者往往都比較寬容。像電視購物、直銷、房地產、保險、保健品、教育培訓、醫療等領域,都有大量這類的情況發生。
第四條,中國不但人口多,而且人口結構還處于青壯年為主的階段,還沒有發展到歐美和日本那樣的老齡社會。黑發社會和銀發社會對未來的預期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在總結中國營銷經驗時,需要注意的。
第五條,中國現在比較有錢。不管是否存在經濟泡沫,也不管是否兩極分化,財富效應是個現實。這個階段的營銷,和量入為出時期的營銷,就很不一樣。
又有錢、又年輕、又不怎么懂法、又愛虛榮、又身高體壯塊大膘肥,這不整個一個暴發戶的形象嗎?我沒有這么說。但是,如果做營銷工作的您,真正面對的是一群暴發戶,您應該怎么設計營銷思路呢?
胡言亂語,博您一哂。祝各位讀者國慶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