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流通方式創新、經濟全球化的階段,改革逐漸深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鐵路部門加大改革勢在必行,鐵路物資企業面對競爭壓力,做出戰略調整是當務之急。而對企業一些重大問題深入思考,有利于企業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鐵路;物資企業;物流
中圖分類號:F5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082-03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t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innovation of circulation model, stag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eform is deepened gradually,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day by day. The reform will strengthen imperatively in railway departments, so the enterprises of railway materials must be in the face of the competition, and make stratagy adjustment. And the research will be favorable to enterprise'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railway; material enterprise; logistics
鐵路物資企業是指鐵路局及鐵路分局下屬的物資企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面對競爭壓力,鐵路物資企業必須對經營體制、經營方式、服務觀念等進行不斷創新,實現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對企業物流發展模式、物流市場定位、物流服務層次、企業體制建設等問題深入思考,有利于企業成功向現代物流企業過渡。
1物流發展模式選擇
1.1傳統物流發展模式
鐵路物資企業長期作為一個職能部門,對鐵路各單位進行物料配送,既具有經濟行為,又具有一些管理行為。經濟行為體現在企業運作上,管理行為體現在對物料需求監督和控制上。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倉儲、裝卸等簡單的作業層次上。
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競爭壓力不斷增加,這種單一的功能性物流服務形式,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近些年隨著鐵路改革的深入,鐵路企業也逐漸開始面向市場,如何有效參與競爭并贏得競爭,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因此,對企業物流發展模式創新,尋求現代物流發展模式是當務之急。
1.2現代物流發展模式
第三方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是兩種典型現代物流發展模式,每種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1)第三方物流(3PL)
第三方物流為向貨主企業提供專業物流服務的物流服務活動。第三方物流有狹義和廣義的理解,廣義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對自營物流而言,凡是有社會化的專業物流企業按照貨主的要求,所從事的物流活動都可以包含在第三方物流范圍之內。狹義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夠提供現代的、系統的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活動。它的基本特征:外部聯盟、長期契約、系統管理。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分為資產型、管理型和優化型三種類型[1]。
第三方物流(3PL)有其產生的特定的背景:1)市場環境的變化呼喚3PL。競爭的壓力要求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生產效率;市場需求變化要求物流從功能分散走向系統管理。2)企業形態的變化使物流業務外包成為節約成本的重要途徑。規模巨大的企業面對全球市場,物流管理成本巨大;電子商務型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搭建所需的配送網絡。3)技術手段的變化使物流業務外包成為可能。網絡技術、電子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等為物流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供應鏈管理(SCM)
供應鏈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初,電子商務得到很大發展的基礎上,針對傳統物流管理中各個企業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運作,較少考慮上下游企業的關系,常出現生產計劃與市場需求脫節、信息反饋遲緩及庫存上升等問題而產生的。
供應鏈管理是在滿足服務水平的同時,為了使得系統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的結合成一體來生產商品,并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的一套方法[2]。首先,供應鏈管理把對成本有影響和在產品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慮在內,從供應商、制造工廠、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和商店。其次,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個系統的費用有效性,使系統總成本達到最小,這個成本包括從運輸、配送成本到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的庫存成本。因此,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不在于簡單地使運輸成本達到最小或減少庫存,而在于采用系統的方法來進行供應鏈管理。最后,因為供應鏈管理是圍繞著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的結合成一體這一問題展開的,因此它包括公司許多層次上的活動,從戰略層次、戰術層次一直到作業層次。
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創新,更是一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或商業模式[3]。供應鏈管理具有復雜性、動態性、面向用戶需求、交叉性等特征。它是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它是全過程的戰略管理;它提出全新的庫存觀;它是以最終客戶為中心。供應鏈管理能有效消除重復、浪費與不確定性,減少庫存總量,創造競爭的成本優勢;優化鏈上成員組合,快速反應,創造競爭的時間和空間優勢;合作競爭,充分發揮鏈上企業的核心能力,創造競爭的整體優勢。
1.3發展模式定位
要提升鐵路物流企業的發展水平,借鑒先進的物流發展模式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要有針對性,結合自身特點,借鑒與創新結合起來,定位本企業的物流發展模式。
