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陶淵明的性真心善看其歸隱的和諧與自得

2007-12-31 00:00:00陳朝鮮
理論月刊 2007年9期

摘要:陶淵明辭官歸隱歷來備受世人關注。本文擬從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討這一話題,指出性真是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必然,心善是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基礎。正是由于這二者,陶淵明在歸隱后實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以及個體的生命與心靈之間的和諧這三者的完美統一,從而領會到田園生活的閑情逸趣、自得之樂,進而成就了其至善至美的人格。

關鍵詞:陶淵明; 歸隱; 性真; 心善; 和諧; 自得

中圖分類號:B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9-0118-04

陶淵明,字元亮,或云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生于望族,其家世代為官;年幼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歸隱;后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義熙元年,他再次出為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永別官場,歸隱田園。

對于陶淵明的評議,歷來論者角度不同,觀點有異,呈現出眾聲喧嘩的局面。下面摘錄一些:“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也。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者乎!”(蕭統《陶淵明集序》);“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鐘嶸《詩品》)“不懼饑寒,達天安命,陶公人品,不在季次、原憲下,而概以晉人視之何耶?”(沈德潛《古詩源》)淵明酷似臥龍豪,萬古洵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龔自珍《雜詩》)“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添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魯迅《題未定草(六)》)

由上可知,陶淵明有恬淡、平和、靜穆、悠然的一面,也有哀怨,有悲憤,甚至金剛恕目的一面。倘若只看到他的前一面,就誤解了他。

但陶淵明的確瀟灑得很、飄逸得很。魯迅先生稱他“是個非常和平的田園詩人”,還說:“他的態度是不容易學的,他非常之窮,而心里很平靜。家常無米,就去向人家門口求乞。他窮到有客來見,連鞋也沒有,那客人從家丁處取鞋給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雖然如此,他卻毫不為意,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自然狀態,實在不易模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這些紛紜的論述與陶淵明復雜而有意義的生命歷程交織在一起,更讓后人樂此不疲地去探究。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說:“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樸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一方面可以掩護他們與虛偽、丑惡劃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們得以休息和逃避。他們對陶淵明的強烈認同感,使陶淵明成為一個永不令人生厭的話題。”(《中國文學史》)。

要談論陶淵明的棲居,下面三個方面是不得不加以探討:第一是性真;第二是心善;第三是情美。而這三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系,集于陶淵明一身,終成大和諧。先談性真。陶淵明在其詩文中多次提到“真”,并認為這種品質正慢慢地消逝,今不如昔,于是感慨良多,并以養真為務,任真為先:“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樸含真。”(《勸農》)“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飲酒》)“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感士不遇賦》)“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連雨獨飲》)他不僅在詩文中吟唱,更重要的是,他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躬行。例如上面提到的友人送鞋給他,他能坦然接受,因為他貧窮,沒必要虛情假意地推謝。再如他與友人飲酒,酣飲至醉,于是對友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宋書·隱逸傳》)其真如此!他晚年生活貧困,竟至于乞食,雖有機會出仕,從而改善生活,但他依然閑居田園,因為他的辭官歸隱,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在于這種性格,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來兮辭》序)“矯厲”就是強作姿態,也就是違心地偽飾。這種“真”的性格在當時那個黑暗的社會中污濁的官場里要得到認同,是絕對不可能的。若想很好地混跡于當時的官場,就可能“違己”,違背本心。他稱自己“性剛才拙,多與物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與子儼等疏》)于是,以“真”為先的陶淵明選擇了歸隱。

后人在評論陶淵明時,也注意到了他的“真”這一特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下了這樣的斷語:“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蘇東坡也曾高度評價過他的這種品質:“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仕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東坡題跋·書李簡夫詩集后》)宋代的陳模在其《懷古錄》中將白居易與陶淵明進行了一番比較后指出:“白樂天最不能忘情者,故發而為詩,強身驅道,其實不悟此理。陶淵明窮而至于乞食,其視樂天富貴聲色之樂,豈可同年而語?然淵明陶然自得,未嘗數數留意于外物,蓋真實有得于心者,與徒事虛言者不同。”

由此看來,陶淵明的真是源自本心,非故作姿態。可以說,他的性真與他的質樸心善密不可分。下面就來談談他的心善。這里的心善,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心地善良,二是心地質樸。陶淵明心地善良的最好證明是他出仕期間,考慮到家里需要照顧,于是“送一力給其子”,并寫信給兒子:“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李延壽《南史·隱逸傳》)這是何等的善心!大有儒家所謂的民胞物與精神。反觀我們現今所謂的文明人,排斥外地人,歧視鄉下人,能不汗顏?!

