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協調合作有利于實現供應鏈上節點企業之間的共贏。論文針對由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第三方物流分包商組成的供應體系結構,提出了參與雙方在信息對稱情況下的合作和激勵約束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基于服務質量的收益分享模型,通過與市場規制模型以及Stackelberg模型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合作機制可以達到Pareto最優,使得渠道總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參與各方的共贏。最后通過算例對模型進行了比較分析,驗證了激勵機制設置的有效性。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分包商;合作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097-04
Abstract: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will help enterprises in the chain achieve the win-win purpos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collabor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a supply system consisting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supplier and subcontracter, by modeling the service-based mechanism, we can find that cooperation can not only cause the entirely optimal profit of supply system, but also form the win-win sit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model and Stackelberg model,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Pareto efficiency can be attained in the coordination model, the scenario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a numerical examples.
Key words: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subcontractor; collaboration
0引言
隨著現代管理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單個企業通過傳統的生產運作模式越來越難以求得生存和持續發展,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將發展成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1]。隨著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對其自身核心能力建設重視的日益提高,而將非核心業務完全或部分地外包給第三方服務提供者,被認為是現代高效率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標志。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物流越來越成為企業實施高效物流運作的重要選擇,而節點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關系也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在過去,企業將自身視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一切都以自身收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和目標。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可能流于形式,進而使得供應鏈管理的優勢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此外,與發達國家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相比,中國的物流企業以中小型居多,很多的物流服務都要依賴分包商的運作才能實現,因此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的合作也很重要。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2]。二者之間只有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才能在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基礎上實現渠道總利潤的增加和雙方收益水平的提高,進而建立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運作績效。
Cooke J A認為有效的合同機制有助于建立穩固的第三方物流關系,有利于參與各方相互合作和協調運作,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運作績效[3]。Wei S L設計了誘使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講真話的激勵約束模型[4]。西方的研究關注到了第三方物流服務質量管理問題,但多是從第三方物流供給方與需求方界面管理的角度出發,很少有文獻考慮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的質量管理問題,這與發達國家的物流企業多為大型企業,可以獨立承擔第三方物流服務有關。但中國的物流企業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都需依靠分包商的運作,因此研究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的質量管理在中國有著特別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5]。第三方物流服務質量的不確定性除受物流服務的長距離、長時間等客觀因素影響外,還與第三方物流各方的質量等主觀因素有關,因此對第三方物流服務質量的研究還可以從第三方物流各方決策行為的角度展開[6-9]。Alfredsson M構建了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的Nash均衡模型,分析了合同參數變化對質量政策的影響。田宇構建了信息共享情況下分包商選擇的最優決策模型,并且對第三方物流服務分包管理中的質量博弈行為進行研究,構建了基于質量投入水平的Stackelberg主從對策模型[10]。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從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服務水平,增加渠道總收益和實現參與各方共贏的角度出發,構建Stackelberg均衡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在確定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在不同模型下的質量決策問題,以便于為供應鏈的協調運作提供指導。
1問題描述
本文研究是在一個由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第三方物流分包商組成供應鏈系統中,參與雙方信息完全共享,制造商以一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再完全把物流服務分包給第三方物流分包商,讓其完成物流配送的任務。在物流服務過程中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分別對物流服務進行相應的投入,以在投入成本和獲取的收益水平之間進行均衡選擇,以決定雙方的最優質量投入水平。
文中所用的符號定義如下:
Q——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需求量
R——物流服務不合格所造成的損失,其中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按照1-A和A的比例分別承擔損失
M——在Stakelberg博弈模式下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對于分包商質量投入成本的承擔比例
δ——在合作模式下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的利潤差額的分享系數
2模型建立和分析
2.1完全市場規制下的模型分析
在市場規制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都從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確定最優的物流服務質量投入水平,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收益函數為:
5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了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在市場需求確定條件下的三種質量博弈模式,并對其進行了比較分析,得知,合作有利于第三方物流水平的提高,能夠改善供應鏈的整體運作績效。本文的未來研究可以從不對稱信息的角度展開,以期找到更加符合現實情況的運作績效改進思路,為供應鏈的良好運作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陳志祥.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 田宇. 第三方物流服務分包管理[M].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3] Cooke J. A. How to Build a Solid Third-Party Relationship[J].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6,2(16):52-58.
[4] Wei S. L. A Lemons Market? An Incentive Scheme to Induce Truth-Telling in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5(20):519-525.
[5] 郝聚民. 第三方物流[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79-191.
[6] 楊德禮,于江. 供應鏈管理下節點企業與第三方物流間協同合作的量化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03(3):51-55.
[7] 李嚴峰,馬士華. 供應鏈環境下第三方物流的資源整合[J]. 經濟問題探索,2003(9):65-67.
[8] 沈艷華,趙振寧. 供應鏈中第三方物流協調研究[J]. 學術交流,2006(3):108-111.
[9] 魏際剛,繆立新,施祖麟. 基于業務外包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9):26-29.
[10] 田宇. 基于Stackelberg均衡的第三方物流分包質量合同模型[J]. 上海管理科學,2005(3):56-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