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競爭日益激烈而操作費用卻居高不下,增收和節支成為基本的生存途徑,但其中是細處見真功。
“每天,我們都在忙碌著……庀碌,為的是生意,做生意為的是賺取利潤。”松下幸之助講:“企業無利潤,就是犯罪!”那么,面臨終端競爭日益激烈而操作費用卻居高不下的日化行業里,中小日化經銷商的利潤從哪里來?下文,筆者就從增收和節支兩個方面,談談新的日化營銷形勢下中小日化經銷商的盈利方法,以供大家參考與借鑒。
增收
眾所周知,在成本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增加收入是一種非常可行的獲利方法。而增收的方法很多,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重視促銷活動
促銷活動是快速提升產品銷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做終端的日化經銷商都知道,地堆是賣場超市中的黃金資源,各個品牌廠家都會積極地去爭搶它。通過對眾多終端營銷案例的分析,筆者還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
下面,讓我們看看發生在江西市場的,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的一個成功案例吧!

“五一”黃金周期間,某品牌在南昌縣蓮塘百貨大樓店做了一個促銷活動,活動投入費用很低,只是一些用于終端包裝的背膠和KT板的費用,這是要不了多少錢的,但是卻實現了10倍增長量的業績。據當地賣場主管介紹,原來一般一個月只賣200多元,很難突破,而五一期間日銷量最少也在800元以上,最多時日銷量1600多元,且連續三天實現1000元以上銷量。能實現這么大的銷量,其最主要的原因與充分挖掘地堆陳列資源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
該品牌原先的產品都擺在里面的貨架上,淹沒在大大小小的品牌中,沒有任何陳列優勢。這次,該品牌通過與日化區負責人的直接談判,在不花一分錢的情況下,免費拿到了日化品進口的三個地堆位置,這個進口也是二樓賣場的唯一進口(此地原來一直被聯合利華等大廠家占領)。活動期間,三個地堆呈品字結構,全方位包圍進場的顧客,可以說,把賣場最好的位置拿到了,顧客一進場首先面對的就是該品牌的導購。此外,該品牌還對地堆進行了全方位的形象包裝,增強了活動渲染力;同時還在每個地堆安排了2名訓練有素的導購人員。
(二)擴充銷售網點
網點的有效擴充,可進一步增加產品的銷售窗口,擴大銷售規模,進而提升市場的整體銷量產出。A品牌在上市初期,就曾對其經銷商提出了這樣一個基本的要求,即作為一名地級市場的經銷商在經營A品牌1—6個月內,其網點數量必須達到20個以上,1年以內必須達到40個以上。實踐證明,真正按照A品牌這一要求執行到位的經銷商,目前基本上都保持著較高的市場銷售和客觀的盈利態勢。筆者曾經碰到A品牌在河南周口的一個經銷商,他告訴筆者,周口一共有67個鄉鎮,他說他已經做了60家網點了,每家可以銷售1500元錢,60家零售可以達到9萬,平均利潤可以達到15%,即13000塊錢/月。
2006年,江蘇隆力奇集團其市場銷售達到了50億元,這與該集團多年來強化市場網點覆蓋是不無關系的。據悉,該集團所屬各地級分公司的銷售網點數量平均都在300個以上,有些市場甚至達到500個以上,這足以值得廣大中小日化企業和經銷商朋友們學習和借鑒。
(三)標準化和量化具體操作
任何行業總有其提升銷售的絕招和奧秘,市場同質化日益嚴重的日化行業更是如此。這里不妨向大家介紹一下B企業增量的一些絕招,供大家參考:
A品牌企業通過多年的市場操作和研究,總結推出了成功操作市場的四條標準,并把這些形象性地稱之為“終端四項基本原則”:
1、每一個地級市場,要求網點要達20家以上;
2、單品上柜數要達到30個以上,如果單品在30個以下我們認為是不合格的;
3、每個終端一定要配備促銷小姐,并且比例是1;1.25;
4、終端必須要借助地堆或者端架,開展特價、買贈等促銷活動。
據A品牌的一位營銷主管反饋,這個“終端四項基本原則”看似十分簡單,但每個經銷商都能真正按此執行到位卻并不那么容易。當A品牌最早提出這一標準時,很多經銷商不以為然,但是通過A品牌企業多年來的反復宣傳,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已經接受了這一操作標準并且這么去做了,最后大家都嘗到了甜頭。
可見,任何時候只有有了標準化和可量化的方法,才能非常容易地去做到,做好。就拿促銷活動而言,不是特價,就是買贈,但每個品牌最終取得的活動銷量和達到的宣傳效果卻大不相同,原因就在于此。
節支
眾所周知,在不斷“開源”的同時,只有堅持“節流”,才能真正達到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目的。除了減少正常的日常開支外,筆者認為還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展開“節支”才行。
(四)優化人員結構
一些經銷商認為,人員工資和提成部分在經營費用中占據的比例很高,于是在公司內部展開裁員運動。根據人事管理學研究分析,每增加一名員工,就會增加相當于其工資水平近0.5倍的隱形成本。筆者并非提倡經銷商因此一律“精兵簡政”,而是應進一步優化身邊的人員結構,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一定要用準人、用對人、用好人。根據筆者研究,一般而言,任何企業里面總會存在三種人:即“人才”、“人材”、“人在”。這就需要我們去仔細考察和認真分析身邊的每一名人員,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待措施:
A、20%——人才(即真正有才能,又能發揮效用的——應重視;
B、70%——人材(即雖然有才能,但未能完全發揮效用的)——應調整;
C、10%——人在(即既沒有才能,又不能發揮效用的)——末位淘汰。
(五)注意談判的技巧
經銷商在與賣場談判中若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爭取到額外的可利用支持,如免除活動期間的地堆費或端架費等,其實這是極好的降本增效的機會。
一次,筆者拜訪昆明一位經銷商時,發現這位經銷商正在超市內開展1000ml洗發水特價17.8元的促銷活動。筆者在他的地堆旁邊轉了一圈就問他,“成本這么高,你怎么賺到錢呢?”他說:“不瞞你說,1000毫升洗發水買17.8塊錢,還送一卷衛生紙呢,但是這個地堆是超市免費提供的。”筆者疑惑不解,他說:“我和超市經理是這么談的,我賣我的洗發水,等于是在推銷你的衛生紙,你每天給我多少衛生紙,我保證給你全部賣掉。”
以上是經銷商與超市談判技巧的典型案例。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超市的采購經理往往會有兩個指標:一個指標是銷售指標,另外一個是利潤指標。當超市采購完不成利潤指標的時候,他就會壓榨供應商高利潤的產品;當利潤指標完成差不多了,但銷售指標完不成的時候,他不賺錢也會給你賣的。所以,經銷商在超市里面一定要扮演好不同角色。
總之,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個長期經營的“盈利觀念”,因為短暫的利潤再大也是小,正常的利潤再小也是大。任何年代,任何行業,任何地方,只要樹立目標,找對方法,并付諸行動,就一定能真正實現盈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