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臨新機遇、新挑戰,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經濟中心以及中國最大的物流中心,現代物流業將呈現物流規模擴大化、物流供需均衡化、物流發展多樣化、物流服務規范化、區域物流一體化等五大趨勢。
關鍵詞:現代物流業;趨勢;特征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8-0028-03
Abstract: As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shipment and economics and the largest logistics center of China, Shanghai is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hanghai'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show the trend of expansion of scales,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diversific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service and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logistic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rend; feature
進入新世紀,發達國家物流業快速發展,第三方物流比重逐步提高,物流信息技術迅速提升,物流專業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物流規范化的程度不斷加強,國內物流業也呈現穩步發展的趨勢。而上海物流業經過近幾年的起步階段,在將來的時期內將會快速發展。
1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國際環境分析
1.1物流裝備技術快速發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國外物流企業的技術裝備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目前已經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表現為:一是信息化——廣泛采用無線互聯網技術,衛星定位技術(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射頻標識技術(RF)、條形碼技術等;二是自動化——自動引導小車(AGV)技術,搬運機器人(Robot System)技術等;三是智能化——電子識別和電子跟蹤技術,智能交通與運輸系統(ITS);四是集成化——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于一體。
1.2物流運輸業科技應用不斷發展。高新技術在物流運輸業的應用與發展表現尤為突出。世界各國公路交通科技研究五大熱點主要包括: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實現測試自動化;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統(GIST)促進公路建設管理現代化;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達到智能化;利用高科技檢測技術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和道路養護智能化;智能化運輸系統(ITS)廣泛應用。
1.3專業物流形成規模,專業配送成為主導形態。由于制造廠商迎合消費者日益精化、個性化產品需求,高頻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發展較快。目前,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專業物流服務已形成規模,社會分工得到進一步細化。
1.4物流企業向集約化、協同化、全球化方向發展。物流企業向集約化方向、協同化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力建設物流園區,推動物流企業向園區集中;二是物流企業兼并與合作。
1.5電子物流發展快速。企業借助互聯網加強了企業內部、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政府部門的聯系溝通、相互協調、相互合作。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網上獲取有關產品或服務信息,實現網上購物。這種網上的“直通方式”使企業能迅速、準確、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實現基于客戶訂貨的生產模式(Build to Order,BTO)和物流服務。電子物流發揮在線跟蹤發出的貨物,聯機地實現投遞路線的規劃、物流調度以及貨品檢查等。
1.6綠色物流將成為新增長點。綠色物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物流系統污染進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統和物流活動的規劃與決策中盡量采用對環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近距離配送,夜間運貨(以減少交通阻塞,節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業和生活廢料處理的物流系統。發達國家政府倡導綠色物流的對策是在污染發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個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
2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上海物流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物流產業的規模、結構、能級、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總體而言,上海物流在近幾年主要是點題、啟動。現階段上海物流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物流的某一方面得到較快的發展,但物流市場、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設施、物流服務等大部分領域還很不成熟,“十一五”期間上海物流將進入破題、單項突破、全面啟動階段。
2.1產業規模——物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并保持著穩定發展的勢頭。進入新世紀,上海物流產業規模逐年擴大,并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一是物流業增加值平穩增長。據統計,2004年,上海物流產業總產出為2 148.57億元,其中物流業增加值為89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增幅高出第三產業0.5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率為41.6%,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比重為12%,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1%。二是物流貨運量持續擴大。物流產業貨運總量達6.6億噸,比上年增長7.7%;全年貨物周轉量為10 119.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7.8%。三是物流從業人員比例較高。物流從業人員達45.18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5.4%。

2.2產業結構——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轉型步伐加快,第三方物流加快發展。一是初步形成了多元發展的格局。進入新世紀,通過改造傳統國有運輸、倉儲企業,發展民營物流企業,引進外資物流公司,以及實現生產流通企業物流社會化等途徑,上海已經初步形成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經營模式的現代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二是第三方物流加快發展。中海、中遠、中外運等中央企業以上海為基地組建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服務方向發展;上海本地的大眾物流、全方物流、安吉物流等國有控股的現代物流企業以第三方物流服務為重點,并取得良好業績;虹鑫物流、北芳物流、東昌物流等民營現代物流企業已經形成獨特的管理理念和業務模式,成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典型。這些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對于提高上海物流業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產業能級——產業效能逐步提高,集聚效應不斷增強。一是物流產業利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04年物流增加值中稅金為333.8億元,占37.3%,高于全市26.6%的平均水平;利潤223.6億元,占25%,高于全市24.6%的平均水平。二是物流產業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物流業人均產出由2002年的38.3萬元、2003年的43.9萬元提高到2004年的47.6萬元;人均增加值由16.9萬元、18.4萬元提高到19.8萬元;人均利稅由9.6萬元、10.5萬元提高到12.3萬元。三是物流產業的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國際著名物流企業紛紛落戶上海。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等全球10大物流企業和丹麥馬士基(MAERSK)等全球20大船公司的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已進駐上海,中遠、中外運、中集等中央級物流企業也紛紛把華東地區總部設在上海,本市也崛起一批初具規模和競爭力的物流企業。
