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迅速,物流企業的數量巨大,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大部分是中小物流企業。論文分析了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現狀,從總成本低于競爭對手的角度,以邊際成本為切入點,探討中小物流企業和大型物流企業競爭的優劣勢,得出降低交易費用和增加自身的資源優勢是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的結論,基于分析結果提出提高中小物流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物流成本;競爭策略;交易費用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073-03
Abstract: Logistics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recently.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iercely and most of them a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mpare with big-sized ones according to the point of total cost and marginal cost. Then this paper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enhancing own resources power and reducing deal expenses are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competence 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At last this paper addresses some proposes based on forward analysis.
Key words: logistics cost; competitive strategy; deal expense
現代物流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傳入中國以后,全國迅速掀起物流發展的熱潮。物流業的迅猛發展,使其與高科技、金融業被并稱為三大朝陽產業。我國70%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在過去的五年中,年均業務增幅都高達30%。截至2006年底,我國物流業占據GDP18.6%。巨大的市場份額,高速增長的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一些傳統的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包裝企業紛紛轉型為物流企業,如中遠、中外運、中外代、中國儲運總公司、中國郵政等;另外一些大型企業自辦物流,作為核心競爭力,如青島海爾集團成立物流推進部,已在全國建立42個配送中心。2005年底我國物流業開始兌現了當初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全面向外資企業開放,聯邦快遞,德國郵政等世界上頂級的物流企業已經全面向中國進軍。目前國內的物流企業已經達到73萬余家,但是99%以上都是中小企業。
日益激烈的競爭在中國本土的小型物流企業中引起了一定的恐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本土小型物流企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對于小型物流企業而言,正是“前有國有大中型物流企業有待追趕,后有知名跨國物流巨頭難以比拼”。在這被夾擊的關鍵時刻,中小物流企業必須要克服自身“多小散亂”的劣勢,即中小物流企業數量眾多,但是規模太小、企業營業額和綜合化程度低、市場份額少、服務功能少、運作經驗少、高素質人才少;大多數企業還只是被動地按照用戶的指令和要求從事單一功能的運輸和倉儲,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劃、組織及深入到企業生產領域進行供應鏈的全過程管理。目前中小企業最強硬的競爭對手就是國有和民營的大型物流企業,他們土生土長,擁有一定規模的營銷服務網絡,信息化和技術水平比較高,另外有比較雄厚的資金支持,能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網絡策劃、流量預測、供應管理、存貨管理、信息服務等物流增值服務。
基于我國目前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中小企業要在被夾擊的境況中獲取利潤,必須講究策略,降低自己的成本從而取得更大競爭優勢。物流企業的成本包含運輸費、倉儲費、裝卸費、加工增值費、保險費、稅費等。很明顯在一個相對小的區域內,隨著業務量的增大,這些費用的邊際成本都是降低的;但是在跨區域業務中,運輸費和倉儲費不一定是規模經濟的,隨著業務量的增大,邊際倉儲費可能是降低的,但是邊際運輸費不一定是降低的。因為運輸費與目的地和倉儲中心的距離成正比,當倉儲中心固定時,運輸費會隨著運輸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同一倉儲中心所輻射區域的物流業務是否規模經濟,就要看具體情況。所以中小物流企業是否能夠取得競爭的優勢,要根據不同競爭環境下成本函數的變化作分析。本文站在中小物流企業的角度,以邊際成本為切入點,從成本領先的角度分析中小企業的競爭戰略。
1物流企業不同區域業務成本比較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在自己所在區域的業務成本要低于大企業。因此中小物流企業在本區域內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并逐漸擴大自己的優勢。
2中小物流企業的競爭策略
2.1專業化的競爭策略。為了讓中小企業更好地發揮自己在本區域內的資源優勢,適宜的服務戰略就是從小的做起(規模的)和從簡單的做起(專業的)。即集中兵力,選準突破口,實施一對一營銷,做到量體裁衣,服務專業化,從而贏得市場。在分析自身能力與資源狀況的基礎上,專心于某一細分顧客群,這樣經營的產品與服務相對單一,企業組織結構比較簡單,資源也比較集中,更有利于提升物流服務質量。比如由傳統的運輸企業轉型而成的物流企業,他們在運輸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可以采取的專業化的策略之一就是,參與商業流通企業的物流配送體系,比如大中城市的連鎖超市配送體系。一方面,連鎖超市愿意集中主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輕裝上陣,節省運營的精力、財力和物力,因而將售前入庫、售后配送交由專業的運輸物流企業承擔;另一方面,轉型的物流企業擴大了經營項目,拓展經營領域,更有利于自己的戰略轉型。
2.2聯盟化的競爭策略。中小企業為了能夠在跨區域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可以與其他的中小物流企業進行聯盟。這樣的聯盟分為兩種:一是由于自身不具備實現物流業務的價值的全部功能,而與其他的中小物流企業進行功能上的聯盟,比如說運輸公司和倉儲公司的聯盟;二是區域范圍上的聯盟,為了完成跨區域的物流業務,由幾個具有相似情形的物流企業聯手,通過“接力”完成物流活動的全過程。這樣的聯盟能夠實現各中小物流企業的優勢互補,通過整合物流企業的核心能力和資源,可以大大增強管理、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實力,可在短時期內在一定區域形成比較完善的多功能物流網絡,同時通過分享市場和顧客,也可以實現共贏的目標。但是這樣的聯盟機制也有它的缺點:參與聯盟的各中小物流企業都是追求利益的實體,任何企業隨時都可能找到更好的合作機會而放棄原來的協作關系,因此穩定性比較差;另外搜集信息監督等因素也會導致各物流企業之間的交易費用比較高。交易費用的高低是制約協同關系能否取得共贏的重要因素。
降低中小物流企業間的交易費用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選擇企業文化、組織規模等方面相似或者相近的合作伙伴。相似的企業文化具有相似的經營理念和管理風格,面對問題的觀點容易統一;組織規模相似,在決策的制定中能更好地體現公平和互惠互利。合作經營雖然不十分強調“門當戶對”或者“強強”聯合,但強調合作的雙方必須具備自身的核心優勢,以實現優勢互補的目的。(2)各參與協作的物流企業要經常進行溝通,保證各參與企業的物流決策做到統一,從而增強服務的一致性,獲得協作帶來的利益。(3)利益的分享機制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合理分享利益,首先要明確核定成本,作業的難易程度不同,耗用的物流成本也不一樣。合理分配成本可以有效防止部分企業受短期利益的驅使,損害其他參與企業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張建魯,吳軍. 中小物流企業協同發展的思考[J]. 企業經濟,2004(9):64-65.
[2] 杜培楓,韋福祥. 類物流企業的戰略化轉型研究[J]. 天津商學院學報,2005,25(1):25-29.
[3] 李芳. 我國中小物流企業戰略研究[J]. 中國儲運,2006(3):110-112.
[4] 劉維林. 我國中小型物流企業的整合模式分析[J]. 商業經濟管理,2006(2):24-27.
[5] 李玉良. 中小物流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交通世界,2006(12):72-73.
[6] 宋華,胡左浩.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