陶淵明的心地質樸,在他的自傳性文章《五柳先生傳》中說得很清楚:“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另外,在《與子儼等疏》中也有表述:“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這種寡憂少欲、質性自然的心性抒寫,在他的詩歌里面也非常多,請看《止酒》中的詩句: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好味止園葵,大歡止稚子。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對此作了如下的評論:“故坐止于樹蔭之下,則廣廈華居吾何羨焉;步止于蓽門之里,則朝市聲利我何趨焉;好味止于啖園葵,則五鼎方丈我何欲焉;歡止于戲稚子,則燕歌趙舞我何樂焉。”此可謂的解。正因為陶淵明心地善良、心地質樸,抱撲守真,他才不至于貪多務得、利令智昏,避免了嗜欲亂人心。所以盡管后來的生活比較艱難,但他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怡然自樂。正如晁說之評價的那樣:“不與物競,不強所不能,自然守節。”(《晁氏客語》)因此,我們可以說,性真是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必然,心善是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基礎。有了這二者,才會有陶淵明的情美,亦即閑情逸趣、自得之樂。鐘秀曾高度評價過陶淵明的自得之樂,并指出這是陶的性真意遠所致:曾點與人偕樂,朱子謂其灑脫處后人不能及,以其氣象大而志趣別也。陶公不得與人偕樂,而陶然自樂,其空曠處后人亦不能及,以其性情真而意境遠也。(《陶靖節記事詩品》)

接下來就談談他的情美。陶淵明歸隱后的自得之樂,在《歸去來兮辭》、《讀山海經》(其一)、《飲酒》(其五、其七、其九、其十四)、《和郭主簿》、《歸園田居五首》、《游斜川》、《移居二首》、《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等詩文中有充分的抒寫。這種情懷典型地反映在他的兩首代表作《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及《歸園田居五首》(其一)之中。在前者中,“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律”,“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洋溢著田園生活特有的古樸真淳的情味。“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歷來為人傳誦。它傳神地寫出了廣闊的田野上欣欣向榮的景象。蘇東坡曾評述此二句:“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東坡題跋·題淵明詩》)此言不假。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田園景致,而且滲透著詩人看到自己勞動成果時的喜悅。所以他抒發自己的感受說:“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且不管收成如何,眼下的情景就夠讓人高興了。這種心理是親身參加勞動的人才會有的,非常質樸而真實。吟味全詩,我們不難發現,這種高興更是作者人生理想與現實生活的高度統一所致。

在后者中,詩人道出歸隱田園后所體會到的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他很不愿意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污穢官場。“誤落塵網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的遺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并非幾次出仕時間的累計,而是在對自己整個前半生的搖擺、癡迷表示深沉的懺悔。然而,如今畢竟如愿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亦愛吾廬”的深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檐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鋪地,習習清風平息了詩人內心的焦慮。堂前桃李爭艷,弄姿眼前,喚起詩人心中多少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情。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詩人接下來用了“有余閑”與“無塵雜”對應,似乎要告訴我們,從前苦于應對“塵網”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能給詩人更多的自得自樂的機會,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因而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之感。“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返”字點明了歸來之是之樂。詩人終于在歸隱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歸宿,因而由衷地感到欣慰。

