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依據建設部217號文件“2003年~2008年全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要求,以建筑業發達省份浙江省為例,通過問卷調研和統計模型分析,針對綱要實施兩年以來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實際需求和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實證研究
一、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的渠道和網絡,信息化水平有較大提高。但與國外建筑施工企業90%以上的項目都采用軟件進行管理相比,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軟件管理應用還不到10%(張凱,2004)。因此,我國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通過提高管理水平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企業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時值當前國家經濟宏觀調控,建筑施工企業經營環境面臨嚴峻考驗;建設部217號文件“2003年~2008年全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對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求期限的臨近,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更是迫在眉睫。浙江作為建筑業強省,已連續多年在建筑業總產值、利稅額等指標上排名全國前列(趙如龍,2005)。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建筑施工企業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獲得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相關資料,系統分析了信息化發展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需求。問卷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內容涉及企業信息化建設基本情況、信息化影響因素、信息化需求與發展趨勢。共調查建筑施工企業110家,調查范圍包括杭州、寧波、紹興、臺州、嘉興、金華、衢州等地區,其中特級資質企業占2.7%,一級資質企業占37.3%,二級資質企業占32.7%,三級資質企業占27.3%。
二、 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以企業資質等級作為樣本分層依據,對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組織機構、硬件與網絡平臺、軟件系統與人才、發展與效益水平等方面進行問卷調研。調查顯示,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已經認識到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如企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實施進程過緩、實施效果有待提高等問題。
1. 信息化組織機構。信息化組織機構是建筑施工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革的具體執行者,企業有無成立信息化組織機構,既反映了企業領導者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也是企業實施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調查的企業樣本中建立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占19.1%,成立專門信息中心(部)的占32.7%,由其他部門管理的占26.4%,沒有固定信息化領導機構和未成立信息化領導機構的企業占21.8%。以建立信息化組織機構的企業中,信息化建設最高領導為企業負責人的占20.3%,企業副職擔任的占24.6%,企業中層領導擔任的占55.1%。根據表1顯示,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組織建設還與企業資質關系密切,重點骨干建筑施工企業比中小型企業更為重視信息化組織的建設。
2. 硬件與網絡平臺。計算機與網絡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調查顯示,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人員計算機配置水平較高,基本達到一人一機。但是企業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相對滯后,企業尚未聯通任何網絡的占7.3%,已經聯網的占92.7%,其中局域網的占45.1%,廣域網的占24.5%,英特網占30.4%,其中企業間聯網的只有11.8%。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價格的下降,企業管理人員甚至是一般辦公人員的計算機配置率都很高,而企業自有網絡平臺建設一次性投資較大,日常維護和對信息技術人才要求較高,尤其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建設條件還相對較差。
3. 軟件應用與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應用軟件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靈魂,在被調查的建筑施工企業中,企業應用的軟件系統主要有辦公自動化系統、專業軟件、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知識管理系統以及大型數據庫系統。調查顯示,目前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主要集中在辦公自動化系統、專業軟件以及項目管理系統,而支持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規劃、決策系統以及大型數據庫建設滯后,企業軟件系統開發應用整體發展水平有待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企業信息化人才較為薄弱,只有12.3%的企業認為自己信息化技術與人才實力較強,大多數企業均感到信息化應用人才缺乏,更談不上系統開發人才了。
4. 信息化實施與效益水平。信息化發展水平不僅體現在軟、硬件的建設上,更主要的是取決于信息化實施水平如何。調查顯示,65.2%的企業只處于專業軟件應用的信息化發展初級階段,26.7%的企業處于中級階段,實現了部分信息化數據共享,并覆蓋了主要業務流程,只有少數企業做到信息化與企業經營戰略融為一體。
