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避稅的概念,合理避稅與偷稅的區別,合理避稅要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以及合理避稅所需的條件,進而結合國家稅收法規舉例說明企業利用投資來合理避稅的案例。
關鍵詞:合理避稅;避稅籌劃;避稅計劃;避稅條件;避稅案例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140-03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First, the concept of tax evasion in reason; second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ax dodging and tax evasion; Thirdly, it is essential to grasp the situation and conditions of the enterprises who aims at tax evasion; Finally, accompanied by some cases, the article demonstrats the problem of how to evade tax in reason by th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Key words: tax evasion in reason; designs on tax evasion; plans of tax evasion; the conditions of tax evasion; the cases on tax evasion
0引言
說到避稅,我們要區分一下避稅與偷稅的區別,所謂的避稅就是企業利用國家稅收法規給予的優惠政策,結合本企業自身的特點,有選擇性地進行生產經營和投融資等事項,以使企業的稅負降到最低的一種合法行為。偷稅則是利用一些非法的手段,使企業逃避稅法的管理而少交稅的行為。
一般來說,避稅籌劃的空間由以下構成:
(1)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合理安排以達到避稅的目的;
(2)利用可選擇性的會計方法;
(3)從中選取對納稅最有利的方法以達到避稅的目的;
(4)利用稅收法規、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
(5)達到一定時期減輕稅負的目的。
可見,成功的避稅籌劃方案是“斗智斗勇的結果”,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稅收政策水平,具有對稅收政策深層加工的能力,才能保證避稅籌劃方案的合法性。良好的業務水平是避稅籌劃成功的另一基本要件。良好的業務水平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來支持。扎實的理論知識要求執業人員除了對法律、稅收政策和會計相當精通外,還應通曉工商、金融、保險、貿易等方面的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要求執業人員能在極短時間內掌握客戶的基本情況,涉稅事項,如涉稅環節、籌劃意圖等,在獲取真實、可靠、完整的籌劃資料的基礎上,選準策劃切入點,制定正確的籌劃步驟,針對不同的客觀情況設計有效的操作方案。
財會人員應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水平,從而將我國稅收籌劃由淺層次引向深層次、由初級階段推向高級階段。
合法性是避稅籌劃的前提條件。但在會計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有的公司老總對某些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分不清合法與非法界限,往往會提出一些影響避稅籌劃合法性的要求;有的公司老總希望將背離稅收立法宗旨的避稅行為通過籌劃方案合法化;還有的公司老總要求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面對以上各種情況,財會人員必須態度鮮明地維護稅法的權威性,決不能為了公司的利益和保住自己的飯碗而放棄原則,遷就公司,更不能受某些利益驅動,屈從于公司老總的壓力。堅持合法原則,將良好的職業道德貫穿于避稅籌劃的全過程。只要有稅收,避稅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這不是一個國家才有的現象,而是常常帶有國際性質的現象。但是,作為納稅人開展避稅活動,必須以不違反稅法為前提,絕不能把避稅變成了偷稅或漏稅。只有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才能實現成功的合理避稅、合法納稅。
1納稅人合理避稅的首要條件
(1)納稅人必須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能夠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并劃清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在總體上保證自身的經濟活動和有關行為的合法性;
(2)納稅人應該對稅法和政府征收稅款的具體方法是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知曉稅收管理中固有的缺陷和漏洞;
(3)納稅人必須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收入規模,值得為有效的避稅行為花費代價。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合理避稅應該請有關專門人員進行納稅籌劃,這是需要支付代價的。
2納稅人合理避稅的基本條件
(1)掌握和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
在進行避稅籌劃時,須要了解的企業的基本情況主要有:
1)企業的組織形式
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稅務待遇不同,了解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對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避稅籌劃方案。
2)財務情況
企業避稅籌劃是要合理和合法地節減稅收,只有全面和詳細地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情況,才能制定出合理和合法的企業避稅計劃。
3)投資意向
投資有時可享受稅收優惠,不同規模的投資額有時又會有不同的稅收優惠;投資額往往與企業的規模——注冊資本、銷售收入、利潤總額有很大關系,不同規模企業的稅收待遇和優惠政策有時往往懸殊很大,對企業避稅籌劃的影響至關重要。
4)對風險的態度
不同風格的企業領導對避稅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開拓型領導人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風險去節減最多稅額,穩健型領導人則往往希望在最小風險的情況下節減稅額。了解不同企業對風險的態度,就可以制定出更符合企業要求的避稅計劃。
5)企業納稅情況
了解企業以前和目前的有關納稅情況,尤其是納稅申報和交納稅款,對制定企業將來的避稅計劃會有很大幫助。
(2)了解企業法人代表的情況
在進行避稅籌劃時,須要了解的企業法人代表的基本情況主要有:
1)年齡情況;
2)婚姻狀況;
3)子女及其他贍養人員情況;
4)財務收支情況;
5)個人資產及其投資情況。
(3)搜集和準備有關資料
無論是外部避稅籌劃人還是內部避稅籌劃人,都必須準備相關資料,以備參考。這些資料可以:
1)通過稅務機關獲取免費的稅收法規資料;
2)通過圖書館查詢政府機關有關政策;
3)通過電子網站搜集和查詢相關資料;
