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論述了在我國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中引入物流金融管理服務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應用已有的物流金融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庫存融資業務模式,又結合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的特點提出了兩種創新的業務模式。最后,分析了這些業務模式的收益、風險與決策內容。
關鍵詞:物流金融管理;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76:C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044-03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need of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finance management in the large-sized medical equipment(LME).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inventory financing model using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finance and two kinds of innovation models by integ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ME. At last,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revenue, risk and decision.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 LME; supply chain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深入,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越來越受到關注。為降低醫療費用,在多次推進藥品降價之后,發改委又對醫療器械檢查費用進行規范。在《關于制訂和調整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指導意見的通知》中,首次宣布將對大型醫療設備的使用成本進行測算并公布平均成本,各地參考平均成本制定價格,并強調要遵守彌補合理項目、不盈利原則。由于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的運作成本最終必須由患者承擔,所以,能否提高供應鏈運作水平直接關系到患者醫療費用的高低。
另一方面,中央決定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推進城市衛生綜合改革和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基礎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集中精力,積極推進。目前的情況是,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資源過度向大醫院集中,而基層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比如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無法有針對性地引進CT和核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為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需要通過積極創新,探索社區衛生投入機制,尤其需要解決基層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融資難問題。
應用物流金融集成式管理,既可以有效解決大型醫療設備運作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集成的問題,降低供應鏈運作成本,又可以彌補中小醫療機構資金不足的缺陷,從而促進我國醫療改革事業的發展。
1我國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的運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我國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基本模型
大型醫療設備供需關系建立在比較嚴格規范的組織結構的基礎上,供應鏈基本模型如圖1所示:

1.2我國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運作存在的問題
(1)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程度相對發達國家要低很多,造成了供應鏈運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國外的大型醫療設備采用融資租賃是相當普遍的,例如通用電氣旗下的醫療健康集團與保健融資服務公司結成了租賃伙伴關系,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設備出租商。但是,在國內開展大型醫療設備融資租賃卻具有相當難度。首先,一般企業的融資租賃金額可以打入成本,從而起到避稅作用,但是國內的醫院很多還是事業單位,也就談不上節稅問題,還要多付利息費和手續費,這就嚴重影響了醫院的積極性。其次,目前衛生行政部門對于大型醫療設備的采購仍然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如浙江衛生管理部門規定公立醫院不能通過融資租賃引進設備,這就堵死了這項業務發展的門路。由于上述的種種原因,醫療設備融資租賃雖然是目前采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融資方式,但是仍然無法大規模推廣。
(2)中小醫療機構對大型醫療設備存在較大的需求,由于資金缺陷而無法得到滿足。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醫療保健普及化,中小型醫療機構對大中型醫療設備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其自身資金的不足和我國目前的信貸制度對可貸款企業的資格要求較高,大多數中小醫療機構只能放棄采購大型醫療設備。即使由供應商幫助中國政府聯系國外貸款,如“美國優惠貸款”、“荷蘭政府貸款”、“以色列政府貸款”等等,但這些貸款數量少且獲得的難度大,難以滿足廣大中小醫療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的資金需求。
2物流金融管理為大型醫療設備供應鏈創造價值
2.1物流金融管理簡述
物流金融管理研究供應鏈管理中的資金流問題,通過信息共享、協調和組織合作等方法來集成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以達到降低資金流運作成本并為供應鏈創造價值的目的。
早期的供應鏈管理強調通過信息集成方式來降低庫存,減少生產和訂購的波動。隨著理論和技術的推動,供應鏈各成員開始重視通過協調來重新調整供應鏈的結構,這些協調主要通過契約方式改變供應鏈參與成員的活動、激勵機制和行為模式。然而,在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過程中,資金流管理的作用和其中所蘊藏的巨大機會一直沒有受到理論界應有的重視,在這方面先進企業走在了前面。
以UPS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認為,對卡車運輸、貨物代理和一般物流服務而言,激烈的競爭使利潤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已沒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而對于供應鏈末端的金融服務來說,目前由于各家企業涉足少,發展空間巨大,所以在業務中增加金融服務,不僅能作為爭取客戶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且能夠通過創造供應鏈價值為自身帶來利潤。中國的中小企業在解決三角債和資金短缺的實踐中,創造了諸如“物資銀行”、“融通倉”等多種創新業務。這些物流金融管理的實踐表明,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下,物流金融管理能夠為供應鏈帶來收益,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在企業實踐的推動下,許多學者已經注意到物流金融管理能夠為供應鏈創造價值。羅齊等[1]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應用融通倉模式解決供應鏈中的融資問題,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平臺,融通倉不僅能為銀行和企業間的合作架構新的橋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而且能夠有效融入到中小企業供應鏈體系中,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務。
2.2物流金融管理在醫療設備供應鏈中的應用模式
應用已有的物流金融管理模式可以開展的主要業務是由分銷商在進行國內采購與進口代理的同時提供庫存融資服務。結合醫療設備供應鏈特點,可以進行拓展的兩種創新性物流金融管理業務是委托貸款服務和共同經營服務。
(1)庫存融資模式
庫存融資包括了權利質押、流動貨物質押和授信業務。由于大型醫療設備的特點,在實踐中無法采取權利質押或流動貨物質押等庫存融資方式,但是可以開展授信業務,由分銷商作為授信申請人向銀行申請短期融資。