企業采用信息技術的收益包括有形經濟效益和無形經濟效益,我們本希望從信息化資金投入與投入前后企業產值的變化對比,得出其有形經濟效益情況。由于2004年開始的宏觀經濟調控,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作為浙江重點調控領域,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產生較大影響,而且信息化實施不久可能得出的效果也不明顯,具體量化信息化實施效果時機尚未成熟,所以我們暫時采用問卷訪談的方式進行簡單對比。調查顯示,有55.3的%企業認為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經營有較大的幫助,44%的企業認為效果一般,對企業經營沒有明顯的作用。信息化效果主要體現在
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水平、提升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縮短周期、增加業務機會等方面。
三、 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影響因素
調查顯示,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或多或少開始實行信息化管理,只是發展階段不同而已,一部分企業雖然著手信息化建設,但沒有相應的規劃,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無計劃狀態。因此從信息化應用角度來探討影響因素意義不大。科學的規劃是實現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考慮和解決發展中各影響因素的過程,對影響規劃意愿的主要因子進行分析,能更好得出影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因素。
對于“企業是否制訂了信息化發展規劃”這一問題,只有45.4%的企業回答已制訂了發展規劃。為了實現建筑施工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二級資質以上企業2008年需要符合“綱要”之規定,我們把研究重點放在54.5%沒有制訂具體規劃的企業上。對這些企業繼續提出“今后是否需要著手制訂相應的發展規劃”這一問題,樣本的回答如表2所示,需要進行規劃的占71.7%。
表2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規劃意愿調查
我們利用SPSS軟件Multinomial Logistic(多分類無序變量的邏輯回歸)方法,分析企業各特征變量與規劃意愿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模擬方程為:у=βiχ+ξ。式中χ為影響規劃意愿的因素,包括被調查企業的負責人、資質等級、經營模式、建設資金、競爭力、人才資源、政府支持等客觀因素,以及管理者對企業經營滿意度等主觀因素;у表示該觀察值的意愿,共有3個選項:(1)有需要;(2)不需要;(3)沒想過。
假定ξ的累積分布為Logistic分布,要模擬的Logistic模型就是:概率(制訂規劃)=概率(ξ>βiχ)。
表3模型適用性檢驗
注:以未考慮規劃的企業意愿為參照。
在模型擬合過程中,我們根據對偏回歸系數的檢驗情況,逐步剔除自變量,最后的模型檢驗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從表3可知,模型Chi—Square的顯著值為0.000,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說明模型從總體上看具有統計學意義。表4顯示企業資質等級、領導認知水平、經營模式、信息化人才、資金投入水平等變量的偏回歸系數均小于0.05的顯著水平,說明這些因素確實對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愿有影響。模型參數估計見表5。
鑒于Logistic模型的回歸系數B不能直接反映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所以我們利用SPSS軟件中的Crosstabs、Means等方法對各影響因子進行分析。
1. 企業資質。從表6可知,在未制訂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建筑施工企業中,一級資質企業100%都愿意進行規劃,二、三級企業仍分別有13%與22.6%還沒有規劃的意愿。這是由于一方面國家目前只要求二級資質以上的企業施工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是由于資質越高、經營規模越大的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要求更為迫切。而資質較低的建筑施工企業由于受到企業資金、規模、管理模式等限制,信息化建設相對較緩。
2. 企業領導認識。決定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領導的認識程度。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沒有企業主要領導的重視而進行建設,信息化建設就不可能順利進行。Crosstabs檢驗顯示,企業領導的認識程度與信息化建設發展關系極為顯著,Pearson Chi-Square值和Likelihood Ratio值均為0.000。那些具備信息化長遠發展規劃、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發展階段較高的建筑施工企業,企業主要領導都對企業信息化建設較為重視,相當一部分企業信息化的規劃建設是由一把手負責。而那些不愿或沒有考慮過進行企業信息化規劃的企業,企業主要領導一般都對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不愿將企業資源投入到信息化建設之中。
3. 企業經營模式。調查顯示,目前建筑施工企業主要有一體化、多元化、資源集中、專業化四種經營模式。樣本中重點骨干建筑施工企業大多采取一體化與多元化經營;中小企業由于受當前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影響與自身實力的限制,一般采用資源集中與專業化發展模式。企業經營模式與信息化發展意愿的關系如表7所示,兩者關系較為顯著,這與一體化、多元化的企業經營模式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較高直接有關。這一結論也與企業資質因素互為對應。
4. 企業信息化人才。樣本調查顯示,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普遍感到缺乏信息化人才,其中最為缺乏既懂管理又具備信息化知識的復合人才,其次是系統運行、維護人才與系統開發人才。人才匱乏直接導致了信息化建設主要任務——企業核心業務和主導流程的戰略數據規劃、主題數據庫建立、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性規范、標準及編碼體系制定、企業信息系統框架功能模型、數據模型和信息體系結構模型構建、軟件系統開發及應用等進程較緩。
