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供應鏈角度分析了連鎖零售物流系統的主要功能與業務流程,分析其對連鎖零售物流運作模式的影響,并借鑒當今主要零售業態發展中物流戰略手段,提出福建連鎖零售業的物流運作模式。
關鍵詞:物流系統;核心競爭力;連鎖零售;運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0-0026-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in-retail sales' main function and the service process from the supply chain, analyzes influence to the operation pattern of chain-retail sales, and studies the strategic method that the model now in the main retail trade condition development, proposes the functional model of the Fujian chain-retail trade.
Key words: logistics system; core-competence; retail-chain; functional model
連鎖經營的優勢在于通過連鎖經營擴大銷量,進而以銷售能力為杠桿,從進貨一方獲取購買優勢,它通過把銷售和進貨職能分開,獲得了各自的專業化經濟效應。福建省自20世紀90年代初引入以零售為主導業態的連鎖經營以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連鎖零售業發展基本實現了集約化、組織化、現代化,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多種業態、多種連鎖方式并存的格局。但隨著消費產品的“多品種、少量、短周期化”,連鎖零售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提倡價值的消費需求、優化供應鏈的壓力、消費者對零售品牌忠誠度的降低、大賣場及其他渠道的沖擊等。目前處于激烈變革中的連鎖零售物流滯后于高速成長的連鎖零售經營,連鎖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很多連鎖零售企業僅僅只是停留在建立門店,后勤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一些知名的企業,很多實行中央采購制和采取物流配送的連鎖零售企業都在摸索建立配送中心和運作先進的管理機制,連鎖零售物流在技術、管理等諸多方面都達不到現代物流的期望水平。而要順利地克服這些沖擊,關鍵在于連鎖企業對物流運作模式的選擇,通過建立綜合處理能力的物流中心,整合供應商物流系統的方法來解決商品配送問題,節約營運成本,同時配合在不同地區開店時能夠順暢地組織商品供應。
1連鎖零售物流系統與物流運作模式
1.1連鎖零售物流系統的基本功能與流程
連鎖零售物流系統是用最合適的物流運作方式,將用來決定采購決策的運作信息與實體貨物流結合起來,是貨物在成本最有效的基礎上送達到客戶手中的各個功能要素組成,其子系統包括商品配送、庫存控制、倉庫管理、流通加工、退貨處理等。其基本功能為:將最終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以低成本的運作,按時保質保量地運送到銷售平臺(賣場)乃至消費者手中。
隨著社會商品的極大豐富和零售企業商品經營渠道的多樣化,零售企業也將必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再者,在制造業和零售業的“買賣”關系上,零售業有主導制造業的趨勢,零售業將以龐大的連鎖店銷售網絡、快速的集客與促銷能力、功能強大的銷售信息與顧客需求信息處理能力,來引導、影響乃至主導制造業。所以如今,連鎖零售商可以通過整合其在物流系統中的各主要功能,集合渠道資源,構建一種新型的物流系統,使之在總體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則上,向最終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掌握渠道控制能力,在與供應商的協作中形成主導能力(如圖1)。新型的連鎖零售物流系統包括:(1)所有連鎖店銷售信息的實時捕捉系統;(2)配送中心的高效運作;(3)向各個連鎖店送貨確認系統;(4)與供應商及客戶的協作;(5)向財務、采購、銷售等部門提供信息服務系統;(6)預測及采購計劃系統。

1.2連鎖零售物流運作模式與物流系統的關系
連鎖零售企業從自身發展需要和整體戰略規劃的角度考慮,可以選擇以下幾種物流運作模式:自建或將原有倉庫進行改造,以及與其他企業合作合資,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改造以及合作。而高效的物流系統,是連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提高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是提高整個連鎖系統響應速度的根本措施,是降低企業總體運營成本,提高競爭力和贏利能力的根本要求。