這種歡欣、自得之樂,或者稱為閑適之情,說到底,是中國文化歷來所推崇的和諧觀的具體實踐。它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即: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以及個體的生命與心靈的和諧。先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在陶淵明的詩文中有較多的反映: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和郭主簿》);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南來,翼彼新苗。(《時運》)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時運》);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歸園田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辛酉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游斜川》)在這些文本中,自然不是人的對立面,也不是人的桎梏。人也不是與天斗、與地斗,或者以自然為羈執,迫于自然的淫威而懾服。相反,人回歸了自然,并欣賞自然,以至于物我混一,與自然融為一體。但陶淵明并沒有像過去的一些隱士那樣徹底地歸附于大自然,成天的優游山水,徜徉白云,加入到孤隱石隱之流。他雖遠離了喧囂的塵世,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但他卻并沒有避世。他自己也說是“結廬在人境”,而非深山之中,老林之下。在他歸隱期間,“潯陽三隱”之一的劉柴桑寫信招他上廬山索居事佛,求得立身揚名,共往西方極樂世界。但他以“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和劉柴桑》)為由,婉言謝絕了劉柴桑的邀請。他有著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決不隨波逐流。清人鐘秀說他“不儕俗,亦不絕俗,不徇人,亦不褻人”。(《陶靖節記事詩品》)正因為他沖破了虛偽的塵網,結廬在人境,出世而又在世,所以才得以走進真實的生活,從而體驗到生活的美好。

在《歸去來兮辭》里,歸隱生活之美,除有擺脫約束,放飛心情的暢快外,更有濃厚的人情美讓人陶醉:“童仆歡迎,稚子候門……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依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這樣的描寫,能不讓人陶醉?!像這樣關乎人情的詩句大量存在于陶淵明的詩歌中: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和郭主簿》)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游。(《酬劉柴桑》)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歸園田居》)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其一))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移居》(其二))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歸園田居》)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飲酒》(其十四))由此可見,陶淵明歸隱后,由于更多地接近了親友鄉鄰,他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而有意義。這里的人情,有親情,有友情,無論哪一類,都是那么的天真爛漫,那么的淳樸自然,它們都是以真以善為基礎,而非戴著面具生活,以利相結,相互借重。這正反映出了淳樸鄉村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秀美的田園是陶淵明寄跡的自然環境,淳樸的鄉村是他寄跡的社會環境,在此二者之中,詩人已得到了極多的愉悅與極大的享受,已是難得。而作為歸隱,最重要的是內心安頓,只有個體的生命與心靈達到和諧后,才能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體驗人情之美,進而實現所謂的詩意地棲居。

陶淵明歸隱后,他的個體生命與心靈是否和諧,這是一個難解的命題,因為詩人一生的思想是復雜變化的。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充分考慮他的思想、他的本性與社會背景等諸多因素。陶淵明的思想本為儒道互補,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積極進取的儒家思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快地遭受了挫折。在不能兼濟天下的情況下,道家獨善其身的觀念就會占據上風,加之前面論述過的性真心善的心理基礎,所以,陶淵明當時的心靈追求就大致可以窺見了。他向往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希望順心適意地生活,于是欣然歸隱田園,親自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有如下詩文可證: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藥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時運》)息交游閑業,臥起弄書琴。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飲酒》(其七))盡管生產勞動對于一介書生來說是艱苦的,但淵明并不以此為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表明了作者的心跡。蘇東坡對此闡發道:“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東坡題跋·書淵明詩》)這其實是對陶淵明為自己的理想而無怨無悔地生活的高度認同。

適意地生活,詩書自娛,問心無愧,內心平靜,不患得患失,不誠惶誠恐,心性一致,人格健全,這些應該是陶淵明歸隱后的較為真實的寫照。他回歸田園并非為了尋求沒有喧囂的凈土來化解或逃避現實與追求的矛盾,而是“復得返自然”去滿足的愛丘山本性。因此,陶淵明歸隱田園后,雖偶有“猛志逸四海”、“有志不獲騁”(《雜詩》)的回想和慨嘆,但在他身上沒有像其他歸隱之士那樣,表面上風神令人艷羨而內心卻有著無法擱置的痛苦和分裂。

陶淵明的詩意棲居的最高境界,當屬于他所構擬的世外桃源。在這篇文章中,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是人們的生活,都令人神往。“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是外圍環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內部環境。“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居民的淳樸友善,與現今一些麻木冷漠、隔岸觀火的人際關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生活是這樣的簡單而又快樂!詩人的世外桃源,是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個體的生命與心靈之間和諧的極則,是詩人美好的生活愿望的具體描繪。當然,這里的田園與其它許多詩文里的一樣,并非全是現實所在,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被陶淵明美化了,理想化了。田園之于陶淵明,是人格精神之回歸,是詩性的棲居地。

