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鏈物流引起了當前物流業的廣泛關注。論文首先介紹了冷鏈物流的基本概念;之后分析了當前制約我國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重點就物流配送過程進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一種適合冷鏈物流的高效配送策略——共同配送,就共同配送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冷鏈物流可以采用共同配送的模式;最后給出了一個國外共同配送的實例來作為實施的參照。
關鍵詞:冷鏈物流;供應鏈;共同配送
中圖分類號:F7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001-03
Abstract: The cold chain is widely studied in logistics nowadays.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ld chain, and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that ham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d chain in China, especially, studie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process, and then presents the joint distribution. As an effective distribution model for cold chain, it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application for cold chain is stud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joint distribution can be used in modern cold chain in China. At last a case of international joint distribution is giver for an example of practice.
Key words: cold chain; supply chain; joint distribution
0引言
近年來我國物流發展呈現發展速度加快、企業成長加速、市場競爭加劇的三大特點。市場競爭的加劇導致專業分工加快,需求的專業化帶來市場的細分化,出現了諸如汽車物流、醫藥物流、煙草物流、糧食物流、冷鏈物流等更加專業的物流企業。由于連鎖經銷體系的興起,食品流通形態的變革,專業分工細化和低溫食品的逐漸普及與成熟,冷鏈物流急驟升溫,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
所謂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它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冷鏈的組成見圖1[2]:

美國Arsdel等人首先以大量的實驗資料為依據闡述了冷凍食品質量與容許冷藏時間和冷藏溫度之間存在的關系,人們稱之為3T原理(Tolerance, Time,Temperature)。該理論認為冷凍食品在低溫流通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下降與所需時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在整個流程過程中,由于溫度的變化所引起的質量下降是積累性的是不可避免的;凍結食品的溫度越低(在一定限度內)其質量下降越少,保質期也相應延長。在同樣條件下加工的凍結食品當改變其溫度時,其保質期就不同。溫度高的保質期較短,溫度低的保質期長。凍結食品質量的降低是逐漸的,是累積的,當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失去了商品的價值。因此時間就是冷鏈食品的生命。如何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把冷凍物品配送到目的地就是冷鏈物流研究最主要的問題。然而當前在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3]。
1當前我國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冷鏈物流的市場化程度較低
雖然冷鏈物流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專業人員缺乏和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我國的冷鏈物流業尚處于初級階段,市場規模還不大,區域性特征比較強,缺乏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第三方冷鏈物流行業領袖。第三方物流服務不能到位的結果造成了冷藏食品的區域性過剩,從而大大挫傷了生產商的積極性和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的易腐食品除了外貿出口的部分外,國內銷售部分的物流配送業務多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準確性和時效性較差,同時食品冷鏈的成本和商品損耗亦很高。
1.2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當前我國冷鏈設施裝備較為落后,和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統計顯示,就冷藏汽車數量而言,我國目前約有保溫車輛3萬多,而美國擁有20多萬輛,日本擁有12萬輛左右。我國冷藏保溫汽車站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美國為0.8%~1.0%,英國為2.5%~2.8%。我國汽車冷藏運輸占比僅為20%,歐洲各國汽車冷藏運輸占比為60%~80%。鐵路冷藏車量的數量和比重也遠小于發達國家。就冷庫而言,我國目前的冷庫總容量為700多萬立方米,很多冷庫只限于肉類、魚類的冷藏貯存,而當生產淡季和原料資源不足時,冷庫往往處于閑置耗能狀態。硬件設施建設投入的不足是困擾當前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一大難題,但是大規模的投入需要資金,因而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只能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大規模物流企業的進一步崛起來逐步緩解困境,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4]。
1.3專業化的冷鏈物流企業缺乏