在眾多行業中,無論是從貨物流動及相伴的信息流動的規模還是速度來講,連鎖零售業都充當重要角色。零售業的物流成本在其總成本的構成中,高達20%以上。因此,物流運作模式的正確選擇和有效執行,是零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但是不管零售商采用哪種物流運作模式,都必須從整個連鎖零售物流系統層面上去分析、去選擇。
首先,必須用整合的觀點來看待物流體系。物流體系涉及眾多部門,如計劃、采購、運輸以及銷售部門。各部門的目標各異,就很難做到勁往一處使。為了克服物流過程中的種種障礙,企業上下的每個人,都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企業總體的影響。并且以成本為驅動,建立“無縫點對點”物流系統,在降低總成本的基礎上為商店和顧客提供最快的服務。
其次,當部門間的相互協作問題順利解決后,必須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流程規范。通常,物流流程的局部優化往往造成整個物流環節的劣化。企業萬不可將整個物流鏈加以拆解,只在局部環節實行優化,而應該把所有的物流過程集中到一個傘形結構之下。這樣,運輸、配送以及對于訂單與購買的處理等所有的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網絡中的一部分,從而可以在統一的運作流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規模效益,從而降低成本。
2福建連鎖零售業物流發展分析
2.1福建省連鎖零售業發展分析
福建省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楊建英在對福建連鎖零售發展發表看法時曾說到,連鎖經營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在流通業的體現,是國際流通業的主導形式。它通過品牌設計、規范管理以及配送能力,實現快速的復制擴張,大大降低企業擴大規模的成本,是企業最快捷的發展模式之一。
據福建省統計局統計,2006年1~7月全省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 515.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9個百分點,與1~6月增幅相比減緩了0.1個百分點。以下為2003~2005年福建省連鎖零售業的一些發展情況(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數據)。

從表1可以看出,總體上福建省連鎖零售業發展迅速。從門店數來看福建省的連鎖零售的擴張速度是令人矚目的,這也原由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超市、倉儲式商場、便民店、品牌專賣店等專業連鎖得到較快發展,成為連鎖經營中被廣泛采用的業態。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外資開設的連鎖大賣場發展更快。例如廈門同安銀祥食品、寶島眼鏡、豪客來等企業的連鎖門店都有四五十家。福州永輝超市在短短的三四年間連鎖店快速發展到20多家,2005年零售額32億元。連鎖企業不僅在本土、本區域加速擴張規模,而且還向外省擴張,如永輝超市、藍天超市已到江西、重慶等地開設生鮮大賣場。所以綜上分析,整體上福建省的零售市場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連鎖零售業向多業態方向發展。雖然連鎖零售行業的各個業態在所處的階段上仍然有所差異,但都是處于一個平穩的發展階段。
2.2福建連鎖零售物流發展分析
物流業在福建省雖然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也只發展到“運輸+倉儲+配送”的運作模式,而能將這三項同時結合得很好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民營物流企業在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上都難以與外資物流企業抗衡。也正是因為福建物流業的發展緩慢而造成了福建連鎖零售業物流運作模式的制定受到限制。
福建的永輝超市自己采用自己建設配送中心對自己的門店進行配送,但是只是限于對自己公司的配送供給。福建的好又多物流的經營模式是采用外包。外包的好處是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整個信息、資金都是自己在掌控,配送給第三方物流來做。而在家店行業,比如說國美,永樂等,由于有比較完善的配送系統,基本上是屬于區域聯合配送來對自己的門店進行貨物的配送。但是從總體上還是沒有形成銷售與物流的系統的結合,只強調“部門最佳”就不能在嚴峻的企業間競爭中獲勝?,F代物流是以“部門最佳”到“全體最佳”為目的,不僅僅是從原材料的供應計劃到最終消費者有關“物的移動”的活動,對全體活動的效率組合能夠得到加倍的效果?,F代物流的中心命題是從全局的角度平衡供應、生產、物流和銷售等要求,可以說不存在離開了生產和銷售集成的企業內供應鏈綜合系統的現代物流。