4)通過訂閱和購買相關機構發行的專業刊物及出版物;
5)通過與中介機構、稅務機關等的合作取得必要的內部資料。
(4)避稅計劃的制定
避稅籌劃人在制定避稅計劃時,必須指明避稅的具體步驟、方法、注意事項和其依據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在避稅計劃上一一列出,同時還必須將影響避稅的正反兩方面因素、將來可能會發生變化的因素附在避稅計劃上。
(5)避稅計劃的選擇與實施
一項稅務事件的避稅方案可能不只一個,因此在方案制定出來以后,就要對避稅籌劃方案進行篩選,選出最優方案。篩選時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選擇節儉稅收更多或可得到更大財務利益的避稅計劃;
2)選擇避稅成本更低的避稅計劃;
3)選擇執行更便利的避稅計劃。
篩選出了最優的避稅計劃以后,就可從付諸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及時地注意信息反饋,以便能夠加以控制和修訂。
3合法合理避稅
納稅人在投資時如何合法合理避稅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選擇不同行業進行投資而減少稅負
稅法中對于不同行業的稅負是區別對待的,有的沒有任何稅收優惠條件,有的行業卻有大量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所以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就可以避重就輕,選擇稅負輕的行業來避稅。
3.2選擇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投資以減少稅負
在我國的稅法及具體執行中,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稅收負擔是不一致的,普通企業和股份公司的稅收負擔也一致,一般股份公司與上市公司的稅收負擔又有所區別。通常,外商企業有著大量的稅收優惠政策,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司比普通企業具有稅收減免政策。
3.3選擇不同地點投資來減少稅收負擔
在我國的稅法規定中,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就比內地企業享有眾多的稅收優惠,所以其稅收負擔要輕得多。
下面我們舉一個企業利用投資活動來合理避稅的案例,以供參考。
處在某市區的A企業有一國有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5 000萬元,A企業欲以10 0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B企業。
方案一、A企業以10 000萬元的價格直接將上述土地出讓給B企業。
需要交納的稅金主要有:
(1)營業稅(10 000-5 000)×5%=250(萬元)。
(2)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250×10%=25(萬元)。
(3)土地增值稅(10 000-5 000)×50%-5 000
×15%=1 750(萬元)。
(4)印花稅10 000×0.5‰=5(萬元)。
(5)所得稅(10 000-5 000-250-25-1 750-5)
×33%=980.1(萬元)。
該方案A企業需交納的稅金合計為3 010.1萬元。
另外,B企業受讓該地塊還需交納契稅10 000×3%=300(萬元)。
A、B兩企業合計交納稅金3 310.1萬元。
方案二、A企業用該塊土地進行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C企業(該地塊評估價格為10 000萬元,另根據新公司法的規定,C企業成立時必需有30%的貨幣資金入資,所以還需出資5 000萬元貨幣資金),然后A企業將擁有C企業的股權全部轉讓給B企業,B企業支付15 000萬元購買A企業對C企業的全部股權,實際上B企業取得C企業的5 000萬元的貨幣資金和
10 000萬元土地的使用權;而A企業實際上取得5 000萬元注冊C企業時的資本金和10 000萬元的出讓土地的款項。
需要交納的稅金主要有:
(1)營業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規定:
1)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
2)對股權轉讓不征收營業稅。
(2)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
因其為附加稅種,所以也無須交納。
(3)土地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土地增值稅一些具體問題規定的通知》(財稅[1995]48號)的規定:
對于以房地產進行投資、聯營的,投資、聯營的一方以土地(房地產)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作為聯營條件,將房地產轉讓到所投資、聯營的企業中時,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對投資、聯營企業將上述房地產再轉讓的,應征收土地增值稅。
(4)股權轉讓時A、B兩企業應交納的印花稅
15 000×0.5‰=7.5×2=15(萬元)。
(5)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有關規定:
企業以部分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的所得稅處理
1)企業以經營活動的部分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東以其經營活動的部分非貨幣性資產向股份公司配購股票,應在投資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有關非貨幣性資產和投資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并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2)上述資產轉讓所得如數額較大,在一個納稅年度確認實現繳納企業所得稅確有困難的,報經稅務機關批準,可作為遞延所得,在投資交易發生當期及隨后不超過5個納稅年度內平均攤轉到各年度的應納稅所得中。
3)被投資企業接受的上述非貨幣性資產,可按經評估確認后的價值確定有關資產的成本。
A企業在成立C企業時需要交納的所得稅為(評估增值部分):
(10 000-5 000)×33%=1 650(萬元)(且該所得稅還可以平均攤轉至5年)。
A企業對C企業的投資成本為15 000萬元。
A企業以15 000萬元轉讓C企業的全部股權時,因為沒有增值,所以不需要交納所得稅:
(6)C企業成立時受讓該地塊的契稅10 000×3%
=300(萬元)。
(7)A企業在投資成立C企業時需要交納工商注冊費、驗資費、成立C企業后注冊資本貼花等費用100萬元。
該方案中涉及稅金及其他費用合計2 065萬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交納稅費3 310.1-2 065=1 245.1(萬元),但方案二需要的前提條件是得有成立C企業的所需的5 000萬元資金及部分其他費用100萬元。
這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合理避稅的首要條件:納稅人必須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收入規模,值得為有效的避稅行為花費代價。
以上我們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企業利用投資來合理合法避稅的一種方法,在具體的工作中,根據不同的企業情況,我們還會發現和找到很多合理合法避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