5. 企業資金投入。模型顯示,企業愿意投入的資金越多,進行信息化規劃的意愿越強烈。利用SPSS軟件中的Crosstabs檢驗可知,兩者關系顯著,其Pearson Chi—Square值為0.004,Likelihood Ratio值為0.013。資金準備投入在100萬以上的企業信息化規劃意愿高達94%,而資金準備投入在50萬以內的企業意愿只有30.3%,兩者形成明顯的反差。因此,企業信息化資金的投入不足,是制約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瓶頸。
四、 若干結論
對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的調查表明,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樣本中仍有54.5%的企業沒有制訂信息化發展規劃。模型分析顯示,只有切實解決好企業資質等級、領導認知水平、經營模式、信息化人才、資金投入等影響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因素,才能實現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總體提高。
1.中小建筑施工企業是信息化建設重點。調查顯示,具備特級、一級資質的重點骨干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較好,要實現建設部217號文件要求的“全國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達到國際水平或國內建筑行業領先水平”,中小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是重點。這類企業信息化建設首先要企業領導重視,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的重要性,愿將企業資源投入到信息化建設之中;其次是要做好信息化發展的規劃工作,制訂與企業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建設目標,中小建筑施工企業缺少規劃嚴重制約了企業信息化建設;最后要解決好信息化建設的資金問題,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深入,企業原本資金緊張的狀況就顯得更為嚴重,只有加強企業的投融資能力,才能保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2. 建立新型人才結構的管理隊伍。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信息化人才,不僅需要系統運行、維護人才與系統開發人才,更需要既懂管理又具備信息化知識的復合人才。隨著建筑施工企業信息管理部門的建立;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隊伍逐漸被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大中專生所替代;企業上層對信息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養的重視使得建筑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既有了客觀條件,又有了骨干隊伍和廣泛基礎,企業原有管理人才隊伍需(下轉第41頁)要隨著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改變而進行改革,建立適應信息化管理的新型人才結構的管理隊伍就顯得愈發重要了。
3. 改革經營管理模式。企業實現信息化并真正從中受益,增強競爭力,一個重要基礎和前提就是首先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化。而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同時就是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團隊重組的過程。在強調企業對市場需求多樣化應具有較高柔性的今天,傳統的管理模式就顯得不適應,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不可避免地會對企業的傳統管理產生沖擊。在舊的體制和管理模式基礎上進行信息化建設,即使采用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和信息系統,也只會失敗,不會成功。因此,只有順應環境變化,改革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實現企業體制、技術、管理創新,才能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4. 強化數據管理。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廣泛應用的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System,DSS),數據庫系統建設都處于核心地位。因此,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開發企業信息化系統,都要從強化數據管理這一源頭抓起,要盡快完善企業計量、檢測體系,要加強定額管理和標準化管理。要實現當前企業信息化建設處于專業軟件應用的信息化發展初級階段,向信息化數據共享,覆蓋主要業務流程,并與企業經營戰略融為一體的中、高級階段轉變,強化數據管理是基礎。
參考文獻:
1.Carlos H.Caldas,Lucio Soibelman.Automating hierarchical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3,(12).
2.Peter E.D.Love,Zahir Irani.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benefits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SM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4,(42).
3.Shang Chunming,Wang Yaowu,Liu Hongyu,Yang Hongtao.Study 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4,(13).
4.田哲,顧姣健.建筑企業的ERP研究與探討.建筑經濟,2003,(1).
5.成思危.企業信息化與管理變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6.劉偉,尹家緒.構筑信息時代的企業競爭力.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基金(05N30),浙江林學院科研發展基金(2005FK23)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錢文榮,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健民,碩士,浙江林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07-10-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