隨著連鎖零售業的迅速發展,物流配送已逐步得到福建部分連鎖零售企業的重視,如永輝超市和新華都。永輝超市在建立了生鮮配送中心后又建立了百貨配送中心,但是,由于零售企業自己建設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的時間不長,在投入、技術和運作上都有很大不足。包括一些知名的企業,很多實行中央采購制和采取物流配送的連鎖零售企業都在摸索建立配送中心和運作先進的管理機制,連鎖零售物流在設施、設備、人才、技術、管理等諸多方面都達不到現代物流的期望水平。社會物流企業的發展主要是工業物流,介入連鎖商業物流的還不多,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比較少,從總體上看,連鎖零售企業的物流配送運作水平不高。連鎖零售企業目前的訂單流程多采用一種以上的流程,如供應商直接接受門店訂單,供應商組織配送,采用廠家直接送門店的配送方式直接帶來的問題就是門店接驗貨的復雜操作,每個連鎖門店都面對數量眾多的供應商,供應商在網點前排隊卸貨,造成在接貨區交通擁擠、裝卸混亂、檢驗出錯,增加各個分店的物流管理難度,同時連鎖零售企業必須配套搬運裝卸、停車場等相關設備和相應管理人員如保安、驗收員等,在收貨環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3福建連鎖零售業物流運作模式選擇
根據以上提到的幾種運作模式,并借鑒日本美國等連鎖零售物流發展趨勢,以及福建省連鎖零售業的發展情況,筆者假設了五種福建連鎖零售業的物流運作調整的可行模式:
(1)自營物流。在零售連鎖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價格競爭已經很難取得成功,注重長久而優質的服務才是取勝之道,例如,送貨及時率可能是一些連鎖零售企業(比如家電連鎖企業)非常注重的一個物流衡量指標,所以在找不到合適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時,對自己的配送等物流進行自營也是連鎖零售企業可以選擇的一個策略。比如蘇寧電器在選擇了自營物流后,管理成本費用大幅度降低,而且送貨的及時率也大大提高。
(2)外包物流業務。零售物流外包在國內不被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零售企業規模不夠大,無法產生外包本應帶來的規模效應,或是有些企業從會計成本考慮,認為自己能盈利的部分業務還是自己做。但在物流配送中心的投入方面,據統計,建設5 000平米的標準化配送中心,投入將在2 000萬元左右,在一些發達的城市建配送中心費用更高,比如在現在的福州或者是廈門,投入的成本和風險就更大。當然對于大型連鎖零售而言,比如像是永輝和新華都,通常物流業務量巨大,可以建有較為完善的物流系統和配送體系,但在某些業務方面仍然需要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產生業務合作,尤其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半徑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在長途運輸、區域倉庫等方面的業務,外包的優勢較為明顯,故可以進行部分外包。比如大型零售企業可以把在郊區或者偏遠的部分配送外包出去,或者說某些大件商品的配送到戶的業務也外包出去。而對于中小型連鎖零售企業而言,由于規模小導致物流業務量相對較小,資金有限,不適于自己建設如配送中心等一些項目投資大,回收期長的服務性工程,更需要在完善企業內部信息系統(比如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自動訂貨系統(EOS)、銷售以及庫存的統計管理系統等)基礎上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完成物流配送任務。福建專門從事商業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和成長,傳統的商業儲運公司也開始紛紛朝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都已經涉足商業物流,這也正是為連鎖企零售業物流外包增加了可行性。
(3)橫向聯合—組建物流聯盟。聯盟指兩個或多個企業之間,為了實現自己物流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網絡組織。在橫向聯盟的實施過程中,連鎖零售企業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功能上,而將低附加值的功能虛擬化,虛擬經營能夠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實現企業的精簡高效,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國家統計局企調總隊和福建省企業調查隊對福廈兩地的連鎖零售市場影響進行專項調查表明,福建省的一些零售企業雖然在應用現代物流技術,使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也存在企業相應的配套設施重復建設和企業運行中某種服務水平較低。連鎖零售作為未來商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必須運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體現連鎖經營的規模優勢,更好滿足客戶的需要,而組建物流聯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經濟的規模效應。
