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物流強調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在地球環境不斷惡化及資源的過度消耗,人類后續生存面臨威脅的情況下,無疑具有重大意義。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更加重要,這是因為作為食品的農產品還關系到人們身心健康的大問題。目前,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還不發達,在很多方面還需要加強與完善。
關鍵詞:農產品;綠色物流;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109-03
Abstract: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aims at the purification of environm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ducing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Many series problem like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the over-consump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threat of unsustainable.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is very meaningful to us and it's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develop the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health of our humans.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is not very developed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
20世紀中后期,在世界生產力突飛猛進的同時,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及資源的過度消耗,使人類后續的生存環境和經濟運行受到嚴峻的挑戰。于是由有關國家和人士提出和發起,聯合國倡議和引導的,一場旨在保護地球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綠色革命”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應運而生,并漸漸風靡全球。當代物流營運作為商品貿易的重要環節,同樣也存在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等可持續發展問題,于是綠色物流被提了出來。對于農產品尤其是作為食品的農產品,綠色物流的意義就更大了,原因在于農產品綠色物流不僅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人類的身心健康。
1發展綠色物流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術語》(GB/T18354
-2001)中,對綠色物流的定義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綠色物流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綠色化,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集約資源。這是綠色物流最本質的內容,也是發展物流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企業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這正是可持續發展所提倡的,也是我國發展綠色物流亟待逾越的障礙。據悉,我國物流設施空置率高達60%。這顯然與物流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更不要說綠色物流了。
(2)綠色運輸。運輸過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是物流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綠色運輸首先是要對貨運網點、配送中心的設置做合理布局與規劃,通過縮短路線和降低空載率,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綠色運輸的另一個要求是改進內燃機技術和使用清潔燃料,以提高能效。綠色運輸還應當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泄漏問題,以免對局部地區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
(3)綠色倉儲。綠色倉儲要求倉庫布局合理,以節約運輸成本。布局過于密集,會增加運輸的次數,從而增加資源消耗;布局過于松散,則會降低運輸的效率,增加空載率。倉庫建設前還應當進行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充分考慮倉庫建設對所在地的環境影響。
(4)綠色包裝。綠色包裝要求提供包裝服務的物流企業進行綠色包裝改造,包括:使用環保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設計折疊式包裝以減少空載率、建立包裝回用制度等。
(5)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與資源循環、資源替代、資源回用和資源處置有關的物流活動,它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減少對原材料的需求,常被發達國家作為建設循環型經濟的重要舉措。實施逆向物流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廢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制度。在我國,逆向物流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只是局限于廢舊物資回收、生活垃圾分類等初級行為,經濟效益尚不明顯。我國的逆向物流工作基本上是在政府的組織下進行的,作為企業自身行為的逆向物流活動還不多見。
和很多與環保相關的問題一樣,綠色物流先從發達國家興起。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立法限制物流的環境影響。例如,歐盟國家、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都制定了嚴格的法規限制機動車尾氣排放;日本在《新綜合物流施策大綱》中明確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提出發展循環型經濟的目標,積極扶持逆向物流的發展。很多跨國公司都積極響應這一行動,施樂、柯達、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國公司都實施了逆向物流的項目,并且收益顯著。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之一。
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1.1綠色物流適應了世界社會發展的潮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綠色壁壘逐漸興起。并且我國加入WTO后,將會取消大部分產品的分銷限制,外國商人可以分銷進口產品及我國產品,而在物流服務方面,經過合理的過渡期后,將取消大部分外國股權限制,不限制外國物流企業進入我國市場。國外物流企業起步早,經營管理水平相當完善,勢必給國內物流企業帶來巨大沖擊。我國物流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席之地,發展綠色物流將是其理性選擇。
1.2綠色物流也是物流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為現代新興行業,有賴于社會化大生產的專業分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物流要發展,一定要與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緊密銜接,人類的經濟活動絕不能因物流而過分的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復污染。選擇綠色物流是物流發展的必然。而且,資源循環、資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舉措可以給物流企業帶來實際收益,成為物流企業利潤的新源泉,據西方學者估計,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場達200億美元規模之巨。
1.3綠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綠色物流企業通過對資源的集約利用、對運輸倉儲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壓縮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環境風險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潤”空間。專家分析認為,產品從投產到銷出,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幾乎90%的時間為儲運、裝卸、分裝、二次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因此,物流專業化無疑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礎。但當前物流基本還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運作模式,而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顯而易見,綠色物流不僅是一般物流的節約和降低成本,更重視的是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少污染,它對生產經營成本的節省是無可估量的。
