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從那些偉大的領導者的行為模式中吸取經驗和有益的東西,與其這樣,我們不如直接找一找他們的腦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尤其他們是如何在一些相互矛盾的思路中創造性的構建平衡關系。
人們紛紛搶購《杰克·韋爾奇自傳》和《執行》之類的管理書籍,研究成功人士的行為模式,期望從中得到啟發,找到成功的秘訣。但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個特定環境下行之有效的舉措,如果換一個環境,并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呢?2007年6月份《哈佛商業周刊》的封面文章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發,通過研究成功領導人的思維方式,來找到領導者行動的成功因素。
本文作者羅杰·馬丁(Roger Martin)用了6年時間,采訪了全球50多位獲得成功的企業管理者,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取得成功的企業領導者一般都具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征:他們通常能夠同時接受兩種相互沖突的看法。碰到兩種觀點相互矛盾,他們能保持穩定的心態,并不是簡單地采取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采用另一種方式:既綜合原先兩種觀點各自的內容,同時綜合而成的觀點還比原先兩種都更勝一籌。作者在文章中把這種思考和綜合的思維方式稱為“整合性思維(integrative thinking)”。
能夠進行整合性思維的人少之又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使用整合性思維進行思考,很容易讓人陷入焦慮。大多數人在思考問題和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會努力尋找一種簡單明了的捷徑,而且盡量避免復雜和模糊的概念和觀點。
由于這些原因,當企業領導者面對那些在本質上相互矛盾、表面上不可調和的兩種業務模式時,常常會感到不知所措。而一般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通過分析來確定哪一種模式是“正確的”,哪一種模式是“錯誤的”。有時侯甚至會采取更進一步的措施,比如努力證明所選擇的模式比另外一種更為優秀。而強制性“二選一”的解決途徑,其實是讓我們的大腦放棄了尋找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的機會。
而那些優秀企業領導人真正的高明之處,并不是善于采用高超的管理戰略,也不是異常出色的執行力,而是從兩種相互矛盾的觀點之間探尋一種更優秀、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以一家軟件公司紅帽公司Red Hat的創始人和它的前CEO鮑勃·揚(Bob Young)為例,講述了如何進行“整合性思維”。在軟件行業存在兩種基本的商業模式:一種是獨立開發軟件模式,比如微軟、Oracle以及SAP等很多大型軟件公司都采用這一模式。它們只向客戶出售操作軟件的成品軟件,但并不提供源代碼。這些大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從而向客戶提供的軟件以及升級服務的價格也都很高。另一種模式是免費軟件模式,許多小公司都采用這一模式。它們不僅出售軟件產品,同時也提供源代碼,而利潤主要來源于不斷推出新版本的軟件,但利潤空間有限,收入很不穩定。紅帽公司最早是從事Linux開放源代碼軟件的經銷商,似乎只能選擇第二種模式。可鮑勃·揚,找到了第三條路,將免費軟件模式中的產品低價特點和獨立開發軟件模式中的服務部分相結合,從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針對企業用戶的Linux操作系統的市場,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種“整合性思維”能激發人們的創造力,使人們不再滿足于迫于客觀環境的唯一選擇,這種“整合性思維”并不只是少數人獨有的天賦,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多數人是有可能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