無論第三方物流,還是供應鏈管理都是物流服務深化的產物。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專業的物流服務,參與市場競爭。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參與企業以一個高效的整體參與市場競爭,每一參與方都有自身的競爭優勢,形成強強聯合。兩者有很多相同之處,優秀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有利于參與供應鏈管理,甚至能成為供應鏈管理的主導企業。供應鏈管理比第三方物流社會化程度更高,需要更高的社會運作能力。鐵路物資企業還處于物流發展的初期,選擇發展第三方物流是可行的。第三方物流有不同的類型:資產型、管理型、優化型,企業選擇具體某一類型的第三方物流要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內外部環境。三種類型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符合本企業特點就是優秀的。那么怎樣才能符合本企業特點的發展模式呢?這就要求企業在選擇物流發展模式時,必須通過一致性檢驗,具體如下:
1.3.1資源適應性。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物流發展模式與公司要獲取的資源要匹配。對于資產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需要自身擁有大量專用型資產,資產專用性高,而且對資產能有效的整合。管理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專用性資產較少,資產專用型也低,但擁有大量的物流市場信息,機能整合度較高。優化型第三方物流企業介于兩者之間,擁有適度的專用資產,并能獲取較為廣泛的市場信息,以此實現對物流服務有效運作。
1.3.2環境適應性。物流發展模式必須能夠抓住物流產業的發展機遇,適應社會對物流的廣泛需求,并在處理產業威脅時,能夠獲取有效的資源。
1.3.3內部一致性。協調發展是企業獲取成功的關鍵。如果企業選擇了某一發展模式,從企業內部考慮,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企業的主要經營活動也要體現這一模式。
2物流市場定位
2.1立足于鐵路
傳統上作為鐵路職能部門的鐵路物資企業,擁有自己的鐵路專用線、倉儲設施、裝卸設備,能夠與鐵路線路自然銜接,這也是鐵路物資企業利用鐵路從事物流服務優勢所在。
在過去多年的企業交往中,與鐵路各個需求單位形成較特殊的業務關系:首先對各個需求單位很了解,能夠有效溝通,便于開展業務;其次,在多年的服務中,掌握了需求方的需求特性、服務要求;同時在多年交往中,對外部供應市場很熟悉,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狀況、服務水平比較了解;最后,鐵路單位的需求專業性比較強,鐵路物資企業在多年的實踐中具有豐富的經驗,對各種技術標準、政策法規很了解,能夠勝任這一工作。
總之,鐵路物資企業在鐵路供應中具有自身優勢,這種與鐵路的特殊關系,從商業角度看是一筆財富。
2.2服務于當地經濟
物流發展區域性很強,當地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狀況息息相關,物流服務于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后勤支持,同時經濟的繁榮也帶動物流產業的發展。
鐵路物資企業主要位于一些大中城市,處于區域經濟較發達的地方,這對提供物流服務是相當有利的。沒有當地經濟條件支撐,物流服務將成為無源之水。但是,鐵路物資企業多年來一直從事鐵路內部物流服務,如果要開拓外部市場,首先,不具備經營優勢;其次,鐵路物資企業多數屬于中型企業,不具有廣泛運作物流的資源;再者,物流發展要受到當地經濟條件制約,地域特色很強。
因此,鐵路物資企業在發展定位時,必須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同時考慮企業自身資源狀況,并把兩者結合起來,這是進行市場定位的基礎。
3物流服務層次
現代物流服務可分為三個層次,依次為:基本業務、附加值業務和高級業務[4]。
基本業務主要包括倉儲、裝卸、運輸、配送等業務。這些業務的特點是服務方參與度低,服務內容簡單。這也是傳統的物流服務內容。
附加值業務主要包括訂單處理、貨物驗收、倉庫再包裝加工、代理貨物保險、送貨代收款、貨物回收、替換等業務。這些業務的特點是服務方參與度增加,物流服務供需方合作深度加深,需要物流服務方積極參與,廣泛配合需求方的業務內容。
高級物流服務主要包括庫存分析報告、庫存控制、建立營銷中心、設計供應鏈等業務內容。高級物流服務標志雙方合作更加密切,彼此更加信任。同時也需要物流服務方的長期投資承諾,相互保密,人員交流和培訓等更多要求。此時物流服務方更多充當物流需求企業的一個物流職能部門。
傳統鐵路物資企業主要從事基本業務物流服務。這種物流服務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物流的需要,因為從鐵路物資企業本身來說,單一的物流功能性的服務不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對物流需求方來說,競爭壓力的增大需要企業重組物流業務流程,集中企業有限資源,提升企業核心能力。這就要求外部物流服務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物流服務。所以鐵路物資企業在向現代物流企業過渡的同時,必須向附加值業務甚至高級物流服務內容過渡。
開展附加值業務或者高級物流服務業務,需要企業的廣泛參與,這對企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必須結合自身資源條件,有選擇的開展附加值業務或高級物流服務業務,做到量力而行是十分關鍵的。這樣有利于保證服務質量,提升企業的信譽度,贏得更多物流市場業務。
所以,鐵路物資企業在向現代物流企業過渡時,對企業服務層次進行選擇和定位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重要環節。
4企業體制建設
現代物流必須適應當代經濟特征。現在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當今經濟的第一特征,現代物流運作必須基于信息化,同時信息化也提高了物流服務的質量,尤其在速度方面,信息化有利于快速完成物流服務。
信息化在物流運作中作用關鍵,要實現信息化,需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引入物流信息系統。主要指信息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包括EDI、計算機和互聯網通信技術等。第二,物流企業體制重構。體制重構是實現信息化的保障。
基于技術的物流信息系統可以通過一定程度投資實現,而在如何保證信息系統高效協調運作上,企業管理體制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結合現代物流服務的特點,設立企業內部職能部門,不適應現代物流要求的部門要退出,適應的要加強。
其次,打破部門的溝通協調壁壘,暢通信息。需要對傳統的職能部門進行整合,例如,倉儲、運輸業務進行整合,這有利于減少溝通協調時間,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最后,成立物流信息中心。物流信息中心是企業中的大腦,它能夠有效實現與供方或需方的信息互動,并能實現企業內部的物流業務整合。
參考文獻:
[1] 王之泰. 現代物流管理[M]. 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2] 大衛·辛奇-利維(美),等. 供應鏈設計與管理[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3] 胡懷邦,等. 現代物流管理學[M].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4] 楊海榮. 現代物流系統與管理[M].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
[5] 陸江. 我國物流業應向什么方向發展[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