目前中國冷鏈行業中小企業居多,不具備專業的冷鏈物流運作體系,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興建冷鏈運輸及儲存設備,也沒有冷鏈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鏈物流中心的建設是一項投資巨大、回收期長的服務性工程,建立冷鏈物流中心顯然不適合他們,因而限制了冷鏈的發展。此時第三方的配送企業就起到了作用,如果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完成冷鏈配送環節,可以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冷鏈服務。這些中小型企業可與社會性專業物流企業結成聯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業,實現冷鏈物流業務。對中小企業而言,他們就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生產上來,無須為產品送不出去而擔心。同樣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也可以專注引進先進的物流設備,設計更為有效的配送方案。社會性專業物流企業可以集中為多個企業服務,采取共同配送的模式,提高配送效率。
2共同配送在冷鏈物流中的應用
1977 年,日本政府正式提出“共同配送”的概念。日本運輸省流通對策本部《協同運輸系統導入推進綱要》中將“共同配送”定義為:在城市里,為使物流合理化,在幾個有定期運貨需求的貨主的合作下,由一個卡車運輸者,使用一個運輸系統配送的“現代化物流方式”[5]。
2.1共同配送的優勢
共同配送是為提高物流效率,對許多企業一起進行配送的方式。共同配送可提高車輛裝載運輸效率,形成規模效應。從配送成本角度考慮,共同配送較廠家直送、一般配送更為經濟,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2.1.1降低配送成本

隨著運輸規模擴大,單位商品運輸成本減少。如圖2所示,當商品品種數量大于平衡點P的數值后,采用共同配送方式比廠家直送、線路配送更易形成規模,使得共同配送的物流成本比線路配送方式和廠家直送都要少。可見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降低運輸成本。
2.1.2充分利用配送資源
對于冷鏈物流系統,當前基礎設施落后和短缺是制約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集中化處理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國有或地區現有的物流設施與設備,做到物盡其用,實現物流資源的共享和物流功能的互補,并充分節省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員。這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設備不足的困境,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是非常可行且必需的。
2.1.3冷鏈物流可以實現共同配送
從微觀角度看,實現冷鏈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夠提高冷鏈物流作業的效率,降低企業營運成本,節省大量資金、設備、土地、人力等。企業可以集中精力經營核心業務,促進企業的成長與擴散,擴大市場范圍,消除有封閉性的銷售網絡,共建共存共享的環境。
從整個社會角度來講,實現冷鏈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減少社會車流總量,減少城市卸貨妨礙交通的現象,改善交通運輸狀況;通過冷鏈物流集中化處理,有效提高冷鏈車輛的裝載率,節省冷鏈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提升冷鏈商業物流環境進而改善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由于冷鏈食品的特點相同,社會整個冷鏈物流業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建立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冷鏈物流業的共同配送。這就為共同配送模式在冷鏈物流中的應用創造了條件。
2.2國外部分企業采取共同配送的實踐
共同配送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探索優化出的一種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采用較為廣泛、影響面較大的一種先進的物流方式,它對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日本7-11便利店將物流路徑集約化轉變為物流共同配送系統,即按照不同的地區和商品群劃分,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該中心統一集貨,再向各店鋪配送。地域劃分一般是在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市場為方圓60公里,各地區設立一個共同配送中心,以實現高頻度、多品種、小單位配送。實施共同物流后,其店鋪每日接待的運輸車輛數量看從70多輛下降為12輛。這種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能充分反映商品銷售、在途和庫存的信息,使“7-11”逐漸掌握了整個產業鏈的主導權。在連鎖業價格競爭日漸激烈的情況下,“7-11”通過降低成本費用,為整體利潤的提升爭取了相當大的空間[6]。
麥當勞餐廳的冷鏈物流則是以外包方式完全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即夏暉公司。夏暉公司是麥當勞的全球物流服務提供商,為麥當勞提供優質的服務。夏暉公司為了滿足麥當勞冷鏈物流的特殊要求,投資建立多溫度食品分發物流中心,分為干庫、冷鏈庫和冷凍庫,配有冷鏈冷凍保存設備及冷鏈運輸設施,保質保量地向麥當勞餐廳運送冷鏈貨物。此外夏暉公司還為國際上多家零售業企業提供物流配送服務,將所需要配送的貨物集中在共同配送中心,然后采取集中配送的方式將貨物配送給客戶。通過采用這種共同配送模式,它可以一次性給多家企業完成配送功能,有效地降低了單位配送成本,并能提高配送效率。
3結論
當前我國冷鏈物流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發展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市場化程度低,硬件基礎設施差,管理手段落后等。有一些問題是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而一些管理技術和方法上的問題確是能夠完善的。本文提到的共同配送模式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冷鏈行業中實行共同配送可以降低產品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免不了存在一些遺留問題,比如共同配送中配送費用如何分擔,收益如何公平分配等,我們將進一步展開后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龔樹生,梁懷蘭. 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網絡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06(2):7-9.
[2] 韓宇紅. 發展我國冷鏈物流的對策研究[J]. 農產品加工學刊,2006(6):29-32.
[3] 高旭林,秦軍.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冷鏈物流研究[J]. 物流科技,2006,29(4):6-8.
[4] 方昕. 中國食品冷鏈的現狀和思考[J]. 物流技術與應用,2004(11):55-59.
[5] 徐天亮. 運輸與配送[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1-3.
[6] 羅娟娟. 共同配送在我國連鎖零售企業應用的研究[D]. 福州:福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