1.4綠色物流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綠色物流將物流企業推向可持續發展的前沿,有助于物流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贏取公眾信任。綠色物流企業也比較容易獲得一些環境相關的認證,如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個具有良好環境表現的企業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現,使企業更容易獲得股民和其他投資者的青睞。
2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還比較落后,具體體現在:
第一,我國的農產品運輸,汽車運輸的比重越來越大,尤其是汽車的長途運輸,大量的汽車尾氣排放以及汽車的噪音等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
第二,我國農產品無效物流嚴重。以蔬菜為例,在我國大量的蔬菜缺乏必要的加工過程,毛菜直接進城銷售,有關資料顯示,100噸毛菜可以產生20噸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進城到農貿市場上銷售時存在著一個數量驚人的無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關垃圾處理、環境保護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費用,維持一個農貿市場的正常運作,成本開支將是驚人的。
第三,農產品物流過程中損耗大。目前,在我國每年有總值不低于750億美元的食品在運送過程中腐爛變質。一些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如奶制品、海鮮等),銷售價格的70%被用來補貼物流過程中的貨損支出。我國食品業的供應鏈與物流體系,甚至被定位在“昂貴、耗損大、無利可圖、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負面形象上。
第四,批發、貿易市場的衛生條件差,農產品污染嚴重,極大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第五,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農產品經常遭遇綠色壁壘的限制。例如,作為中國農產品主要貿易國之一的日本,2002年1月,日本以2001年中國蔬菜有2.8%抽檢不合格為由,開展了一個中國農產品檢查強化月的活動,每批進入日本的蔬菜都要檢查,過去只抽查6種農藥,現在要查40多種,造成了中國農產品對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中國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2002年1~7月,中國對日本出口的保鮮蔬菜和暫時保藏的蔬菜分別下降了20%和29%。另據海關統計,2001年年底到2002年2月底,從大連海關出口的農產品遭退運達159萬美元,同比增長194%;2002年一季度,天津海關被退回的農副產品清單共80票,總價值134萬美元,增長8倍。
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之所以落后,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發展階段所限;二是對綠色物流缺乏廣泛、深刻的認識,對綠色物流內涵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一些局限。
3對我國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幾點建議
3.1培育綠色市場,形成確保食品安全的銷售網絡體系
按照統一的標準和制度,加強市場的軟硬件建設,使之成為具有保障食品衛生質量、美化環境功能的銷售網絡體系。一是按照統一的標準和環保要求,加強硬件建設,逐步實現設施現代化。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特別是肉類批發市場應配備冷庫或冷藏設施,大型零售店應配備保鮮設施。二是應用現代技術加強質量管理,完善食品進貨索證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進入市場。三是配備簡易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大型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要配備簡易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按照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檢測,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四是建立無公害安全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柜、專區、專賣店,并配有醒目標志。五是改進銷售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業態中的銷售比重。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推行競拍方式和電子結算。鼓勵銷售包裝食品、初精加工食品。
3.2開辟綠色通道,形成全國范圍內高效率、無污染、低成本流通網絡
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統一協調和組織貨源,建立公路、鐵路等多種運輸工具合理連接的食品運輸網絡系統,消除不必要的關卡和收費,嚴防食品在途污染,實現全國范圍內高效率、無污染、低成本流通。一是建立源頭運輸檢測制度,對有害物嚴重超標的食品不得運輸。二是改進運輸方式,鮮活食品運輸采取保鮮措施,嚴防變質和二次污染。公路運輸白條肉進行吊掛、封閉;冷卻肉實行冷鏈運輸。三是實行多式聯運和直達運輸。大力發展面向社會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市場為紐帶,做好各種運輸工具的合理聯接,消除不必要的關卡和收費。
3.3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體系
抓緊對我國現有食品衛生質量安全相關的法規進行清理、評估和制訂、修訂工作。抓緊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條例》、《畜禽屠宰法》等法規。制定和完善食品的產地環境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產品質量等級標準、食品衛生標準、物流設施標準、綠色通道和綠色市場標準以及作業流程等。加強聯合執法,充分發揮工商、衛生、環保、質檢等現有的執法隊伍的優勢,對食品實行全過程監督檢查。對污染嚴重的食品和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行為,要堅決打擊,做到“部門協調、社會監管、責任追究、嚴格執法”。有關部門應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促進“三綠工程”工作健康發展。
3.4建立和完善技術保障體系
首先,建立科學技術的應用推廣體系。加大畜禽疫病防治、產品保鮮加工等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力度,特別要注重選育優良新品種,引進無公害栽培,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提倡走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道路;應用危險性分析理論,逐步推行“良好農業操作規范(CAP)”、“良好食品生產規范(GMP)”和“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技術(HACCP)”。其次,建立衛生質量認證體系,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爭創綠色市場、綠色通道、綠色基地、綠色生產線、綠色品牌的單位,按照有關標準和辦法科學認定,并實行動態管理。第三,建立食品衛生質量檢測體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綠色產品衛生質量監測中心和多級市場檢測站點,逐漸發展成全國的衛生質量檢測網絡,并建立和完善有害物殘留超標產品退出市場的機制。
3.5建立和完善組織保障體系
努力提高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組織化程度,大力推進品牌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公司加農戶組織加農戶等形式的產業化組織,特別是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使生產者始終對所生產的產品質量負有責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實行統一采購進貨,通過推行新的營銷方式把住流通關。
參考文獻:
[1] 張倩. 淺議農產品物流[N]. 中國改革論壇,2004-04-29.
[2] 方昕. 生鮮供應鏈現狀與發展方向分析[J]. 商業經理人,2001(5/6):17.
[3] 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農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 關于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Z].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