陶淵明歸隱后是否真的就超脫了,就不再有困惑了?事實可能并不這么簡單。

綜觀陶淵明的詩文,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是在他歸隱之后,依然有一些問題困擾著他,較為明顯的便是物質上的貧乏與精神上的困惑。由于不熟悉農事生產,加之天災(遭遇連年干旱)人禍(戊申六月遇火),陶淵明在歸隱的晚期生活越來越艱難。他在《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乞食》、《雜詩》等作品中多對物質上的貧乏有所描寫: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鳥遷。(《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

盡管生活如此艱辛,但陶淵明不為物質所困,能夠固窮守節,并以這一優秀傳統自勵。很多古代的清貧之士,比如孔子、重華、黔婁、袁安、張仲蔚等,就成了他的楷模,是他的精神偶像。他的《詠貧士》組詩就能說明這一點。儒家很看重貧賤不移,甚至宿命地認為“君子固窮”,并以之作為一種精神來指導人們的生活。作為有著儒家思想的陶淵明,自然也會去貫徹這一既定原則,加之他本純樸善良,所以實踐起來還比較容易,并且實行的結果更是少有人能比肩的。

物質上的貧乏似乎給固窮守節的陶淵明并未留下多大的遺憾,但精神上的困惑就不可小視了。這大致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探究:首先是人們對他歸隱的認同度。在陶詩中,那些與他談偕終日的父老,有時也會對陶淵明的歸隱表示善意的懷疑與建議:“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襤褸茅簷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飲酒》)由此看來,他所做的并未被身邊的人所認同,他也不被朝夕相處的鄉鄰真正了解。其次是歸隱后的社會歸屬感。王群麗教授在《陶淵明歸居田園的精神困境》一文中,從鄉鄰、朋友及親人的角度入手分析后,指出陶淵明歸隱后與其他一切隱居者一樣,存在社會歸屬上的困難。他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真正的社會活動圈子,更無知己可言。正是由于這二者,陶淵明在歸隱后始終有著揮之不去的強烈的孤獨感。“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與子儼等疏》)等諸如此類的句子,大有知音恨少的味道。也正因為現實生活中缺少知音,所以他往往在古書中去尋覓,去結交,從而得以精神的寬慰,求得心理的平衡。

由上可見,盡管陶淵明在實踐自己的理想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但他總能夠去轉換、去化解,以力求生活的和諧美、詩意美。正如葉嘉瑩先生在《從“豪華落盡見真淳”論陶淵明之“任真”與“固窮”》中所言:“淵明最可貴的修養,乃在于他有一種‘知止’的智慧與德操。在精神上,他掌握了‘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窮’的操守,因此,他終于脫出了人生的種種困惑與矛盾,而在精神與生活兩方面都找到了足以托身不疑的止泊之所。”

陶淵明是孤寂的,他的生活方式是不易模仿的,也是模仿不來的。他給后世的意義,也并非是這種生活方式,而主要是讓世人明白生活的真諦,并非要大家拼命地向外“逐物”,而應返求自我,回歸生活本身,為自己的生活多增添真善美的意識,因為生命的幸福與快樂,與其說是肉體生命與感覺器官的獲得滿足,不如說更主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提升與享受。

參考文獻:

[1]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

[2]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上、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王群麗.陶淵明歸居田園的精神困境[J].山東社會科學,2005,(10).

[5]葉嘉瑩.從“豪華落盡見真淳”論陶淵明之“任真”與“固窮”[A].迦陵論詩叢稿[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王友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69av免费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999福利激情视频|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综合久久五月天|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97se亚洲综合不卡|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欧美国产在线看| 色135综合网| 国产玖玖视频|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日本欧美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1亚洲精选| 日本午夜网站| 婷婷六月在线|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影院| 日日拍夜夜操| 丁香婷婷激情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制服|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香蕉精品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亚洲天天更新|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igao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九九视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欧美|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