大型醫療設備庫存融資服務的基本流程如圖2所示:有融資需求的醫療機構提交申請,由分銷商對融資企業進行資質認證和審核后進行采購,貨物存放到分銷商倉庫;分銷商向銀行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擔保,銀行授予分銷商一定的信貸額度;分銷商利用這些信貸額度向醫療機構提供靈活的質押貸款服務,并直接監控質押貸款的全過程。
(2)委托貸款模式
分銷商可以通過委托貸款服務達到為醫療機構融資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分銷商作為委托人,確定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并提供自有資金由銀行代辦發放、監督使用并協助收回。在此過程中,銀行起到中間人和協調人的作用,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委托貸款的基本流程如圖3所示。分銷商、銀行和醫療機構達成委托貸款協議之后,分銷商將資金存入相應業務的銀行賬戶,銀行為融資客戶提供貸款。銀行支付給分銷商的存款利息和客戶支付給銀行的貸款利息是不同的,其中的差額就是銀行獲得的傭金。客戶則利用銀行提供的資金購買醫療設備。客戶如果不能及時歸還銀行貸款甚至干脆失去還貸能力,此時的分銷商、銀行、客戶三方將進行應收賬款強制轉移,即銀行將應收賬款強制轉移給分銷商,分銷商則利用自身的渠道優勢處理質押物。
(3)共同經營模式
共同經營指的是,分銷商為中小醫療機構采購大型醫療設備后與之共同經營,大型醫療設備無償歸醫療機構使用,分銷商從使用設備所獲得的檢查費中分成。如圖4所示。

共同經營使得醫療設備的一部分收入轉讓給分銷商,雙方面臨的是如何分割這部分收入。醫療機構歡迎這種業務,因為其無需購買就獲得設備的使用權,又可以獲得設備檢查收入。而分銷商從穩健性角度出發,會選擇那些檢查收入較為穩定、技術較為成熟而且監控成本較低的設備進行投資。
3醫療設備供應鏈應用物流金融管理的收益、風險與決策分析

以委托貸款為例,該業務模式下供應鏈參與成員的收益、風險以及據此作出的決策如表1所示。各成員之間通過供應鏈契約進行協調,以平衡風險和收益,達到供應鏈總體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羅齊,朱道立,陳伯銘. 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 中國流通經濟,2002(2):11-14.
[2] 徐麗梅,徐智龍. 金融租賃大型醫療設備的困境及品種改進[J]. 商業研究,2003(281):39-42.
[3] 于洋,馮耕中. 物資銀行業務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J]. 管理評論,2003,15(9):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