2.4產業環境——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配套環境逐步完善。一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目前,以航空港、信息港、深水港和軌道交通網、高速公路網為核心的“三港兩網”樞紐型、功能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上海實施了“大通關”工程,外高橋保稅區空運貨物可控制在6小時以內,松江出口加工區空運貨物最快達4小時,使原先出現的“星期五現象”基本消除;上海信息港已建成高速、寬帶、大容量的信息網絡平臺和EDI等骨干網絡。二是重點物流園區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多個物流節點。洋山港物流園區已經規劃建設,外高橋區港聯動效應已經顯現,浦東空港物流園區新一輪規劃建設正在同步進行,西北物流園區已經形成“兩個中心、兩大基地”的基本框架。三是先后取消了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對物流企業的干預逐漸減少,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盡管上海將現代物流業作為新興產業進行培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與國內其他城市和過去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其物流業發展還不能適應國際大都市對現代物流業的要求,與國際化、現代化、專業化、品牌化、社會化發展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物流發展體制機制條件、硬件設施、配套服務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3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態勢分析
在將來的時期內,上海物流業發展將發生較大的改觀,將呈現出以下趨勢。
3.1物流規模擴大化——物流產業持續發展,上海將成為全球物流業的重要樞紐之一
一是隨著上海的經濟的快速增長,物流的供給和需求的不斷擴大,物流產業將繼續穩步發展,物流業在上海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物流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將形成一批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現代物流企業。二是產業的集中化程度不斷增強,一大批國際知名物流公司和國內大的物流公司將進一步集聚上海,跨國采購與供應集團、國際物流企業加快在上海進行戰略布局。到2010年將確立上海作為長三角物流樞紐、全國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的重要節點地位,爭取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亞太航空樞紐港。
3.2物流供需均衡化——物流供給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強,物流需求的數量和層次不斷提高
一是供給方面。與被服務產業運營模式結合的物流基地、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自動化立體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將提高物流供給水平,多式聯運系統的基本形成將提高物流的供給效率,物流企業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與壯大將提高物流的供給能力。二是需求方面。勞動力成本提高將帶動制造業的升級,而制造業升級將提高對物流的需求層次,隨著物流成本的降低將推動對物流的需求量的提高,從國外引進的先進制造業將對高層次物流的需求提高;長三角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區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對物流的需求也將提高,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將提高對物流的需求。此外,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與企業現代化、城市居民居住生活方式變化以及世博會、F1賽事等大型國際賽事和會展活動的舉辦等都對物流需求量和需求層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物流發展多樣化——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將在一定時期內并存,物流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
一是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轉變進程加快,傳統物流企業改組將成為物流市場當中的行業整合趨勢。大型傳統物流企業開始新一輪的兼并重組、企業并購,形成物流行業內資源整合態勢。二是專業性的第三方物流將得到快速發展。擁有先進物流設施和裝備、采用先進物流信息技術、能夠提供綜合一體化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不斷發展,地位不斷提升。三是物流服務外包化的趨勢增強。隨著第三方物流的興起、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管理的不斷規范,制造業物流的外包傾向越來越明顯,工商企業采用先進外包物流管理模式將成為物流發展中的一種重要態勢。
3.4物流服務規范化——物流發展環境將得到較大地改善,物流配套服務能力增強
一是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信息化受到普遍重視,各類企業呈現出開發物流信息平臺、應用綜合性或專業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態勢。二是物流設施水平將得到較大的提高。上海將以擴大深水港和航空港建設運營的對外開放為突破口,加速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構建多式聯運物流網絡體系,推動統一開放的物流大市場的最終形成。三是與物流相關的政策如區港聯動的政策、貨物通關政策、進出口貿易政策等的條件將隨著入世后過渡期的結束而逐步放寬,從而拓展物流的發展空間。
3.5區域物流一體化——區域物流一體化程度加深,上海在長三角物流發展中的組織、管理、營運中心的功能增強
作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長三角在基礎設施、旅游、人才、通關、制造業等方面的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與此同時區域物流必然會出現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一是伴隨長三角地區公路、鐵路、橋梁、港口、機場等設施的建設不斷推進以及長三角的物流信息平臺的初步建立,逐步實現物流市場的一體化和物流基礎設施的一體化。二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依托便利的基礎設施和信息網絡,長三角地區制約物流發展的地區市場分割、地區財稅分割等機制矛盾將得以緩解。三是隨著上海集聚和輻射功能的增強,上海在長三角區域物流發展中的組織、管理、運營中心的功能將進一步提升,周邊地區將發揮重要的補充、配套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杰. 區域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J]. 中國流通經濟,2002(1):12-14.
[2] 張震. 中國物流產業發展戰略初探[J]. 國際商務研究,2001(3):53-57.
[3] 海峰,等. 發展區域物流 推動區域經濟[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9):71-73.
[4] 劉宇. 中國物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J]. 物流科技,200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