(4)縱向協同—合作實現“雙贏”。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縱向合作,可以實現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流程的共同管理,利用縱向聯盟有利于企業增加成本下降的空間,培養善于定制產品的供應商也提高了企業應付市場多變的能力。對連鎖零售企業來說,加強與大型供應商的戰略合作,有助于提高自身物流系統的運作績效,并獲得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例如在信息方面,連鎖零售企業可與供應商構筑JIT自動訂發貨系統,供應商通過實時掌握連鎖企業的庫存、銷售、價格等數據,協助連鎖企業進行訂貨與庫存決策,既有利于供應商及時調整生產計劃,也有利于連鎖企業的庫存管理。比如,福建超大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而福建永輝是中國零售百強之一,二者進行合作后,永輝超市全面引進超大的農產品,直銷超大的農產品為超大提供全面市場分銷覆蓋服務,超大集團根據永輝超市農產品的銷售狀況及時調整進貨,及時配送,兩家企業最終實現了共贏。
(5)構建零售共同配送體系。共同配送是以獨自進行配送的若干個企業,通過共同化將配送的商品集中匯總后進行配送的方式,它是共同物流的一個方面。為了達到物流合理化的目的,根據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若干個企業的定期配送需要,在這個企業的協助下,采用一家配送企業或兩家以上的配送企業共同建立一套配送系統,使配送業務達到效率化。這種配送有利于節省運力、提高運輸車輛的貨物滿載率和改善社會的環境。隨著零售業競爭的加劇,連鎖零售企業在商品的采購環節所能獲取的采購收益正在逐步減少,加盟零售商更多地將會是在協同作業、共同配送等環節予以發展。美國最大的中小零售商組織IGA主席湯姆·海蓋表示,除了集中采購降低中小零售企業的成本外,物流的統一配送還有望使中小零售企業逐步實現零庫存,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由此可以看出,共同配送可以對整個物流網絡系統的統籌安排,尋求一種更大更廣范圍的合作。根據福建物流業發展的現狀,由于企業意識和政策支持的缺位、福建地形限制等,某些連鎖零售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供應鏈、銷售體系和戰略布局特點實行共同配送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所提到的不利因素。例如,零售企業可以把批發商和零售商各自所在地區的閑置土地、設施或者運轉率低的設施,用于設立配送中心,而這樣的設施由所有參與企業共同經營。而在運作中通過考慮多個貨主的配送需求,在配送時間、數量、次數、路線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優化運籌,在滿足客戶要求的條件下實行全面規劃和合理計劃,最終以實現高頻度、多品種、小單位配送,從而能夠將商品以滿意的服務提供給每一位消費者。
4結束語
目前福建省的連鎖經營企業的物流運作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現行的物流管理方法等的相對落后,對福建省的連鎖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嚴重制約了連鎖經營規模效益的發揮,已成為連鎖業發展的“瓶頸”。所以只有通過構建物流網絡系統,整合物流資源,對流通渠道進行改造,以此減少物流的流通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定時定量的服務與產品,最終實現福建流通體系的真正開放化,才能在本土連鎖零售企業與國外企業的競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商務部統計處. 福建連鎖零售業發展狀況分析(2005年)[R]. 北京:商務部,2006.
[2] 王健. 現代物流網絡系統的構建[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胡軍燕,尹柳營. 中國零售業實行物流管理的戰略分析與思考[J]. 物流平臺,2005(10):74-75.
[4] 劉培松. 我國連鎖業物流配送中心的發展建設戰略[J].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32-34.
[5] 晉海燕. 我國大型零售業物流一體化策略[J]. 華北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73-75.
[6] 賈利華,徐玲玲. 連鎖超市物流系統競爭力建設[J]. 商業時代·理論,2005(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