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眠、休息、伏案等,其余大部分時間總在不停地運動著。運動的過程,就是機體活動的過程、新陳代謝的過程、生命延續的過程,倘若哪一天不能運動了,那他的生命也就意味著即將告終。
為了增強體質、抵御疾病、延緩衰老,在海外,人們總在想盡辦法,進行運動健身,有些項目(奧運會規定項目除外),還被民間列為另類運動競賽之列。如登山、攀樹、負重行走、蕩秋千、水中逮魚、踢毽子、跳繩、上下樓梯、滑沙滑草、拔蘿卜,等等。
攀巖登山:增強體質
非洲境內的乞力馬扎羅山,是肯尼亞、坦桑尼亞人每年春季必登的高山,人們稱為“迎春登高”。歐洲的安道爾人,每年的6月份,要攀登比利牛斯山脈,人們稱其為“趕夏節”。亞洲的緬甸人,每年元旦的清晨,要舉家攀登阿拉干山脈,迎接日出,他們稱其為“迎日納福”。在南美洲,人們更把攀巖登山作為一項重要的運動健身活動。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隨南美秘魯的一個林業考察隊去了亞馬孫河沿岸,目睹了印第安人奇特的“攀巖登山健身節”——攀登4600米高的尼梯圣山。幾百名選手是從各部族16~30歲的男女青年中選出來的。其時,參賽選手手執一柄標志自己部落的長桿,長桿上掛著各種奇形怪狀、色彩艷麗的羽毛、獸毛及植物果實串起的長鏈。他們威武地站立在1米高的石墻后面,等待族長的一聲口令。
“出發!”族長米沙瑪終于發出了洪亮的口令。參賽健兒“騰”地躍過石墻,向尼梯圣山頂峰攀登。他們舉著長桿,沿著羊腸小道,一邊攀登,一邊祈禱山神保佑自己先登頂峰。沿途,他們得歷經各種艱辛,要穿過叢林帶、綠草帶、苔蘚帶、冰封帶,及攀登陡峭的崖壁等,直到攀上頂峰,拿到組織者手里表示名次的標牌為止。
競賽整整進行了一天,直到下午4時才勝利結束。凡獲得男隊和女隊前lO名的隊員,在山下的“廣場”上當眾領取獎品——第一名為一支獵槍,第二名為一把弓箭,第三名為一支長茅,第四名為一把飛刀,第五名為一把螺號……之后,族長對此次攀巖登山要進行一番講評,同時號召部族男女積極參與運動健身。據一份統計資料表明,由于印第安人普遍酷愛運動,肺活量比一般人要高出11個百分點,四肢發達,適應奔跑捕獵,他們很少患風濕痛、關節炎之類的疾病,個個體魄健壯,這跟他們長期開展全民攀巖登山運動、追捕獵物活動是分不開的。
頂物負重:平衡肢體
凡到過朝鮮、柬埔寨、緬甸、尼泊爾等亞洲國家的人都知道,生活在那里的婦女,普遍都有頭項重物行走的習慣。生活在非洲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馬里等地的婦女,頭頂重物更是習以為常,隨處可見。哪怕是一桶水、一袋米、一捆柴、一根木頭,一把農具等,都是用頭頂著走的。她們的肢體動作非常平衡,負重行走時,身板兒都挺得直直的,體現出一種健康的美。一次,在埃及的法尤姆,我們看到一群從尼羅河里汲滿了水,頭頂水桶的婦女,步履穩健、身板挺直地向市郊的沙漠深處走去,長長的隊伍,一字兒排去,足有1.5公里長哩。陣陣微風吹拂起她們的花衣衫,遠遠望去,猶如一群下凡的仙女,蔚為美麗壯觀。一問方知,埃及人頭頂重物,一可以完成生活重任,二可以借此行走運動健身。在非洲大西洋沿岸的圣地亞哥島上,每年的3月1日,還有一個傳統的婦女頭頂重物的“競走日”。這一天,全島婦女走出家門,在競賽組委會的組織下,進行頭頂重物的競走比賽。在規定時間內,誰負重行走的速度快,誰就是冠軍。凡獲得冠軍者,其家庭成員一年的口糧、副食等,均由全島人負擔。據說,有的婦女最多在1小時內,能頭頂75公斤重物,行走3.5公里路程哩!
一位當地人告訴我:“通過這種運動,既可強身健體,又可鍛煉一個人的耐力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滑沙:接受沙磁理療
滑沙,是一項我們少見的運動,至于親身體驗那種感覺,就更是難得了。然而在國外,滑沙運動已普遍開展。它吸引了許許多多熱愛運動、追求快樂和刺激的人們。
滑沙,是一種坐在滑行器上,從數百米高的沙丘上,向下做滑行的運動。其時,風聲鼓耳,頗為刺激。如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尼日爾人,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人,大洋洲的南澳人等,都有滑沙運動健身的良好習慣。
在澳大利亞訪問期間,應玻亞維娃小姐的約請,我們于去年夏季的一個午后,驅車去了維多利亞大沙漠的皮農滑沙場。
車行大約50分鐘,滑沙場便到了。我們一個個跳下車去。遠處有一座高沙丘,與升降電梯連接著。我們步行而至,大家都興奮異常。當我們乘電梯上至丘頂時,四下一看:“哇,這高度嚇死人哪!”大家推來搡去,誰都不愿下滑。只見玻亞維娃拿過一架橇狀滑行器,說了聲:“看呀,我先滑了,大家不要怕,壯著膽子隨我下。”她真的“哧溜”一聲滑下去了。再看看兩邊的其他外國人,個個動作果敢,我們心中才逐漸趨于平靜。說來也怪,在一名服務小姐的再三勸說下,我居然也鬼使神差般地坐上了滑行器,她一推,我便奇跡般溜開了。不過,我是閉著雙眼滑行的。當時只覺兩耳生風,全身微震微跳,筋骨受磁沙的共振,渾身感到舒心、痛快,我有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刺激感,頓覺全身輕松。大膽瞇眼一看,只覺大地向自己迎面撲來,如夢似幻……坡下的計時小姐告訴我:“你一共才花了19秒鐘!”再看看同伴,他們還在坡上東倒西歪地下滑,有的歪了帽子,有的碰掉了眼鏡,令人捧腹不已。
沙場的一位醫助小姐介紹說:“沙丘的表面溫度高達75度以上,通過沙的高溫和滑行器的摩擦,產生高磁性綜合作用,傳輸給人以后,對人體的某些部位會起到磁化作用,再加上人的下滑運動,具有疏通血液、活絡經脈、促進新陳代謝,驅除寒澀的作用,對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胃寒病等,有一定療效。”一位患有肢體麻木癥的婦女告訴我:她來自西歐,由于常年居住山頂高寒林區,缺少光照,四肢麻木酸疼,經人介紹,她來這里才滑行了一周21次,四肢就自如多了,酸疼也減輕了。
(編輯 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